•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國風電設備產業生存狀態調查

國內(nei) 風電葉片製造龍頭之一的中材科技[30.87 1.61% 股吧](002080),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先是公司2011年一季度業(ye) 績報憂,進而引發股價(jia) 一路下行。其一季報悲觀地預計,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或將下降20%至50%。國內(nei) 風電整機商排名“老二”的金風科技[16.91 -0.24% 股吧](002202)也同樣發布了上半年業(ye) 績下降的預期。盡管“老大”華銳風電[65.34 0.00% 股吧](601558)未預判未來三個(ge) 月業(ye) 績,但其相關(guan) 負責人也對媒體(ti) 表示,目前公司“正處風電設備淡季”。

讓幾大巨頭悲觀的成因,均係近年來風電設備價(jia) 格的不斷下降。相關(guan) 統計顯示,從(cong) 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到2009年的5400元/千瓦,再到去年底的低於(yu) 4000元/千瓦,國產(chan) 風電整機造價(jia) 一年下一個(ge) 台階。價(jia) 格走低正成為(wei) 目前風電設備產(chan) 業(ye) 的基本生態,牽動著產(chan) 業(ye) 利益鏈條上的各個(ge) 環節。

與(yu) 諸多行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隨產(chan) 業(ye) 發展自然走低不同,風電設備包括整機和零部件價(jia) 格下行,主要是因為(wei) 風電設備招標“低價(jia) 者中標”的規則而一次次“被”降低。

中材科技一位內(nei) 部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材科技就曾深受“被”降價(jia) 之困。公司下屬中材葉片廠曾在2009年8、9月間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內(nei) 兩(liang) 次被要求下調與(yu) 整機商金風和華銳之前簽訂的供貨合同。一次是與(yu) 金風簽的5.9億(yi) 元的葉片訂單下調至5.75億(yi) 元,另一次是與(yu) 華銳簽的10.2億(yi) 元訂單降至8.8億(yi) 元。而在這之前,訂單金額已有過一次下調。最終,原始合同價(jia) 被壓縮到一半才成交。

這種情況其實在目前的風電設備產(chan) 業(ye) 領域屢見不鮮。金風科技與(yu) 湘潭電機於(yu) 2007年12月和2008年8月分別簽訂的1.5MW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供貨合同也曾數次被修改合同額,兩(liang) 項訂單最終金額分別被下調了近一半。

“其實我們(men) 也能理解,當時金風和華銳均剛中標一些風電項目,中標價(jia) 格比之前預期低,為(wei) 了降低成本,他們(men) 往往就選擇往下壓價(jia)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風電整機市場價(jia) 格的每一次降低,都是在整機製造商中標風電設備招標項目之後,產(chan) 品價(jia) 格的降低直接導致產(chan) 品毛利率降低。

公開資料顯示,兩(liang) 年以前,風電整機製造行業(ye) 的平均毛利率一般為(wei) 15%左右,龍頭企業(ye) ,因市場占有率高而形成規模效應,最好時期毛利率能達到25%-30%。隨著近一兩(liang) 年來整機價(jia) 格的非正常下降,龍頭企業(ye) 的產(chan) 品毛利率也在不斷下降。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2010年的毛利率就同比分別下降了9個(ge) 百分點和1個(ge) 百分點,分別為(wei) 23.06%和20.47%。相關(guan) 零部件廠商的毛利率也是隨之下滑,以價(jia) 格占整機成本比重最大的葉片為(wei) 例,中材科技2010年所產(chan) 葉片毛利率為(wei) 29.80%,2009年則為(wei) 31.85%,一年時間下降了2.05%。另一家國內(nei) 葉片廠商天奇股份[15.96 3.77% 股吧](002009)2010年產(chan) 品毛利率為(wei) 23.66%,同比下降了5.41%。

風電設備產(chan) 品價(jia) 格“被”降低現狀表明,產(chan) 業(ye) 目前的成本下降並非主要源自於(yu) 企業(ye) 自身技術進步等內(nei) 因起作用,而更多的是因為(wei) 外部因素強加所致,這反映出目前風電設備產(chan) 業(ye) 整體(ti) 處於(yu) 非良性生態之中。“盡管目前風電設備的市場現狀還不能被稱作完全意義(yi) 上的‘價(jia) 格惡戰’,但至少已有很深的傾(qing) 向。過去家電行業(ye) 就曾因為(wei) 各企業(ye) 忙於(yu) ‘價(jia) 格戰’而無心挖掘企業(ye) 成長內(nei) 生動力,如今整個(ge) 產(chan) 業(ye) 大浪淘沙之後,即使是龍頭企業(ye) 也因此元氣大傷(shang) 。這就是前車之鑒。”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本報實習(xi) 記者 郭力方

風電設備製造商發布的2010年度和2011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淨利潤增長率逐年下降、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持續緊張、產(chan) 品毛利率不斷下滑,成為(wei) 風電設備行業(ye) 的基本現狀。

2009年以前,中國風電[0.79 -1.25%]產(chan) 業(ye) 曾經曆“大躍進”時代,風電設備製造商時常加班加點趕進度,下遊風電開發商則要提前數月跟設備廠簽下訂單,並交齊預付款,才可能如期提到貨。世事輪回,如今,風電設備製造商們(men) 發現:曾經的門庭若市變成了要自己主動上門去拉訂單,以往幾乎全額交付的貨款也需要根據風電項目建設進度來分批收回。

一麵是風電設備產(chan) 能的迅猛擴張,一麵是風電場裝機受製於(yu) 並網瓶頸而速度減慢,風電市場供需關(guan) 係的變化,引發製造商與(yu) 開發商之間利益關(guan) 係的調整。在漸漸失去定價(jia) 話語權的情況下,“價(jia) 格”二字令風電設備製造領域各廠商糾結不已:風電整機及零部件價(jia) 格逐年遞減,企業(ye) 盈利能力迅速下降。

兩(liang) 頭受擠 利潤全麵收縮

價(jia) 格被“降低”,也同時帶來風電整機製造成本的一路“被”降低。而與(yu) 風電設備製造廠商處境形成反差的是,處於(yu) 風電產(chan) 業(ye) 鏈下遊的風電廠開發商則實實在在地坐享到了風電機組成本下降之福。

風電開發領域的“領頭雁”龍源電力[8.12 -1.10%]和大唐新能源[2.35 -1.26%]2010年淨利潤增長均超過80%,其業(ye) 績增長的成因除在於(yu) 並網瓶頸的逐漸被打通外,也源自於(yu) 其投資風電場的收益提高,而這背後,則歸功於(yu) 采購投資比例占總投資70%之多的風電機組成本的降低。龍源電力(0916.HK)和大唐新能源(1798.HK)在其2010年年報中不約而同地直言,特許權招標讓公司在投資建設風電場時能夠有效降低項目成本。數據顯示,龍源電力2010年風電項目平均單位造價(jia) 較2009年降低12%。

由於(yu) 下遊風電場運營商的成本降低主要借助於(yu) 風電設備招標產(chan) 生的低價(jia) ,從(cong) 而直接造成了對上遊設備製造商利潤的擠壓。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現象兩(liang) 年前都不可想象。“那幾年風電裝機‘大躍進’,市場行情是風電場投資商要排著隊到風電設備商處拿貨,而且是現場交預付款提貨。現在情況大不同了,風電裝機市場容量增加逐漸放緩,供求關(guan) 係開始調整,風電設備商的議價(jia) 能力明顯下降,一個(ge) 訂單好不容易拿下,開發商還要求按項目進度分階段付款。”據了解,目前一個(ge) 設備供貨訂單簽下後,付清全部款項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時間,簽完合同第一次隻能拿到10%的預付款。

事實上,風電開發商日子也不怎麽(me) 好過。據了解,2009年以來的國內(nei) 增值稅轉型,限製了地方從(cong) 開發風電項目中的收益,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通過加征一係列稅費從(cong) 風電開發中獲得利益,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倒賣項目開發批文的現象。龍源電力總工程師曾對此直言,一些地方的風電項目往往在經過數次轉讓後,被高溢價(jia) 賣出,導致風電場開發成本的上升。因此,開發商為(wei) 提高所投風電項目內(nei) 部收益率,除寄望於(yu) 少“棄風”多發電外,也同時需要大幅降低成本。

在下遊對設備商的利潤擠壓作用下,來自上遊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的壓力也逐漸加大。目前全球範圍內(nei) 的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已經影響到國內(nei) 諸多製造商的業(ye) 績增長,例如風電機組所用金屬銅的國際采購價(jia) 格就在近一年時間裏上漲了近30%。

在原材料和下遊開發商的雙重“擠壓”下,風電設備製造商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國內(nei) 三大風電設備製造商金風、華銳和東(dong) 方電氣[27.56 0.25% 股吧]自2008年開始,淨利潤增長率一路下滑。華銳風電2010年淨利潤增長率為(wei) 50.86%,較2009年下降150個(ge) 百分點。金風科技2010年淨利潤增長率也同比下降60個(ge) 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增長率告負。而一些中小設備商更是受挫,天奇股份2010年風電葉片業(ye) 務收入為(wei) -7398萬(wan) 元,較2009年大幅降低553.86%。

生存擴張 加速現金流緊張

層層重壓下,風電設備製造商紛紛各顯神通尋求成本的理性下降之道,一方麵,設備廠商加速規模擴張以攤薄單位產(chan) 品成本;另一方麵,整機製造商紛紛進行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整合,以期控製成本,同時拉動訂單增長。

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湘電股份[27.78 4.59% 股吧]和中材科技這樣的風電設備廠商近期業(ye) 績指標中的突出一點,就是存貨大量攀升。以華銳風電為(wei) 例,其今年一季度存貨為(wei) 105.62億(yi) 元,2010年全年的存貨更是達112.14億(yi) ,較上年增長43.5%,比2008年增加兩(liang) 倍多。盡管華銳風電在報告中指出公司存貨量的增加是風電場通常在每年下半年開工,公司為(wei) 確保屆時產(chan) 品需求量的上升,必須保證一定的存貨量。但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存貨的積壓意味著過剩產(chan) 能的存在,前兩(liang) 年風電場裝機大幹快上時“排隊等設備”的局麵已成過去,而且隨著國家近年來對風電設備產(chan) 能過剩的整頓,以及未來五年風電裝機容量增長步伐的放緩,設備市場的有限容量很可能難以適應產(chan) 能快速釋放的節奏。一些公司單純擴充生產(chan) 規模而產(chan) 生的龐大存貨數字,能否被市場及時消化,存在極大的變數。

近年來,風電設備商開始加大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之間的整合力度。金風科技今年以來就動作頻繁,先是增資1.65億(yi) 元給其目前100%控股的協鑫風電(江蘇)有限公司,以確保今年內(nei) 公司風電葉片自給率達到50%。4月19日,金風又參股中國北車[6.77 -0.73% 股吧]集團孫公司西安捷力電子公司,以獲得1.5MW風力發電機定子500台的年生產(chan) 能力。此外,金風科技近年來還接連參股了江西金力永磁以及西安國水等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零部件企業(ye) ,通過風電設備全產(chan) 業(ye) 鏈整合,以期控製成本和產(chan) 品質量。

華銳風電利用自身設備製造龍頭的優(you) 勢,不斷加大對諸如大連起重成套設備、昆山華風風電葉片和瓦房店軸承集團等公司的關(guan) 聯交易力度,其從(cong) 大重成套采購的風電零部件數量占全部采購量的比例在2009年就達到近50%。

事實上,金風科技產(chan) 業(ye) 鏈擴張並未局限於(yu) 上遊產(chan) 業(ye) ,在下遊風電場投資方麵也屢有斬獲。金風科技旗下北京天潤能源投資公司主營業(ye) 務就是在各資源區進行風電項目開發。截至2009年底,天潤的風電裝機容量已突破30萬(wan) 千瓦,成為(wei) 風電開發領域最大的民營企業(ye) 。這種“以資源換訂單”的模式,除金風外,湘電股份、華儀(yi) 電氣[17.47 5.50% 股吧]等設備製造商也在嚐試。分析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該種模式在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拉動風電設備銷售量的同時,也讓很多企業(ye) 通過溢價(jia) 轉讓手中風電場項目而動輒坐收數十億(yi) 元收益。

然而,企業(ye) 在追求規模效應和產(chan) 業(ye) 鏈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自身財務的緊張。華銳風電今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chan) 生的現金流淨額為(wei) -19億(yi) 元,比年初減少3億(yi) 多。金風科技今年前三個(ge) 月現金流更是創下-39.2億(yi) 元,比年初驟減超過40億(yi) 。兩(liang) 公司2010年的應收賬款分別為(wei) 89.7億(yi) 元和70.6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160%。兩(liang) 公司均稱,現金流淨額驟減的原因在於(yu) 采購相關(guan) 部件的預付款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現金流淨額的減少對應的是存貨的大幅攀升,而應收賬款的增加則加劇了資金流的緊張程度,這些都源自於(yu) 生產(chan) 規模擴張,產(chan) 能卻得不到有效釋放。加之產(chan) 業(ye) 鏈整合的巨額投資,客觀上又會(hui) 讓公司本已緊張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拐點隱現 或迎來理性增長期

事實上,設備製造廠商生產(chan) 規模過度擴張而導致的產(chan) 能過剩“陰影”,始終困擾著業(ye) 界。風電行業(ye) 資深分析師周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如果說前兩(liang) 年的產(chan) 能過剩隻是暗潮湧動,那麽(me) ,從(cong) 風電設備龍頭企業(ye) 去年以來的業(ye) 績持續走低情形可以看出,這種暗湧已經外化,並開始直接影響企業(ye) 生存和產(chan) 業(ye) 發展。

周濤表示,這一切的背後都預示著一個(ge) 基本趨勢:以2010年為(wei) 標誌,各風電設備製造廠商普遍告別了以往業(ye) 績的快速增長態勢,轉而進入到業(ye) 績下調期,中國風電產(chan) 業(ye) 市場“拐點”已現,將告別產(chan) 業(ye) 發展初期的高利潤時代,轉而回歸到理性增長期。這將一方麵考驗龍頭企業(ye) 保持業(ye) 績持續增長、引領行業(ye) 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麵也將加速中小企業(ye) 的退出進程。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hui) 的權威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國涉足風電設備整機製造的廠商約有80家,而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ye) 市場份額已超過60%,產(chan) 業(ye) 已經高度集中。周濤指出,事實上,這80家廠商中真正有樣機下線的隻有38家,更多的還處於(yu) 買(mai) 圖紙組裝階段。

龍頭企業(ye) 尚且利潤不保,中小廠商發展更是堪憂。天奇股份下屬天奇竹風葉片廠去年淨利潤為(wei) -648萬(wan) 元,負債(zhai) 3366萬(wan) 元,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近65%。周濤表示,這一類企業(ye) 通常處於(yu) 國內(nei) 風電設備製造領域的第三梯隊,天奇股份這樣的企業(ye) 尚且還可以靠公司其他業(ye) 務收入來支持風電設備業(ye) 務,而一些以風電為(wei) 主業(ye) 的公司未來發展可能將舉(ju) 步維艱。事實上,在2010年一年時間裏,國內(nei) 已有近10家企業(ye) 退出了風電設備製造業(ye) 務,如高調宣布退出的哈空調[10.17 0.10% 股吧]、默默退出的南通鍇爍風電設備公司。

周濤表示,這種產(chan) 業(ye) 退出潮或將在未來一到兩(liang) 年時間裏成為(wei) 常態,而留存下來的企業(ye) 可能就是一些不斷壯大起來的風電裝備集團。“產(chan) 業(ye) 集中度繼續提高,就需要扶持有實力的企業(ye) 集團不斷湧現,這樣既可以為(wei) 公司積攢雄厚的資金實力,又可以增強與(yu) 下遊風電開發商的議價(jia) 能力。”周濤表示,到那時候,中國風電設備製造產(chan) 業(ye) 才能真正既做大又做強。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