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文化產業大步邁入倍增時代

“文化部正在抓緊《十二五期間文化產(chan) 業(ye) 倍增計劃》,擬從(cong) 完善政策法規體(ti) 係、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打造公共服務等三方麵入手,實現‘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發展目標。”5月13日,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深圳舉(ju) 行的全國文化產(chan) 業(ye) 座談會(hui) 上表示。

蓬勃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演藝、藝術品、動漫、文化旅遊、網絡文化等文化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根據《中國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年均增長速度在15%以上,比國內(nei) 同期生產(chan) 總值增速高6個(ge) 百分點。據初步估算,北京、上海、廣東(dong) 等地2010年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民經濟比重已超過或接近5%,特別是北京已超過12%,上海超過10%。

同時,國際文化貿易逆差局麵明顯改觀。2010年,整個(ge) 核心文化產(chan) 業(ye) 進出口總額143.9億(yi) 美元,出口電影票房收入35億(yi) 元人民幣。圖書(shu) 版權輸出引進比已從(cong) 2005年的1∶7.2縮小至2010年的1∶3。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駱正林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競爭(zheng) 更多的是依靠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就必須要加快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從(cong) 而增強我國文化的整體(ti) 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遙望國外

“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將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國民經濟支柱性產(chan) 業(ye) 。然而,根據國際標準指標,文化產(chan) 業(ye) 必須占GDP總量的5%,才能被稱為(wei) 支柱型產(chan) 業(ye) 。目前看來,我國與(yu) 5%相距很遙遠。

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而2010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也就是說,2010年我國的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僅(jin) 為(wei) GDP的2.5%左右,而美國的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已達到27%,這說明我國的文化消費需求還遠未得到釋放。

與(yu) 此同時,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仍存在不少問題。“我國存在自有知識產(chan) 權的原創‘貨源’不足、中小文化企業(ye) 文化出口‘融資難’、缺乏專(zhuan) 業(ye) 人才等諸多問題。”分析人士指出。

駱正林則對記者表示,企業(ye) 獲得融資固然是好事。但惟恐有些企業(ye) 打著文化的旗號,實質隻為(wei) 了“圈錢”。文化企業(ye) 的上市過程應該更透明化,給予那些具有文化潛力、資質,真正做文化的企業(ye) 更多機會(hui) 。

市場主導

特色文化成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亮點”。作為(wei) “十二五”規劃中文化產(chan) 業(ye) 一項的重點內(nei) 容,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到2015年預計將可以創造超過1.5萬(wan) 億(yi) 元的產(chan) 值。中宣部部長劉雲(yun) 山強調,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要堅持以內(nei) 容為(wei) 王。

蔡武表示,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工程已被列入國家《“十二五”現代服務業(ye) 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按初步測算,到2015年,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所創造的產(chan) 值將達到1.5萬(wan) 億(yi) 元左右的規模,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能吸納約4000萬(wan) 人就業(ye) 創業(ye) ,可以大大緩解我國就業(ye) 難問題。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xing) 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文化產(chan) 業(ye) 是特殊產(chan) 業(ye) ,包括公益性文化事業(ye) 和經營性文化產(chan) 業(ye) 。公益性方麵不妨由政府來辦,但經營性產(chan) 業(ye) 應在政府引導、指導下,按市場規律來辦,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駱正林則指出,要促進文化市場的形成,文化產(chan) 業(ye) 不僅(jin) 需要投資“輸血”,自身也要“造血”,應在一定的市場規範下,實現“自由交換”。目前大部分文化產(chan) 業(ye) 主要靠政府主導的發展,實際上發展應由民間主導,國家更多地可以在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