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這一汽車特許經營模式,進入中國市場短短十餘(yu) 年,已得到迅速發展。然而,隨著4S店在中國每年以1.5%數量遞增的同時,針對4S店的投訴也逐年增加。
由於(yu) 4S店與(yu) 各廠家之間建立了緊密的產(chan) 銷關(guan) 係,其配件以及維修的價(jia) 格普遍超過了車主的消費心理水平。“3·15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記者就已接到兩(liang) 起針對滬上4S店的投訴,在記者調查中,4S店光環下的重重“潛規則”暴露無遺。
剛剛購買(mai) 了新車的朱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在某4S店貸款購買(mai) 了新車後,銷售人員以“如果不在店裏上保險,保險公司不會(hui) 全賠”等理由勸說其購買(mai) 了3年保險。隨後,該銷售人員稱某汽車美容店是該4S店的指定店家,並力勸朱女士買(mai) 下了一套報價(jia) 高於(yu) 普通汽配市場3倍多的汽車坐墊。然而,知情人士透露,4S店銷售員普遍與(yu) 汽車美容店有合作,成功介紹一位客戶,有的美容店會(hui) 以高達30%消費額的提成回饋銷售員。
除了這種搭售保險與(yu) 配件的行為(wei) ,關(guan) 於(yu) 4S店的維修服務也飽受詬病。車主王先生就向記者訴說了自己的遭遇,他的一輛不到2萬(wan) 公裏的POLO車在中山北路一家4S店做檢測保養(yang) 。僅(jin) 普通的發動機皮帶輪異響,花去了他共計2000餘(yu) 元的修理費,然而這次維修後,王先生發現車上的某個(ge) 原裝配件被次品掉包。此後,記者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前去三家4S店暗訪,個(ge) 別4S店在檢測過程中並沒有按檢測標準實際操作,往往以經驗判斷,然後根據客戶性格、消費能力等因人定價(j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