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nei) 節能燈廠家多達上千家,但真正能將節能燈產(chan) 品銷到海外市場的,隻有少數品牌,多數品牌在國內(nei) 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競爭(zheng) 。
郭修指出,目前廣東(dong) 中山的節能燈廠家已占據國內(nei) 節能燈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這些廠家贏得市場的武器就是低價(jia) 競爭(zheng) 。為(wei) 了壓縮成本,一些廠家用低價(jia) 低質的元件裝配,特別是低質的毛管。“這些中山廠家甚至被業(ye) 內(nei) 稱為(wei) ‘垃圾廠家’”。
由於(yu) 中山節能燈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高,直接影響了國內(nei) 節能燈市場的價(jia) 格走向。“很多消費者其實並不了解節能燈,也沒有品牌意識,隻要能亮就行,市場比拚的焦點主要是產(chan) 品價(jia) 格。”郭修說。
郭修透露,在這種現狀下,包括飛利浦、歐司朗在內(nei) 的國際節能燈品牌廠家在開拓中國市場時,遇到很大壓力。一些國際品牌廠家幹脆將自己品牌出租給國內(nei) 廠家,由國內(nei) 廠家來貼牌生產(chan) 、出貨,以減少市場和成本的壓力。而這些貼牌能在市場存活的理由也是“以次充好”。此次北京市消協曝光的一些品牌廠家也有不合格節能燈產(chan) 品,很可能就是國內(nei) 貼牌廠家做的。
“獲得國家財政補貼的都是個(ge) 別大品牌,而真正想在節能燈市場上,做大做強的中小企業(ye) 根本沒有機會(hui) 拿到補貼。”郭修表示,如果更多節能燈廠家享受到政府補貼,將有助於(yu) 改變現有的市場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