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現在已經不賣世紀乳業(ye) 公司的牛奶了,早就改成賣伊利的了。”在河北高陽縣南路台村的一家小超市裏,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說。然而,此地正是世紀乳業(ye) 有限公司工廠的所在地,該公司經受住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考驗,卻沒能通過此次的乳業(ye) 整頓,原先所占有的市場則逐漸被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這樣的大企業(ye) 占領。
據統計,蒙牛、伊利、光明等大企業(ye) 紛紛通過審核,取得新的生產(chan) 許可證,占全部過關(guan) 企業(ye) 的比例高達30%左右。大企業(ye) 過關(guan) 數量占比超三成
此次乳業(ye) 整頓,並不是由市場直接的內(nei) 在原因引發,而是借助行政手段和政策使得行業(ye) 重新洗牌,大企業(ye) 紛紛順利通過審核,而眾(zhong) 多小乳企則被淘汰出局。
蒙牛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稱,蒙牛集團總共有32家子公司獲得了生產(chan) 許可證。不過,去年年底,蒙牛集團以4.692億(yi) 元收購了石家莊君樂(le) 寶乳業(ye) 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為(wei) 該公司的最大股東(dong) 。如果再加上君樂(le) 寶乳業(ye) 公司9家子公司,蒙牛集團所占的比例將更大。
另外,據了解,伊利集團下屬的130多個(ge) 工廠也已全部獲得了乳製品生產(chan) 許可證。記者還通過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統計得出,光明乳業(ye) [10.42 -1.33% 股吧]共有15家子公司,三元乳業(ye) 有11家子公司獲得新的生產(chan) 許可證。
在643家通過企業(ye) 中,這前四大企業(ye) 通過審核的子公司達到了190家左右,約占全部過關(guan) 企業(ye) 的30%。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蒙牛集團稱,2010年,蒙牛液態奶繼續領先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為(wei) 33%左右,其中高端主打產(chan) 品特侖(lun) 蘇的市場份額繼續位居市場第一。
北京東(dong) 方艾格農(nong) 業(ye) 谘詢有限公司高級乳業(ye) 分析師陳連芳則表示,2010年液態奶約有1800萬(wan) 噸,蒙牛集團有500萬(wan) 噸,約占28%,而伊利集團則占18%,光明乳業(ye) 為(wei) 7%左右。在奶粉方麵,伊利則占有11%左右的市場份額。
此次乳業(ye) 整頓,利好蒙牛、伊利等大企業(ye) 。乳業(ye) 專(zhuan) 家王丁棉指出,本次被清理出局的數百家企業(ye) 大致可騰出20%市場空間和近30%奶業(ye) 資源,而這些被騰出的資源與(yu) 市場份額,將趨向高度集中,大部分流入大企業(ye) 的手中。
事實上,中國乳業(ye) 的幾次大變局都會(hui) 淘汰一些小乳企,從(cong) 而使大乳企獲得擴張的機會(hui) 。
世紀乳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軍(jun) 告訴記者,河北保定市高陽縣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共有8家乳製品公司,該事件發生後,就隻剩保定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保定美森乳業(ye) 有限公司、河北香格爾飲業(ye) 公司和世紀乳業(ye) 有限公司。通過此次政府的整頓,後兩(liang) 家公司已經主動退出,就隻剩兩(liang) 家了。
據記者了解,河北35家通過的企業(ye) 中,保定市就占了6家,其中就有蒙牛、伊利的身影。而在石家莊,也存在同樣的情形。石家莊高邑縣唯一的乳製品公司石家莊旭爾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出局。行唐縣的太行乳業(ye) 公司、六路通乳業(ye) 開發有限公司、阿牛乳業(ye) 有限公司等均已陸續被淘汰,目前石家莊就隻有6家乳製品公司。
蒙牛方麵表示,未來蒙牛通過加強優(you) 勢品類的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不過,陳連芳指出,此次整頓雖然使得大乳企獲得擴張的機會(hui) ,但也需要企業(ye) 穩紮穩打,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或加快形成寡頭市場格局
“此次整頓使奶業(ye) 資源和市場份額更多地流向大企業(ye) ,寡頭在加速形成,中國乳業(ye) 格局將由此發生變化。”王丁棉說。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乳製品行業(ye) 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也顯示,蒙牛正計劃增資6.6億(yi) 元,在廣東(dong) 打造乳製品加工基地,而伊利即將向惠州砸出4.6億(yi) 元,並計劃2011年在奶源建設方麵投資超過14億(yi) 元。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隨著產(chan) 業(ye) 洗牌的繼續,乳業(ye) 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寡頭壟斷的格局也日益凸顯。
另外,王丁棉認為(wei) ,此次整頓中取得生產(chan) 許可證的企業(ye) ,並不意味著他們(men) 的產(chan) 品質量安全百分百能讓人放心。“政府簽發許可證給企業(ye) ,僅(jin) 是從(cong) 現有的硬件條件評審,而食品安全真正掌握在企業(ye) 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