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材股份[7.13 1.28%](01893.HK)昨天宣布到今年年底水泥產(chan) 能將達到1億(yi) 噸,中國有4家水泥企業(ye) 已經或即將進入億(yi) 噸級水泥俱樂(le) 部。而在幾年前,中國水泥企業(ye) 還不敢想象,5年前,中國建材[28.95 5.27%](03323.HK)剛剛發力的時候,世界水泥巨頭法國拉法基水泥產(chan) 能已經超過1億(yi) 噸。但是僅(jin) 僅(jin) 過了5年,中國建材就從(cong) 當時的1100萬(wan) 噸增至目前的2.03億(yi) 噸,超越了拉法基。
用拉法基的方式打敗拉法基拉法基的管理層或許不會(hui) 想到,他們(men) 在中國開創的成長模式迅速被中國同行複製。
1994年,拉法基進入中國,在北京小試牛刀後,一直沒有大動作。直到2005年中國水泥業(ye) 陷入困境,拉法基果斷出手,與(yu) 當時地區水泥龍頭瑞安建業(ye) [10.44 -1.14%](00983.HK)組建了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一舉(ju) 成為(wei) 中國西南地區水泥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隨後又宣布並購四川雙馬[13.78 -1.50% 股吧](000935.SZ)。
第二年,中國建材開始“效仿”拉法基模式,並提出了“聯合創造價(jia) 值”的理念,從(cong) 南方開始收編水泥公司。
麵對中國建材的整合之勢,中國水泥龍頭海螺水泥[40.29 -1.73% 股吧](600585.SH)一位高層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水泥企業(ye) 規模達到1億(yi) 噸後,再進行大肆擴張,並不會(hui) 帶來規模效應,相反在管理成本上會(hui) 帶來一係列問題,尤其是跨區域管理的問題。
有了這種認識,海螺水泥的擴張慢了下來。但與(yu) 此同時,中國建材在全國多個(ge) 省區收編了200多家水泥公司。
截至2010年底,中國建材的水泥產(chan) 能達到了2.03億(yi) 噸。3月23日,中國建材總裁曹江林向本報透露:“到明年上半年之前,中國建材將新增1億(yi) 噸左右的水泥產(chan) 能,達到3億(yi) 噸產(chan) 能。”
過去5年,中國建材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高達60%。看到中國建材大規模擴張不僅(jin) 沒有帶來負麵效應,反而越來越賺錢,海螺水泥改變了策略。
截至2010年底,海螺水泥產(chan) 能達到了1.5億(yi) 噸,該公司董事長郭文叁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今年計劃再斥資百億(yi) 進行技術改造、兼並重組和節能減排。
不隻是海螺水泥,其他幾家水泥公司也展開了行動。目前,第三大水泥生產(chan) 商冀東(dong) 水泥[28.32 -2.51% 股吧](000401.SZ)已投產(chan) 水泥產(chan) 能超過8000萬(wan) 噸,並計劃2012年突破1億(yi) 噸。中材股份董事長譚仲明表示,公司計劃到2011年年底水泥產(chan) 能增至1億(yi) 噸,2010年控製的水泥產(chan) 能為(wei) 7050萬(wan) 噸。
億(yi) 噸級管理模式
海螺水泥自身也意識到兼並重組的重要性。正是由於(yu) 行業(ye) 集中度提高,去年水泥價(jia) 格整體(ti) 出現了大幅上漲。2010年,海螺水泥實現淨利潤61.71億(yi) 元,同比增長74.12%。
這家企業(ye) 此前通過競爭(zheng) 將對手擠垮。知情人士告訴本報,中國建材高層曾與(yu) 海螺水泥高層就行業(ye) 發展模式進行過交流,雙方此後對於(yu) 聯合重組形成了共識。
2010年初,海螺水泥高層發出了“將通過市場地位聯合相鄰區域企業(ye) 和行業(ye) 其他相關(guan) 企業(ye) ,共同維護市場,並提升所在區域的價(jia) 格”的聲音。
“現在不一樣了,聯合重組可以減少區域競爭(zheng) ,提高區域控製力。”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稱。
去年9月,海螺水泥啟動了內(nei) 控體(ti) 係建設工作,成立了內(nei) 控領導小組和內(nei) 控工作小組,聘請德勤公司開展內(nei) 控體(ti) 係優(you) 化設計。
中國建材也經過5年的兼並重組形成了自己的管控模式。曹江林介紹,“管理整合基本上是兩(liang) 個(ge) 做法:第一,對標管理,把200個(ge) 企業(ye) 拿出來看誰做得好,形成一個(ge) 比學趕幫超的氛圍。第二,輔導員製度,哪個(ge) 地方做得不夠好,我們(men) 派出管理能手、成本殺手到這些企業(ye) 去輔導,改進工作。另外,在經營上我們(men) 推行價(jia) 本利的新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