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可再生能源產能過剩遭遇調控 傳IPO被叫停

6月8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證監部門已下令暫停可再生能源企業(ye) 的IPO(直接融資),“目前沒有這樣的公開文件,但是像晶矽和風電設備這樣存在產(chan) 能過剩問題的行業(ye) 的IPO被暫停了”。

此前,受產(chan) 能過剩的影響,國內(nei) 主要銀行已經停止了對新建多晶矽項目(可再生能源項目中的一種)的貸款(間接融資)。

6月10日,證監會(hui) 回複本報記者稱,證監部門沒有下令暫停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企業(ye) 的IPO,相關(guan) 媒體(ti) 的報道不實,但回複並沒有明確,是沒有明文下令,還是沒有此意向。截至目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家準備IPO的可再生能源企業(ye) 均表示,沒有收到暫停IPO的消息。

不過,資本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的冷遇已顯。截至6月10日,目前正在香港招股的金風科技(002202.SZ,02208.HK),公開發售未獲得足額認購。

對於(yu) “暫停IPO”傳(chuan) 聞,弘亞(ya) 世代分析師盛雷並不意外,他對本報記者指出,此前兩(liang) 年這已是一個(ge) 既成事實。而他更擔憂的是,若這一傳(chuan) 聞屬實,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應用市場可能將不會(hui) 大規模啟動,“這比IPO要重要得多”。

既成事實

對於(yu) 證監會(hui) 暫停可再生能源企業(ye) IPO的信息,包括中航惠騰在內(nei) 的多家準備IPO的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企業(ye) 都表示,沒有獲知相關(guan) 信息。

“不過,對於(yu) 證監會(hui) 可能暫停IPO,我一點也不驚訝。”盛雷向本報記者表示,他所調查的新能源企業(ye) 也表示沒有收到這方麵信息,但在他看來,“可能隻是證監會(hui) 向投資銀行或券商進行了窗口指導,因此,企業(ye) 不知道也很正常”。

盛雷認為(wei) ,如果證監部門果真暫停IPO,也隻是對既成事實的一個(ge) 確認,因為(wei) ,從(cong) 曆史情況來看,近幾年幾乎沒有可再生能源企業(ye) 在國內(nei) 成功IPO。

2008年至今,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企業(ye) 的上市,主要都是通過“借殼”或是“海外IPO”,分別是億(yi) 晶光電借殼海通集團、海潤光伏借殼ST申龍以及江西晶科能源在美上市。

而此前曾計劃在國內(nei) IPO的安徽中科太陽,則最終選擇了放棄。“之前,我們(men) 也曾準備在國內(nei) IPO,但不得不暫時放棄。”中科太陽董事長張勇對本報記者表示,受排隊時間長等多個(ge) 因素的困擾,其目前已暫停了國內(nei) IPO計劃。

過剩之罪?

在此前的傳(chuan) 聞中,產(chan) 能過剩,成為(wei) 證監部門暫停可再能源企業(ye) IPO的主要原因。

2009年9月,在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抑製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的一文中,代表可再生能源的多晶矽與(yu) 風電設備被批產(chan) 能過剩,並要求“實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對不符合重點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以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政策要求,不按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及項目發起人,一律不得通過企業(ye) 債(zhai) 、項目債(zhai) 、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可轉換債(zhai)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增資擴股等方式進行融資”。

不過,盛雷表示,產(chan) 能過剩隻是一個(ge) “人人都可以接受”的說法,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過高和電網接納問題。

事實上,雖然中國的可再能源產(chan) 業(ye) 目前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其成本與(yu) 傳(chuan) 統能源仍有較大的差距,即使成本最接近傳(chuan) 統能源的風能,電網每接納一度風電,國家仍需補貼三分之一電價(jia) 。另外,由於(yu) 可再生能源的接納需要對傳(chuan) 統電網進行改造,因此常常出現可再生能源生產(chan) 的電力無法上網的情況。

由於(yu) 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意味著巨額的投入,盛雷認為(wei) ,國家需要抑製可再生能源的“過快發展”。

事實上,在2009年的“產(chan) 能過剩”判斷出爐後,國內(nei) 主要銀行已停止了對新建多晶矽項目的貸款,同時部分建成的多晶矽企業(ye) 也受到影響,“這一兩(liang) 年內(nei) 新的多晶矽項目,將不可能獲得銀行貸款”。

調控效應

不過,多數已經“過快發展”的企業(ye) ,並不擔憂“IPO暫停”。

“我們(men) 也不擔心。”中航惠騰一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向本報記者表示,這家風電設備生產(chan) 商,背後有中航集團的支持,“並不存在資金上的擔憂”。

而運達風電的一位高管則稱,通過IPO進行融資沒有必要,“現在家家風電企業(ye) 都過剩,再擴也沒有用”,而且,隻要能拿到項目,企業(ye) 並不需要擔心資金問題,“有項目就有錢,有項目的時候,從(cong) 銀行等渠道融資非常方便”。

上述高管表示,現在風能產(chan) 業(ye) 的項目競爭(zheng) 非常殘酷,“過去一個(ge) 項目也就三五家企業(ye) 競標,現在每個(ge) 項目都有幾十家企業(ye) 競標”,而要拿到項目關(guan) 鍵在於(yu) 產(chan) 品質量、技術保障等實力,“光有錢,沒用”。


盛雷認為(wei) ,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IPO受滯,短期將有利於(yu) 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將由盲目做大變為(wei) 做強,通過做精做細來提高競爭(zheng) 力,使自己立於(yu) 不敗之地”。

但他同時指出,“如果長期不讓國內(nei) 可再生能源企業(ye) IPO,那將帶來很大的問題。”在他看來,通過IPO,可以讓優(you) 秀的可再生能源企業(ye) 脫穎而出,從(cong) 而優(you) 化整個(ge) 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

當本報記者問及“如果證監會(hui) 暫停IPO屬實,企業(ye) 將如何麵對”時,前述中航惠騰高管難掩失望,“我不願假設”。而國內(nei) 最大的風電企業(ye) 華銳風電,準備上市已是業(ye) 內(nei) 公開的秘密,但截至記者發稿時,華銳沒有回應本報的置評要求。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