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棉花價(jia) 格的暴漲,加上春節假期,今年2月份,我國各類紡織品出口金額環比驟降超過五成,同比也有11%~20%左右的降幅。對於(yu) 紡織企業(ye) 來說,出口下滑的同時,另一種隱憂不容忽視,那就是歐盟正在醞釀的“原產(chan) 地標簽”製度。如果該議案最終獲批,將使我國出口歐洲的紡織品成本增加,紡織企業(ye) 的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據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數據測算顯示,2011年1~2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320.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3.56%,增速較1月份的38.58%顯著放緩。記者發現,業(ye) 內(nei) 更多的將2月份紡織品出口下降歸結於(yu) 棉花價(jia) 格的暴漲。
在棉價(jia) 方麵,國金證券[15.72 0.90%]分析稱,棉花價(jia) 格暴漲是導致2月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2010年三季度開始棉價(jia) 暴漲,並導致粘膠、氨綸等其它紡織原料漲價(jia) 。麵對超過3萬(wan) 元/噸的棉價(jia) ,去年11月後很多外商不敢簽單,而國內(nei) 企業(ye) 一方麵由於(yu) 資金壓力無法購買(mai) 足夠原料,另一方麵出於(yu) 對高棉價(jia) 後市可能下跌的擔憂,也不敢簽單,麵對創曆史新高的棉價(jia) ,外商和國內(nei) 生產(chan) 企業(ye) 望棉興(xing) 歎,導致2月出口增速明顯下滑。
隨著供需的改善,棉價(jia) 走勢存在變數。據悉,因棉價(jia) 2010年的飆升,2011年包括美國、中國在內(nei) 的主要產(chan) 棉國大幅開始增加棉花種植麵積;同時,國家調控也是抑製棉價(jia) 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有消息稱,歐盟正在醞釀通過一項“原產(chan) 地標簽”製度的議案。當棉價(jia) 掉頭向下影響減弱後,歐盟的“原產(chan) 地標簽”製度給國內(nei) 紡企帶來的影響或更大。
據介紹,所謂的“原產(chan) 地標簽”存在貿易壁壘之嫌,一旦決(jue) 議案正式通過,將持續擠壓紡企利潤,增加中國紡織品出口歐洲的難度。
福建的紡織企業(ye) 一直是向歐盟出口紡織服裝的主力,對此福建質監局表示,如果歐盟強製實施紡織服裝原產(chan) 地標識,將提高福建省紡織服裝生產(chan) 企業(ye) 的生產(chan) 成本,延長在進口國口岸的通關(guan) 時間,還可能因原產(chan) 地標識缺失或不規範而導致出口紡織服裝產(chan) 品被國外通報甚至被退回。
但中國社科院財政與(yu) 貿易經濟研究所專(zhuan) 家馮(feng) 雷認為(wei) ,雖然“原產(chan) 地標簽”可能增加企業(ye) 的出口難度與(yu) 成本,但對於(yu) 中國紡企而言,也未必是壞事。在歐盟標準的國際競爭(zheng) 壓力麵前,要求提高紡企競爭(zheng) 力,調整產(chan) 業(ye) 與(yu) 產(chan) 品結構,中國紡企才能在國際上站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