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ya) 農(nong) 科局3月1日發表的“澳大利亞(ya) 商品季度報告”,估計近期災害天氣使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在2010至2011財年損失23億(yi) 澳元(1澳元約合1.01美元)。
去年下半年以來,洪災、颶風等災害天氣持續困擾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17.50 0.52%]出口國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區。市場擔憂澳大利亞(ya) 自然災害可能影響今後一段時期國際糧價(jia) 走勢,但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日前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前景樂(le) 觀,從(cong) 中期看,澳大利亞(ya) 方麵不會(hui) 成為(wei) 國際糧價(jia) 繼續攀高的誘因。
澳大利亞(ya) 全國農(nong) 場主聯盟(N FF)經濟和貿易部門主管查爾斯·麥克埃霍恩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本輪自然災害並沒有從(cong) 根本上動搖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發展的基礎。澳大利亞(ya) 農(nong) 林漁業(ye) 部長喬(qiao) ·路德維希近期也表示,近期澳大利亞(ya) 遭受了洪澇和颶風災害,但強降雨有利於(yu) 增加土壤濕度,提高蓄水水平,因此長期看來有利於(yu) 農(nong) 作物生長,而國際市場糧價(jia) 處於(yu) 相對高位,有利於(yu) 增加農(nong) 業(ye) 收益。
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資源經濟學與(yu) 科學局(以下簡稱“農(nong) 科局”)在日前發表的“澳大利亞(ya) 農(nong) 作物報告”顯示,受強降水緩解多年旱情、蟲害得到控製等因素影響,2010至2011財年,估計全澳冬播作物產(chan) 量為(wei) 4210萬(wan) 噸,較前一財年增加19%,創2003至2004財年以來新高。其中,西澳大利亞(ya) 州和南澳大利亞(ya) 州糧食產(chan) 量的增長預計將抵消遭受洪災襲擊的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ya) 州和昆士蘭(lan) 州的糧食減產(chan) 。
在主要冬播作物中,2010至2011財年,小麥產(chan) 量估計將達到創紀錄的2630萬(wan) 噸,較前一收獲季增長20%;大麥產(chan) 量估計為(wei) 930萬(wan) 噸,較前一收獲季增長18%;油菜籽產(chan) 量估計為(wei) 210萬(wan) 噸,增長11%。在夏播作物方麵,前景同樣樂(le) 觀。據“澳大利亞(ya) 農(nong) 作物報告”分析,盡管強降雨導致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lan) 州南部的夏糧主產(chan) 區遭遇洪災,使低窪地區作物嚴(yan) 重受損,但總體(ti) 看來,降雨有利於(yu) 作物生長以及增產(chan) 。報告據此預計,2010至2011財年,全澳夏播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將為(wei) 480萬(wan) 噸,較前一收獲季增加66%。
麥克埃霍恩認為(wei) ,中國等糧食進口國無需過度擔憂澳大利亞(ya) 糧食的供應安全問題,因為(wei) “澳大利亞(ya) 仍然是可靠的糧食供應商,有能力繼續提供高品質、清潔和安全的農(nong) 產(chan) 品”。
但麥克埃霍恩同時指出,在當前中東(dong) 政局動蕩、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jia) 格偏高、國際糧食存量處於(yu) 相對低位、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剩、一些新興(xing) 經濟體(ti) 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市場對於(yu) 農(nong) 業(ye) 災害的敏感程度大大增強,因此天災所帶來的心理影響可能成為(wei) 國際炒家推高相關(guan) 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的題材。麥克埃霍恩舉(ju) 例說,受澳大利亞(ya) 災區甘蔗園受損影響,國際市場蔗糖價(jia) 格近來出現一輪上漲行情“這反映了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的現實情況”。此外,麥克埃霍恩還提到,盡管澳大利亞(ya) 在羊毛、大麥等個(ge) 別產(chan) 品出口方麵占據優(you) 勢,澳大利亞(ya) 在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上的總體(ti) 份額不過1.3%左右,因此即便本年度澳大利亞(ya) 冬播作物獲得豐(feng) 收,也不能保證國際糧價(jia) 趨於(yu) 平穩。
當地一些分析師警告說,澳大利亞(ya) 農(nong) 業(ye) 長期以來未能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麵,其產(chan) 量的年際波動較大,市場對此比較敏感。據澳農(nong) 業(ye) 部門統計,從(cong) 1997至1998財年至今,澳大利亞(ya) 冬播作物最高年產(chan) 量達到4339 .4萬(wan) 噸,最低僅(jin) 為(wei) 1740 .2萬(wan) 噸;夏播作物最高年產(chan) 量達到528.6萬(wan) 噸,最低僅(jin) 為(wei) 287.1萬(wan) 噸。農(nong) 科局在發表報告時也承認,氣候變化增加了農(nong) 業(ye) 發展的不確定性,今後實際糧食產(chan) 量還將視實際天氣狀況而定。
自2010年11月份開始,澳大利亞(ya) 局部遭遇持續強降雨,嚴(yan) 重影響冬播作物的收成,同時大大降低糧食品質。到去年12月份和今年年初,持續降水、洪災以及颶風天氣進一步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造成損害,受災地區包括多數東(dong) 部州和西澳大利亞(ya) 州的加斯科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