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鋼企

每個(ge) 企業(ye) 都是行業(ye) 的細胞,企業(ye) 運轉機製不順暢,行業(ye) 盈利自然堪憂。當務之急是進行市場化改革,為(wei) 行業(ye) 注入活力,抬高鋼鐵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

近日,全球三大礦山2010年的業(ye) 績報告出齊,淡水河穀淨利潤173億(yi) 美元,必和必拓170億(yi) 美元,力拓盈利增長兩(liang) 倍達143億(yi) 美元。與(yu) 三大礦山的驕人業(ye) 績形成鮮明對比,國內(nei) 鋼廠利潤微薄,中鋼協統計77家大中型鋼企僅(jin) 實現淨利897億(yi) 元人民幣,折合美元136億(yi) 美元,不到三大礦山盈利總額的三分之一。

77家大中型鋼企利潤,其中寶鋼一家占26%,大多數企業(ye) 處於(yu) 微利或虧(kui) 損狀態。鋼鐵行業(ye) 僅(jin) 有2.91%的銷售利潤率,成為(wei) 國內(nei) 工業(ye) 行業(ye) 中最低,遠低於(yu) 全國工業(ye) 企業(ye) 6.2%的平均水平。當然,若考慮到各鋼廠的非鋼利潤,鋼廠的煉鋼業(ye) 務利潤將更低,甚至虧(kui) 損,比如武鋼的非鋼利潤占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

談及鋼鐵企業(ye) 虧(kui) 損,大家首先想到了鐵礦石漲價(jia) 。據工信部報告,2010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價(jia) 格為(wei) 128美元/噸,比上年上漲了40美元/噸,為(wei) 此,鋼鐵企業(ye) 全年多支付了1960億(yi) 元。

其實,鐵礦石漲價(jia) 隻是表象,全球產(chan) 業(ye) 鏈利潤分配格局已變。浸淫歐美血統的必和必拓、力拓公司,布局世界礦產(chan) 業(ye) ,每年坐擁百億(yi) 美元的利潤,長期享受高額利潤,在鋼鐵產(chan) 業(ye) 鏈上,利益已經大幅向礦山企業(ye) 輸送。目前,新的“剪刀差”已經形成,鋼鐵產(chan) 品不再是高額利潤行業(ye) ,鐵礦石成為(wei) 了能夠留住利潤的最大一環。

發達國家成功布局的不僅(jin) 僅(jin) 有鐵礦石,還有糧食、石油等初級產(chan) 品。世界上的重要原料產(chan) 地,已經基本被發達國家控製。工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的剪刀差,在發達國家的驅動下,已經被倒置,這樣,世界範圍內(nei) 的利潤便源源不斷流向歐美。

但為(wei) 什麽(me) 國內(nei) 鋼鐵行業(ye) 會(hui) 是工業(ye) 行業(ye) 的利潤最低,值得反思。原因在於(yu) 鋼鐵企業(ye) 市場化的不徹底。

我國鋼鐵行業(ye) 的上下遊已經實現了市場化。上遊原料領域,2006年推進了探礦權、采礦權有償(chang) 取得製度,這些年,鐵礦石、煤炭已經實現了市場化。至於(yu) 海外資源,更是實現了國際市場化,收購礦山及購買(mai) 原料,都需要鋼廠真金白銀去購買(mai) ,自由交易,市場化很徹底。銷售環節同樣實現了市場化,從(cong) 渠道、終端用戶看,鋼材質量、價(jia) 格及供貨效率成為(wei) 選購的直接決(jue) 定因素,消費者是上帝,消費者不滿意,將直接選擇“用腳投票”,購買(mai) 其他企業(ye) 產(chan) 品。

但鋼鐵企業(ye) 作為(wei) 行業(ye) 的核心,市場化是圍而不攻,成了半吊子改革。

鋼鐵企業(ye) 虧(kui) 損嚴(yan) 重,表麵原因是鋼廠運營效率不高。其實,根源在於(yu) 鋼鐵企業(ye) 的改革很不徹底,在於(yu) 其有違背市場化之處。

鋼鐵企業(ye) 的產(chan) 生,有著濃重的非市場化色彩。大中型鋼廠大部分是國有企業(ye) ,這些國企是計劃經濟轉製而來的地方骨幹企業(ye) ,上個(ge) 世紀末普遍虧(kui) 損。後受益於(yu) 我國鋼鐵需求大幅增長,這些鋼廠擺脫了虧(kui) 損局麵後,在2005年以後,憑借著低息貸款和地方政府支持,大規模跑馬圈地,規模加大擴張。

但鋼鐵行業(ye) 內(nei) 部競爭(zheng) 度不夠,盡管鋼鐵企業(ye) 處於(yu) 競爭(zheng) 性領域,但競爭(zheng) 核心之處,即企業(ye) 存亡受到了很多外在因素的幹擾,這直接降低了鋼鐵企業(ye) 活力。

例如涉及到企業(ye) 的重組兼並,政府行政色彩太濃,保護主義(yi) 盛行。由於(yu) 財稅等方麵原因,地方政府支持省內(nei) 大企業(ye) ,跨區域重組較少,鋼鐵企業(ye) 重組,各地鋼廠占山為(wei) 王風氣盛行,這扭曲了鋼鐵企業(ye) 重組的初衷,有背離市場化原則。

在地方政府保護下,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性不夠,鋼鐵企業(ye) 的重組具有排外性,直接導致民營企業(ye) 的生存空間被嚴(yan) 重壓低,限製了私營企業(ye) ,沒有“鯰魚”的刺激,國有鋼廠的活力明顯不足,企業(ye) 市場敏感度低,國企固有頑疾無法克服,企業(ye) 運營效率低下。

特別是進入2010年,鋼鐵重組進展不多,甚至出現了市場化倒退。比如,虧(kui) 損的山東(dong) 鋼鐵重組盈利豐(feng) [45.20 -0.77%]厚的日照鋼鐵。2009年9月6日,山鋼與(yu) 日鋼簽署資產(chan) 重組協議,但重組三度延期,目前山鋼拿不出充足的收購資金,重組日鋼目前暫停重組談判。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