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自2011年3月起,全球飛往歐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須向歐盟提交碳排放監測報告,否則將得不到免費排放配額。而到2012年,這些航空公司必須參與(yu) 歐盟碳交易體(ti) 係(EUETS),以保證到2013年能夠分配到足夠的排放配額,否則將麵臨(lin) 巨額罰款,甚至被強迫停航。
上海環交所相關(guan) 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目前我國碳核算體(ti) 係還沒有建立起來,而對於(yu) 碳減排的各項工作來說,企業(ye) 碳核算是一項基礎性工作。
試點碳核算
在此次企業(ye) 碳核算試點工作中,上海環交所將組織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機構,參照國際通用的核算標準,形成適合國情的核算標準體(ti) 係,對首批9家上海虹口區試點工業(ye) 企業(ye) 展開碳核算。首批參與(yu) 碳核算試點工作的企業(ye) ,涵蓋了醫療器械、建築設備、電氣、電子材料等多個(ge) 行業(ye) 。
上海環交所副總經理賓暉介紹,所謂的碳核算就是對企業(ye) 從(cong) 生產(chan) 到運營的全部過程中所產(chan) 生的碳排放物進行核查。繼上述9家企業(ye) 後,下一批將有更多企業(ye) 進行碳核算。最終目標是建立碳核算體(ti) 係,讓所有的企業(ye) 都進行碳核算。以便讓企業(ye) 了解哪些環節可以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最終達到節約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我們(men) 此次為(wei) 企業(ye) 提供的碳排放檢測都是免費的,不會(hui) 增加企業(ye) 負擔,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與(yu) 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碳核算體(ti) 係。”賓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下一步是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ti) 係。在我國,2008年8月上海環交所與(yu) 北京環境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京環交所)先後成立。北京環交所董事長熊焰表示,業(ye) 務方麵,北京環交所主要在節能減排和環保技術交易、節能量指標交易、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COD)等排汙權益交易以及溫室氣體(ti) 減排量的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方麵發揮作用。
資料顯示,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yu) 上世紀70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汙權交易概念。國際上認為(wei) ,雖然2002年荷蘭(lan) 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wei) 2005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議定書(shu) 》的規定,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nei) 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nei) 不同的企業(ye) 。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cong) 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mai) 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nei) 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ye) 也可以從(cong) 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ye) 那裏購買(mai) 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碳減排已啟動
雖然我國目前尚未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ti) 係,但自願性的碳交易機製和專(zhuan) 門平台早在2010年世博會(hui) 期間就已經啟動。世博自願減排活動由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環保局、上海環交所負責組織,通過購買(mai) 自願減排量抵消世博會(hui) 的部分碳排放。世博自願減排交易平台的建立是我國係統性的碳交易的開始,在國際上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
上海環交所世博自願減排活動平台包括了登錄、信息發布、查詢、交易、支付、結算、登記注冊(ce) 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係統,是我國首個(ge) 集信息發布、活動推廣、減排量交易、結算交割等多種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自願減排交易平台。
據上海環交所介紹,自世博自願減排平台正式運作以來,世博期間個(ge) 人參與(yu) 超過4000人次,參與(yu) 場館和參與(yu) 企業(ye) 十餘(yu) 家,參與(yu) 活動的場館包括萬(wan) 科館、聯合國館、英國館、民營企業(ye) 館、廣東(dong) 館和黑龍江館等。
賓暉介紹,碳排放權交易機製和自願減排交易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機製,但兩(liang) 者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wei) 了最終實現碳減排。而上海環交所在自願減排活動平台所積累的經驗,無疑將有助於(yu) 建立我國的碳排放交易機製。同時,上海環交所也正在浦東(dong) 探索排汙權交易,排汙權交易機製的完善將為(wei) 碳排放交易提供好的機製借鑒。
雖然“碳排放交易”對於(yu) 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個(ge) 陌生的詞匯,但它在國際上已經成了影響企業(ye) 生存、創造巨大利潤的經濟行為(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