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全球液晶麵板提速中

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是資本和技術雙密集的產(chan) 業(ye) ,沒有核心技術不行,自己掌握技術,自己學會(hui) 創新才是競爭(zheng) 力的根本所在;強大的規模集群效應才能給企業(ye) 帶來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提升。國內(nei) 高世代液晶麵板生產(chan) 線和國外相比還處於(yu) 起步階段,在規模、集中度和產(chan) 業(ye) 鏈配套方麵差距較大。然而,立足中國這個(ge) 電子信息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如果我國企業(ye) 可以利用行業(ye) 規律,堅持自主創新和自主技術研發,抓住時機增長規模,我國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就有望趕超世界領先水平,並在AM-O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占據戰略製高點。

雖然2010年麵板需求量漲幅高達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平板電視市場逐漸趨向於(yu) 飽和,液晶電視麵板需求將趨緩,據預測,2011年上漲幅度可能僅(jin) 有8.3%。作為(wei) 中國彩電業(ye) 一直在彌補的產(chan) 業(ye) 鏈環節,麵板產(chan) 業(ye) 近兩(liang) 年來吸引了中外諸多企業(ye) 進入,特別是高世代麵板更是讓中國眾(zhong) 多上市公司趨之若鶩,甚至許多之前就已因戰略失誤“吃盡苦頭”的彩電麵板企業(ye) 不惜“血本”投入。

麵對外資“一窩蜂”湧向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彩電麵板企業(ye) 如何突圍?中國液晶麵板企業(ye) 是否一直在被外資誤導,投資的最佳時期是否已經過去?行業(ye) 整合是否大勢所趨?一係列問題隨之而來

全球液晶麵板提速中 本土企業(ye) 如何轉身自主

-本報記者 賈 麗(li)

中外液晶巨頭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麵板項目的投資熱潮。全球第二大液晶麵板製造商LG此前表示,其8.5代線將強於(yu) 友達7.5代線,2011年要做中國最大的液晶麵板供應商。

一麵是外資聲稱2011年大規模投產(chan) 液晶麵板欲蜂擁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一麵是液晶麵板需求趨緩的呼聲四起,中國本土液晶麵板生產(chan) 企業(ye) 正在為(wei) 打開液晶麵板商機浴血奮戰,甚至變賣“家產(chan) ”重金豪砸,隨著高世代麵板廠房封頂、開工甚至量產(chan) “好消息”不斷傳(chuan) 出,高世代液晶麵板前景越發模糊。

8.5代高世代麵板成為(wei) 主流?

液晶電視麵板占到了整機成本的一半以上,這也是影響液晶電視造價(jia) 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液晶麵板從(cong) 早些年的三代,迅速發展到四代、五代,然後跳過六代達到七代,更新至八代。

液晶麵板世代線數隻是業(ye) 界一個(ge) 約定俗成的稱法。它是按照生產(chan) 線所應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劃分而來的。麵板代數越高,麵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屏幕數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代表著該麵板廠的技術實力越強。

目前生產(chan) 液晶麵板的廠商主要為(wei) 三星、LG-Philips、友達、京東(dong) 方、TCL等。

對液晶麵板投資最早的是日本企業(ye) ,韓國和中國台灣緊隨其後,大陸麵板企業(ye) 在近年不斷冒出。據了解,國內(nei) 興(xing) 建的液晶麵板生產(chan) 線中少數為(wei) 5代、6代線,多數為(wei) 8.5等高世代生產(chan) 線。

連續巨虧(kui) 僅(jin) 限於(yu) 前奏?

全球麵板業(ye) 蓬勃發展使得部分國際廠商嚐到了甜頭,而國內(nei) 液晶麵板企業(ye) 也看到了商機,國內(nei) 彩電麵板企業(ye) 上市公司近兩(liang) 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四川長虹、TCL、深天馬等。追趕固然是好事,然而我們(men) 不得不看到,目前國內(nei) 具備全產(chan) 業(ye) 鏈、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液晶麵板企業(ye) 寥寥無幾。

如今國內(nei) 液晶麵板企業(ye) 覆蓋產(chan) 業(ye) 鏈最為(wei) 全麵的非京東(dong) 方莫屬。自1997年攜手冠捷電子,進入顯示器領域後,這家在顯示領域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科技企業(ye) ,以近600億(yi) 的重金投入,造就其成為(wei) 國內(nei) 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製造商。

十年業(ye) 績未虧(kui) 損的京東(dong) 方,義(yi) 無反顧的在2004年投入液晶麵板生產(chan) 之後,由同年淨利潤2億(yi) 元變成2005年巨虧(kui) 15.87億(yi) 元,融資再融資,投入不斷加大,然而虧(kui) 損不止。

京東(dong) 方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客觀的講,任何行業(ye) 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僅(jin) 僅(jin) 是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

他同時表示仍看好液晶麵板潛力:“液晶麵板已成為(wei) 當今新型薄型顯示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也是未來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增長的核心動力。該產(chan) 業(ye) 市場潛力巨大。”

本土企業(ye) “坐以待斃”?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外資彩電品牌為(wei) 實現全年的業(ye) 績目標紛紛轉戰中國市場。2010年外資品牌液晶電視的整體(ti) 價(jia) 格降幅較大,連續半年持續超過國內(nei) 品牌4%以上。激烈競爭(zheng) 之下國內(nei) 品牌的價(jia) 格優(you) 勢幾乎喪(sang) 失殆盡。

國外品牌降價(jia) 導致競爭(zheng) 加劇,國內(nei) 麵板企業(ye) 一夜之間“集體(ti) 失語”。如今液晶麵板時代早已來臨(lin) ,部分國內(nei) 液晶麵板企業(ye) 卻亂(luan) 了手腳,一時間,液晶麵板究竟是否值得投資的質疑聲四起。

令人詫異的一幕也實實在在發生,LG前腳表示,其8.5代線將強於(yu) 友達7.5代線,2011年要做中國最大的液晶麵板供應商。後腳不得不發出預測警告,市場需求疲軟導致2011年液晶麵板價(jia) 格無法大幅反彈。使得我們(men) 對液晶麵板的前景看的更為(wei) 模糊。業(ye) 界人士發出驚呼“液晶麵板對於(yu) 中國企業(ye) 而言,究竟是‘金礦’還是‘陷阱’?”

業(ye) 內(nei) 相關(guan) 資深分析師告訴記者:“我們(men) 要看到外資品牌降價(jia) 幅度很大,不等於(yu) 價(jia) 格低於(yu) 本土品牌。實際上,外資品牌降價(jia) 之後,平均價(jia) 格還要高出本土品牌約20%。本土品牌銷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弱於(yu) 外資品牌。外資的力量不容忽視,但是不能盲目跟從(cong) 。”

中國彩電企業(ye) 究竟如何突圍?

有觀點指出,全球目前消費電子行業(ye) 中最成功的模式有兩(liang) 種,一是蘋果模式,強大的終端產(chan) 品與(yu) 網上內(nei) 容商店的完美結合,很多彩電巨頭學習(xi) 但是還未能複製成功;二是三星模式,依靠政府支持,在液晶麵板、等離子麵板、OLED等領域全麵布局。

嵌入式係統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柏斯維表示:“韓國的這種模式和歐美以及日本都不一樣,韓國是把產(chan) 業(ye) 鏈內(nei) 的企業(ye) 產(chan) 品都用三星或者LG的牌子,而中國液晶麵板企業(ye) 采用的方法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彩電企業(ye) 還是以深耕某一領域的具體(ti) 產(chan) 品為(wei) 主,拓展整條產(chan) 業(ye) 鏈為(wei) 輔較為(wei) 穩妥。”

蘋果和三星都是成功的典範,卻不是永恒的法則,作為(wei) 中國液晶麵板企業(ye) 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擺正心態,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隨著企業(ye) 利益主體(ti) 多元化趨勢欲加明顯,企業(ye) 更是難以做到統一、平衡,國家以行政力量統一整合固然沒錯,但卻難免變成屏障。萬(wan) 物沒有永恒之道,行政和企業(ye) 個(ge) 性特點配合,才能更加完善,因地製宜,尊重個(ge) 性發展。

高世代麵板是誘惑還是陷阱?

京東(dong) 方去年6月剛通過定向增發A股,完成融資120億(yi) 元,8月底宣布,興(xing) 建國內(nei) 第一條第八代薄膜電晶體(ti) 液晶顯示器(TFT-LCD)生產(chan) 線,項目總投資280億(yi) 元,其中項目公司注冊(ce) 資本172.17億(yi) 元,京東(dong) 方需要自行籌資85億(yi) 元投入項目公司。

近期,中國成為(wei) 大尺寸液晶麵板新建產(chan) 能的高發地區,今年以來宣布建設的7.5代以上生產(chan) 線已多達七條,據此估算,未來幾年國內(nei) 在大尺寸液晶麵板線的投資將超過2,000億(yi) 元。

LG Display,三星已決(jue) 定分別在廣州和蘇州投建8.5代和7.5代線,而TCL集團本月亦宣布計劃在深圳興(xing) 建一條8.5代線。

京東(dong) 方目前擁有一條五代線,一條即將投產(chan) 的4.5代線,並且合肥六代線正在建設中,在全球液晶麵板銷量中排名第九位,離韓國三星、台灣友達、日本夏普等國際麵板大廠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一則則報道,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近兩(liang) 年在政府鼓勵之下,中國高世代麵板企業(ye) 不斷湧出。雖然高世代麵板為(wei) 中國彩電麵板企業(ye) 帶來了福音,然而回過頭來思考,為(wei) 何全球高世代麵板的出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本土企業(ye) 才開始追捧?是否是盲目跟從(cong) ?

最近6年來,我國彩電企業(ye) 的液晶顯示麵板進口金額就高達500億(yi) 美元。

“高世代麵板隻能依靠進口”的困局能否打破,一直是在國內(nei) 眾(zhong) 多彩電企業(ye) 的心頭痛。

回頭看看,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3D電視,乃至高清數字電視,中國企業(ye) 真正自主研發的有幾個(ge) ?我們(men) 在觀察中國企業(ye) 短板的時候,不能僅(jin) 僅(jin) 把眼光局限在產(chan) 業(ye) 鏈上。雖然產(chan) 業(ye) 鏈不完整,是中國彩電企業(ye) 的薄弱環節之一,但不是全部。

我們(men) 不得不承認,麵板產(chan) 業(ye) 鏈不完整、國內(nei) 企業(ye) 在上遊產(chan) 業(ye) 鏈上的供求矛盾加劇、企業(ye) 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等已經日益顯現,也成為(wei) 製約中國彩電產(chan) 業(ye) 發展的巨大短板。

那麽(me) ,高世代麵板究竟是“金礦”,還是企業(ye) 又一次戰略投資的“失敗品”?但願不是後者。

專(zhuan) 家診脈:

市場話語權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規模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中國電子商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陸刃波、資深家電觀察劉步塵、帕勒谘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嵌入式係統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柏斯維、中華液晶網主編張新崗。

議題一:國內(nei) 的液晶產(chan) 能還不到全球的5%,擴產(chan) 就能帶來規模效應和話語權麽(me) ?

陸刃波:投產(chan) 容易但是要靠技術支撐,不是投產(chan) 就能量產(chan) ,本身液晶麵板技術和價(jia) 格變化巨快,日本韓國麵板已趨領先,後進入者能否與(yu) 之匹敵仍需考量。

張新崗:國內(nei) 廠商整體(ti) 市場份額較小,必須擴產(chan) 來形成規模效應;但市場話語權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規模,對於(yu) 上遊產(chan) 業(ye) 鏈的布局、對下遊應用市場的掌控以及自身技術專(zhuan) 利研發進度和運營效率,對於(yu) 話語權來說都是必要的。

劉步塵:隻要中國發展彩電產(chan) 業(ye) ,發展顯示器產(chan) 業(ye) ,中國就必須建立自己獨立的麵板產(chan) 業(ye) ,我們(men) 很難想象缺乏麵板產(chan) 業(ye) 支撐的中國彩電及顯示器產(chan) 業(ye) 式完整的。

實際上,正是因為(wei) 缺乏麵板產(chan) 業(ye) 的支撐,中國彩電產(chan) 業(ye) 這些年的發展舉(ju) 步維艱。不管未來能否建立中國麵板話語權地位,中國都必須發展麵板產(chan) 業(ye) 。在我看來,中國發展麵板產(chan) 業(ye) 不是早了,而是晚了。我們(men) 已經失去太多的機會(hui) ,不能再失去最後的機會(hui) 。

羅清啟:我們(men) 處於(yu) 壟斷結構中,我們(men) 擴張的同時並不意味著別人是靜止的,擴張一般有幾個(ge) 概念,一是技術的擴張,二是質量的穩定。

在整個(ge) 市場動態狀態下,擴張目前是個(ge) 未知數,每個(ge) 投資麵板的主體(ti) 都要確保盈利,造成大家瘋狂擴張產(chan) 能,造成麵板降價(jia) ,迫使弱勢企業(ye) 退場,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本土企業(ye) 不容樂(le) 觀。

議題二:在寡頭的陰影下求生存非常困難。液晶麵板製造是一條不停燒錢的路。為(wei) 何我國麵板企業(ye) 仍舊跟風蜂擁大量投入麵板生產(chan) ,紮堆的隱患時什麽(me) ?這是否是一條不歸路?

張新崗:在投入主體(ti) 如此之多的情況下,可能隻有少數能夠生存下來,但是又很難用行政手段來予以幹預。

劉步塵:液晶麵板產(chan) 業(ye) 投資巨大,甚至和汽車產(chan) 業(ye) 投資相比也要大很多。

但是,隻要你發展液晶電視及顯示器產(chan) 業(ye) ,你就必須進入麵板領域,你總不能將產(chan) 業(ye) 發展維係於(yu) 依賴進口,那樣你的產(chan) 業(ye) 安全將受到威脅,而且你將十分被動。

我認為(wei) ,眾(zhong) 多企業(ye) 進入麵板領域是件好事,說明中國市場需求量巨大,而且大量企業(ye) 進入,提供了大浪淘沙的機會(hui) ,有利於(yu) 培育有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

陸刃波:企業(ye) 前期投入虧(kui) 損嚴(yan) 重,目前資金狀況不會(hui) 改變,在資本市場塑造一個(ge) 巨大“蛋糕”以獲得融資,但是這無疑是一個(ge) 不歸路。

議題三:很多麵板企業(ye) 通過轉型尋求出路甚至起死回生,如連虧(kui) 七年的索尼,剝離部分製造業(ye) 務轉向內(nei) 容提供商的趨勢明顯,3D等新技術是否是可以押寶的“救命草”?

張新崗:創新的商業(ye) 模式或者是前所未有的全新出現的市場領域,都可能促使企業(ye) 獲得新的成功,但3D等新技術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劉步塵:索尼有可能逐步退出液晶電視製造領域,把生產(chan) 外包給其他企業(ye) ,比如富士康等。這是索尼尋求扭虧(kui) 的嚐試。

3D技術的興(xing) 起和麵板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之間沒有必然關(guan) 係,即使沒有3D電視的興(xing) 起,麵板產(chan) 業(ye) 照樣還是要尋求發展。

因此,3D電視不會(hui) 成為(wei) 某些缺乏競爭(zheng) 力企業(ye) 的機會(hui) ,3D給所有彩電企業(ye) 的機會(hui) 是均等的,不會(hui) 特別眷顧某些企業(ye) 。比如,在3D麵前,等離子並不比液晶更有機會(hui) 。

企業(ye) 呼聲:

高世代麵板受製於(yu) 人 整合難

企業(ye) 代表:同方股份董秘孫岷、TCL相關(guan) 負責人、得潤電子董秘王少華、海信電器市場部主任喻海濤、誠誌股份證券部人士、熊貓電子證券部負責人、萊寶高科高管人士。

同方股份孫岷:當我們(men) 進入任何一個(ge) 領域甚至身在其中的時候,都需要清醒,本土高世代麵板還受製於(yu) 人不能否認,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其廣闊前景,需要政府支持。

海信喻海濤:彩電企業(ye) 比較特殊,基本都是做全產(chan) 業(ye) 鏈的產(chan) 品,有政府力量參與(yu) 整合肯定是好事,但必須按市場經濟辦事,千萬(wan) 不能拉郎配,全產(chan) 業(ye) 鏈相對複雜些,對管理、技術的要求高些。

TCL相關(guan) 管理人士:本土彩電麵板業(ye) 就是受製人,業(ye) 務涵蓋全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能夠主動些,但是投資的多元化必然帶來利益的不統一,企業(ye) 在操作層麵的確難度很大。

誠誌股份證券部人士:公司自主研發TN-TFT液晶材料。麵板技術含量高具有廣闊前景,然而這方麵德國和日本目前處於(yu) 壟斷地位,企業(ye) 很難打破格局,仍需要政府明確政策導向。

得潤電子王少華:公司這塊業(ye) 務主要涉及各類連接器和束線,屬於(yu) 麵板產(chan) 業(ye) 中的一個(ge) 環節,按照下遊客戶需求提供,主要提供給整機廠商,目前來看需求較旺,麵板還是有一定前景。

熊貓電子證券部負責人:麵板生產(chan) 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目前已經將麵板業(ye) 務全部剝離,隻有集團還留有一部分。

萊寶高科高管人士:公司專(zhuan) 攻液晶麵板上遊組件,麵板始終是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zheng) 地核心環節,隻有掌握麵板環節,才能掌握市場主動權。

專(zhuan) 家回應:

張新崗:當前麵板投資熱潮有所減退,但投資主體(ti) 仍嫌過多,互相之間的資源爭(zheng) 奪會(hui) 導致競爭(zheng) 力水平整體(ti) 受限。對具體(ti) 企業(ye) 來說,在初步解決(jue) 了生產(chan) 製造的瓶頸之後,需要更加重視自己的持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市場,市場競爭(zheng) 力的提高不僅(jin) 僅(jin) 限於(yu) 生產(chan) 製造。

柏斯維:彩電麵板是低端的領域的行業(ye) ,大部分企業(ye) 在江浙和廣東(dong) ,相對來說是比較集中。政府出麵整合是好事,對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發展有利,特別是一些小的企業(ye) 加工能力和加工質量都不高,和外企比沒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相對受益。

劉步塵:我對中國麵板企業(ye) 隻有一個(ge) 建議:一定要高起點,高品質,高要求,從(cong) 一開始就站在與(yu) 國際水平同一高度,不要讓中國麵板成為(wei) “低端麵板”的代名詞。

羅清啟:液晶麵板企業(ye) 缺少“橫縱連橫”,需要政府清晰的產(chan) 業(ye) 戰略支持,需要企業(ye) 突破性的融資方式去解決(jue) 資金障礙,需要麵板生產(chan) 企業(ye) 之間、麵板企業(ye) 與(yu) 整機企業(ye) 之間的緊密協同,本土高世代麵板生產(chan) 企業(ye) 不能盲目樂(le) 觀。

對話京東(dong) 方副總裁張宇:

8.5代線三季度將量產(chan)

《證券日報》:有媒體(ti) 報道指出,8.5代線有望於(yu) 下月開工,京東(dong) 方六代線將會(hui) 在今年三季度全部達產(chan) ,全年產(chan) 值將達到80億(yi) 元。是否真是如此?

張宇:自2009年8月奠基以來,京東(dong) 方北京8.5代線建設進展順利,2010年7月實現主體(ti) 廠房封頂,自2010年12月起進入工藝設備的搬入、安裝和調試階段,計劃2011年6月底點亮第一塊屏,2011年三季度量產(chan) 。

京東(dong) 方合肥6代線於(yu) 2009年4月奠基,2010年10月量產(chan) ,從(cong) 2010年12月開始,月綜合良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單日最高綜合良品率達到97%以上;按計劃,京東(dong) 方合肥6代線將於(yu) 2011年5月實現滿產(chan) (達到設計產(chan) 能90K玻璃基板/月),預計年內(nei) 可生產(chan) 液晶麵板超過1000萬(wan) 片,全年產(chan) 值將達到80億(yi) 元人民幣。

《證券日報》:京東(dong) 方液晶麵板項目總投入已達到600億(yi) 元左右?

張宇:目前,京東(dong) 方擁有一條成都第4.5代TFT-LCD生產(chan) 線,總投資34億(yi) 元人民幣;一條北京第5代TFT-LCD生產(chan) 線,總投資100多億(yi) 元人民幣;一條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chan) 線,總投資175億(yi) 元人民幣;一條第8.5代TFT-LCD生產(chan) 線也在積極建設中,總投資280億(yi) 元人民幣。按投資額計算,以上各條世代線的總投資額達580多億(yi) 元人民幣。

《證券日報》:液晶麵板製造能否帶動上下遊共同發展?

張宇:TFT-LCD產(chan) 業(ye) 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通過七年積累,隨著京東(dong) 方等國內(nei) TFT-LCD企業(ye) 產(chan) 能規模的逐漸擴大,目前我國TFT-LCD材料與(yu) 器件的國產(chan) 化程度已接近60%,預計五年內(nei) 有望超過90%。我國已有數十家裝備企業(ye) 進入TFT-LCD裝備製造領域,隨著產(chan) 線的規模化投資和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裝備國產(chan) 化率未來五年有望達到30%以上。

更為(wei) 重要的是TFT-LCD是新一代電視、電腦和手機等下遊整機的核心部件(其成本約占電視整機成本的80%-85%),該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對數字高清和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4C融合,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全麵提升等均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

以京東(dong) 方8.5代線為(wei) 核心的北京數字電視產(chan) 業(ye) 園為(wei) 例,目前就吸引了以國際知名企業(ye) 康寧顯示、住友化學為(wei) 代表的上遊企業(ye) ,和冠捷顯示為(wei) 代表的下遊企業(ye) 入駐產(chan) 業(ye) 園。總的配套企業(ye) 達20多家,拉動投資額達600億(yi) 元,年產(chan) 值可達1000億(yi) 元。

《證券日報》: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液晶麵板製造需要大量投資,無論對資金需求和量產(chan) 收益,可能在未來存有不確定性?

張宇:客觀的講,任何行業(ye) 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僅(jin) 僅(jin) 是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

液晶麵板已成為(wei) 當今新型薄型顯示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該產(chan) 業(ye) 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全球新增市場容量將在1000億(yi) 美元以上。據測算,到2010年由該產(chan) 業(ye) 帶動的整體(ti) 相關(guan) 行業(ye) 市場總量將超過5400億(yi) 美元。

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就如同信息化社會(hui) 的“糧食”產(chan) 業(ye) 。信息時代,人們(men) 獲取信息的來源75%靠視覺,這就離不開顯示。可見發展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對於(yu) 一個(ge) 信息化國家、信息化社會(hui) 的重要性。我們(men) 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men) 在其他產(chan) 業(ye) 還都掣肘於(yu) 海外的情況下,一個(ge) 信息化國家如果再沒有了自己的“自產(chan) 糧”那將會(hui) 是怎樣?

《證券日報》:政府對經濟的調整作用是巨大的。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可以為(wei) 國內(nei) 部分麵板企業(ye) 分憂。作為(wei) 企業(ye) 希望國家采取什麽(me) 樣的方式引導麵板企業(ye) ?

張宇: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規劃、家電下鄉(xiang) 、節能補貼等政策支持下,平板顯示已成為(wei) 中國信息產(chan) 業(ye) 一個(ge) 新的戰略增長點,得到了我國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

然而和全球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強國相比,我國目前的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jue) :

從(cong) 技術方麵來看,政府在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麵對企業(ye) 增加關(guan) 注和投入。

從(cong) 規模方麵來看,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的特點是規模效益突出,海外發展液晶產(chan) 業(ye) 的經驗證明,企業(ye) 隻有形成適度規模才能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擁有一定的議價(jia) 能力和綜合競爭(zheng) 力。我們(men) 發展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應本著投資(經營)主體(ti) 集中,產(chan) 業(ye) 區域合理布局的產(chan) 業(ye) 發展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整合資源,韓日台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表明,國家集中力量支持一至兩(liang) 家龍頭企業(ye) 發展,並以此進行相關(guan) 整合形成規模優(you) 勢,打造液晶顯示產(chan) 業(ye) 的國家競爭(zheng) 力。

從(cong) 資金方麵來看,液晶麵板生產(chan) 線投入巨大,一條生產(chan) 線的投資動輒幾十億(yi) 甚至上百億(yi) 元人民幣。在行業(ye) 低穀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初期,如何解決(jue) 資金難題,除了市場融資、引入風險投資、上下遊廠商合作之外,國家的政策支持更顯重要。

《證券日報》:對於(yu) 液晶麵板特別是高世代液晶麵板的前景看法是怎麽(me) 樣的?國內(nei) 高世代麵板企業(ye) 已經嚴(yan) 重受到國際廠商威脅?給同行企業(ye) 有怎樣的警惕性意見和指導?

張宇:平板顯示的特點導致的新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從(cong) 供給來看,待2011年三季度,京東(dong) 方8.5代線將會(hui) 是最早投產(chan) 的中國大陸首條8.5代線。8.5代線主要生產(chan) 26英寸至55英寸液晶電視用顯示屏和模組,這些產(chan) 品是現在及未來市場的主流顯示產(chan) 品。特別是32英寸以上產(chan) 品,今後將會(hui) 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