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乳業“3·1”大限在即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及國家發改委去年11月的要求,現行所有獲得乳製品及嬰幼兒(er) 配方乳粉生產(chan) 許可的企業(ye) ,應當於(yu) 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產(chan) 許可申請。至2011年3月1日,凡未重新獲得生產(chan) 許可的,依法停止生產(chan) 乳製品及嬰幼兒(er) 配方乳粉等產(chan) 品。

今年3月1日,將是所有乳製品加工企業(ye) 的“大限”。根據已經公布審核清理報告結果的省份和自治區數據,中小乳業(ye) 企業(ye) 關(guan) 閉較多。

多地公布審核清理報告

2月14日,陝西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對外公布了該省乳製品行業(ye) 項目(企業(ye) )審核清理的報告。該報告顯示,2010年底,全省擁有78家乳製品企業(ye) ,處理鮮奶能力8200噸/日,在此次審核清理後,有54家企業(ye) 符合《乳製品工業(ye) 產(chan) 業(ye) 政策(2009年修訂)》行業(ye) 準入條件,24家則因不符合上述條件將確定予以關(guan) 閉,共計淘汰產(chan) 能1850噸/日。以此計算,此次乳業(ye) 審核淘汰企業(ye) 數量占企業(ye) 總數的30.77%,淘汰產(chan) 能占企業(ye) 總數的22.56%。

陝西省的產(chan) 能淘汰從(cong) 2008年就已經開始。該報告還稱,從(cong) 2008年截至2011年1月31日,陝西全省通過開展項目(企業(ye) )審核清理、三聚氰胺專(zhuan) 項整治、奶業(ye) 整頓和振興(xing) 規劃綱要整頓措施,共關(guan) 閉乳製品企業(ye) 41家,占企業(ye) 總數的43.15%,淘汰產(chan) 能2900噸/日,占總產(chan) 能的31.14%。

2月18日,寧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也對外公布了該自治區乳品行業(ye) 項目(企業(ye) )審核清理的最新進展。該區第一批乳品行業(ye) 項目(企業(ye) )審核清理結果顯示,33家已建成有生產(chan) 許可證的乳品企業(ye) 中,14家被注銷生產(chan) 許可證,寧夏夏進乳業(ye)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ye) 符合產(chan) 業(ye) 政策,需要整改的有6家,國家通報出現問題乳粉的1家。據該委員會(hui) 消費品工業(ye) 處工作人員透露,由於(yu) 寧夏天氣寒冷,冬季施工、整改不便的特殊情況,因此第二批的4~5家企業(ye) 獲得了20天的寬限期(延到2月20日)。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也於(yu) 近日發布公告,公布了該省通過審核的企業(ye) 名單,四川新希望[21.90 -0.50%]乳業(ye) 有限公司華西分公司、成都伊利乳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菊樂(le) 食品有限公司溫江乳品廠等31家企業(ye) 通過審核。從(cong) 這份名單來看,大型企業(ye) 如新希望、伊利、光明、雪寶、娃哈哈、蒙牛等都未缺席。該公告未公布未能通過審核的企業(ye) 名單,但是據《華西都市報》報道,該省此前共有38家乳製品加工企業(ye) 。

而日前廣東(dong) 省經信委也對外公示了第一批19家和第二批16家通過審核的企業(ye) 名單,該委員會(hui) 相關(guan) 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還有一部分企業(ye) 正在做整改。廣東(dong) 奶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陳三有對記者表示,廣東(dong) 此次有51家企業(ye) 被列入審核名單,“已經有幾家向我們(men) 表態說想自動放棄,沒辦法,投入太大。”

“估計福建一半的加工企業(ye) 會(hui) 退出市場。”福建長富乳業(ye) 總經理助理柯秀增昨日對記者表示,由於(yu) 退出的多是產(chan) 能不超過20噸/日的小企業(ye) ,因此3月份之後,公司市場份額並不會(hui) 有太大的擴張。他透露,有些當地的小企業(ye) 考慮到參與(yu) 審核的成本太高,“都不上報了”。

另外一個(ge) 奶業(ye) 大省雲(yun) 南,不少加工企業(ye) 早在此次審核之前就已退出市場,現存的加工企業(ye) 能通過審核的比例也不樂(le) 觀。雲(yun) 南省奶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毛華明昨日對記者表示,在此次審核之前,雲(yun) 南已經有10多家加工企業(ye) 停產(chan) ,除了已經關(guan) 閉、停產(chan) 的企業(ye) ,目前雲(yun) 南省內(nei) 的企業(ye) 絕大多數可以通過工信委的市場準入條件審核,“但是質監方麵要求的生產(chan) 條件審核,目前雲(yun) 南省內(nei) 隻有5家過關(guan) 。”

乳業(ye) 專(zhuan) 家王丁棉對記者表示,業(ye) 內(nei) 普遍預期此次審核全國將會(hui) 有20%~25%的加工企業(ye) 退出市場,但多為(wei) 規模較小的企業(ye) ,讓出的市場份額將僅(jin) 約為(wei) 10%~12%。

“行業(ye) 的加工產(chan) 能本來就有50%~60%的嚴(yan) 重過剩,這些小企業(ye) 退出對行業(ye) 本身影響不大。”王丁棉表示。

“這次退出市場的企業(ye) 將主要是常溫奶生產(chan) 企業(ye) ,奶粉生產(chan) 企業(ye) 以及巴氏奶生產(chan) 企業(ye) 不會(hui) 有太大的影響。”東(dong) 方艾格乳製品行業(ye) 分析師陳連芳對記者表示,配方奶粉企業(ye) 需要有自己的奶源,加工設備和管理規範上的要求也更高,而巴氏奶生產(chan) 企業(ye) 必須使用鮮奶且都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因而實力較強,但是小型常溫奶生產(chan) 企業(ye) 則多無原料奶基地,工藝簡單,可以采用奶粉進行還原的方式進行生產(chan) ,因而受到的衝(chong) 擊會(hui) 更大。

善後疑問

陳連芳認為(wei) ,這次審核之後,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程度會(hui) 小一些,但是他認為(wei) ,考慮到政府讓相關(guan) 企業(ye) 退出市場時還會(hui) 考慮奶牛養(yang) 殖戶利益和地方產(chan) 業(ye) 、稅收方麵的因素,全國範圍內(nei) 能淘汰20%的企業(ye) 已屬不易。

陝西省的上述報告顯示,此次審核清查,陝西全省乳品企業(ye) 投入改造升級的資金達到3.2億(yi) 元。這次審核清理也有一些後續問題需要解決(jue) 。

該報告表示,部分企業(ye) 通過整改,基本達到了審核清理標準要求,但一次性改造投入大,資金籌措問題較多,給後續發展帶來很大困難;此外,部分企業(ye) 受規模、裝備、布局、管理、資金等各方麵因素製約,通過整改仍達不到審核要求被迫關(guan) 停,給職工就業(ye) 和當地奶農(nong) 及社會(hui) 穩定帶來諸多困難和壓力。

針對上述問題,該報告建議國家設立乳製品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專(zhuan) 項扶持資金,主要用於(yu) 支持在這次審核清理中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完善產(chan) 業(ye) 鏈,提升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此外,該報告還建議製定審核清理後關(guan) 停企業(ye) 經濟補償(chang) 政策。據統計,陝西省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審核清理共關(guan) 停企業(y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涉及到企業(ye) 、奶農(nong) 等相關(guan) 職工1.16萬(wan) 人,報廢固定資產(chan) 3.9億(yi) 元,該報告稱,關(guan) 停企業(ye) 負擔重、損失多、職工安置難度大,給地方政府維護穩定造成了很大困難。

企業(ye) 退出之後,如何善後這一問題在雲(yun) 南省同樣存在。毛華明認為(wei) ,此次的許可證審核對於(yu) 雲(yun) 南省內(nei) 的大理、紅河、德宏等生產(chan) 企業(ye) 較多的地區影響不大,但是省內(nei) 的昭通等地往往隻有一家企業(ye) ,企業(ye) 如果不能通過審核,“將會(hui) 牽扯到農(nong) 戶,農(nong) 戶的奶賣給誰?”另外,企業(ye) 停產(chan) 後其原有銀行負債(zhai) 的償(chang) 還也是一個(ge) 問題。

“雲(yun) 南有幾家企業(ye) 是剛剛興(xing) 建起來的,做得很辛苦,在規模、實力上卻達不到條件。”在毛華明看來,雲(yun) 南也會(hui) 出現企業(ye) 受製於(yu) 資金實力和規模而可能退出市場的情形。

雲(yun) 南曲靖一家企業(ye) 高層對記者表示,該公司擁有自己的奶牛基地,采取養(yang) 殖、加工、銷售一體(ti) 化運作,也隻生產(chan) 巴氏奶,這次由於(yu) 需要投入資金購買(mai) 檢測設備和配備專(zhuan) 業(ye) 人員,再養(yang) 500頭奶牛的計劃資金出現了缺口。不僅(jin) 如此,毛華明表示,有些雲(yun) 南企業(ye) 采取奶牛養(yang) 殖、加工、銷售一體(ti) 化運作,是否需要檢測三聚氰胺值得商榷。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