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普遍悲觀的氣氛中,2011年中國車市在1月份迎來了“開門紅”。
通用、大眾(zhong) 等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繼續表現良好,而一貫穩健的本田、豐(feng) 田等也不甘示弱,增長迅猛。與(yu) 此同時,以通用為(wei) 首的國際巨頭們(men) 相繼在中國發布戰略,試圖以更大投入贏得更好的未來。
然而,“開門紅”並不能掩蓋一切問題,自主品牌車企增速普遍相對平緩。兩(liang) 相對照,這似乎預示著一個(ge) 競爭(zheng) 更加激烈,分化更為(wei) 嚴(yan) 重的市場發展階段已經來臨(lin) 。
虛假繁榮
1月份車市的紅火場麵,與(yu) 當前一個(ge) 階段汽車股的集體(ti) 表現頗為(wei) 相似。
盡管去年年底車市又創造了新的產(chan) 銷紀錄,但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汽車股表現整體(ti) 疲軟。肇始於(yu) 北京的限購政策,正在各地被重複推演。而前兩(liang) 年各項刺激政策的陸續退出,又使得今年車市前景雪上加霜。
然而,1月份各大汽車廠商錄得的產(chan) 銷數字看上去卻令人振奮。國內(nei) 車市龍頭通用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其在中國市場銷量超過26.8萬(wan) 輛,同比增長22.3%。大眾(zhong) 在中國銷量約為(wei) 17.5萬(wan) 輛,增幅更達29.4%。
一貫以穩健著稱的本田,1月份也在中國賣出了6萬(wan) 餘(yu) 輛汽車,逼近日係老大豐(feng) 田。其中,廣汽本田以36839輛,創下這家老牌車企曆年開年單月銷量之最。
刷新紀錄的不隻廣汽本田一家。相形之下,豪華品牌漲勢更加喜人。1月,奧迪、寶馬和奔馳,在去年高速增長基礎上,分別又實現了同比超過3成、6成和8成的增長。
“開門紅”的形勢令年前的悲觀情緒一下子得到緩解,汽車股近來表現積極。其中,上海汽車[0.00 0.00%]、江淮汽車[12.94 0.00%]、江鈴汽車[30.10 0.37%]等表現突出。
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認為(wei) ,今年1月份的銷量大增,緣於(yu) 去年底的大量訂單被挪至今年1月份來統計,其實際銷量應該是同比下降的。
據其預計,全年車市可能會(hui) 在4月份調頭向下,而1月或者3月將是今年車市全年的高點。
此前,中國乘聯會(hui) 預計,2011年車市有可能出現負10%的增長。曹鶴認為(wei) ,今年全年正增長仍然可以預期,預計增幅在5%,但行業(ye) 利潤預計將下降30%左右。
“國內(nei) 車市將在今後幾年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增長將明顯放緩,然後才會(hui) 再次進入一個(ge) 大規模增長的階段。”曹鶴說。
市場分化
就當前來看,他的這種預測在部分廠商身上似乎已經有所應驗。
在1月份汽車市場普遍繁榮的時候,並非所有汽車廠商都雨露均沾。其中,尤以自主品牌為(wei) 甚。1月份,知名自主品牌車企中,除奇瑞當月創造新的銷量紀錄外,吉利同比增幅僅(jin) 約10%。而比亞(ya) 迪當月售出5.2萬(wan) 輛汽車,甚至出現了15%的下跌。
受此消息影響,2月16日港股市場的內(nei) 地汽車股出現整體(ti) 下跌。其中,比亞(ya) 迪、華晨中國[6.50 -3.13%]、吉利跌幅均在3%左右。
去年,比亞(ya) 迪共售出51.98萬(wan) 輛汽車,未能實現最初的80萬(wan) 輛目標,甚至也未能實現下調後的60萬(wan) 輛目標。
與(yu) 之相應的是,比亞(ya) 迪總裁王傳(chuan) 福稱,比亞(ya) 迪今後幾年將進入“平穩增長期”。而吉利也宣布,從(cong) 2011年開始要將戰略目標從(cong) “快速發展”調整為(wei) “穩健發展”。不約而同地,比亞(ya) 迪和吉利分別將今年的銷量增速調低,一反以往動輒翻倍的決(jue) 心。
相比之下,通用等知名車企則繼續在中國市場大力投入。2月15日,首次訪問中國的通用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克森(DanAkerson),在北京發布通用在中國的全新戰略。
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通用計劃在中國推出超過20款新車,進一步鞏固其在這個(ge) 新興(xing) 市場的領先地位。去年,通用成為(wei) 第一家在中國市場實現單年度200萬(wan) 輛銷量的跨國車企。中國市場貢獻了通用去年全球銷量的近30%,是其全球最大市場。
艾克森表示,“我們(men) 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戰略投資力度。”
正在做相似事情的是本田。今年初,本田汽車在中國正式組建了技術研發團隊。本田中國本部長兼本田技研工業(ye)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倉(cang) 石誠司表示,本田要跟上中國汽車業(ye) 的整體(ti) 發展速度。
為(wei) 此,本田要針對中國市場開發全新產(chan) 品,“以中國消費者的需要為(wei) 開發主導,在中國采購零部件生產(chan) ,並推廣到全球”。除此之外,本田還將加快向中國市場引進新車型。
競爭(zheng) 激烈
其實,早在通用、本田全新的中國戰略發布之前,其產(chan) 能擴張已經先行一步。
早在2009年,通用還在金融危機的泥沼中掙紮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在中國等新興(xing) 市場擴產(chan) 。通用旗下上汽通用五菱在進入轎車生產(chan) 領域的同時,也正在擴建新的生產(chan) 基地。
而本田旗下的廣汽本田和東(dong) 風本田也都在擴建新工廠,其中廣汽本田增城新工廠今年就將投入生產(chan) 。到2013年,本田在中國的產(chan) 能將在現有65萬(wan) 輛基礎上,提升到89萬(wan) 輛。
與(yu) 此同時,大眾(zhong) 、日產(chan) 等大大小小的跨國車企也爭(zheng) 相擴產(chan) ,三菱、菲亞(ya) 特等曾經的失意者也想方設法擠進來。
“(競爭(zheng) )肯定會(hui) 更加激烈。”曹鶴表示。據其預計,三年之後,中國汽車市場上可能出現一半產(chan) 能過剩的局麵。
因此,一方麵各方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前景看好,一方麵國家發改委等有關(guan) 部門已經著手嚴(yan) 把新項目上馬的關(guan) 口。
與(yu) 此同時,限購令出台等政策變化,又令車市前景更加撲朔迷離。而目前相對明確的是,限購令傷(shang) 害更大的是中低端汽車消費,而中高端甚至豪華品牌消費甚至因此出現了一時繁榮。奧迪等德係三大豪華品牌的熱銷就是例證。
相形之下,一直處於(yu) 中低端水平的自主品牌麵臨(lin) 更加嚴(yan) 峻的形勢。在去年車市火爆行情中,比亞(ya) 迪等知名自主品牌的表現乏力足以說明問題。
據此,目前自相關(guan) 部門傳(chuan) 出的“新合資項目上馬必須同時發展自主品牌”的不成文規定,似乎就有了現實的依據。一方麵,延緩新項目一哄而上的形勢,一方麵也借助合資方的優(you) 勢,增強國內(nei) 車企發展自主品牌的各項實力。
然而,在這樣的新政推動下,合資車企或許能夠迎來一個(ge) 新的局麵。但本已處於(yu) 劣勢的自主品牌,在合資自主的衝(chong) 擊下如何突圍,卻又成了一個(ge) 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