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國產大豆拐進“春天裏”

國產(chan) 大豆在今年2月開始嚐到了一絲(si) “春天”的滋味。

“最近挺好的。”2月14日,黑龍江陽霖油脂總經理劉玉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至少有賬算。”

而一年之前的這天,包括陽霖油脂在內(nei) 的幾乎所有的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ye) ,均已停產(chan) 半月有餘(yu) 。按照當時劉玉霖的說法,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ye) 集體(ti) 停產(chan) 的主要原因,在於(yu) 南方進口大豆的低價(jia) 衝(chong) 擊。“相比進口大豆,當時加工1噸國產(chan) 大豆就要虧(kui) 70-80元,更談不上什麽(me) 利潤了。”

一年之後,這樣的狀況被火熱的生產(chan) 所代替。“當地企業(ye) 基本都在開工,現在效益不算很好,但也還可以。”劉玉霖說。

與(yu) 之相應的還有臨(lin) 儲(chu) 大豆拍賣行情的一路好轉。2月11日,黑龍江地儲(chu) 大豆成交率達到74%,這也是自去年12月份以來黑龍江地方儲(chu) 備大豆拍賣的成交率最高紀錄。在此之前,地儲(chu) 大豆曾流拍多次。

“未來大豆拍賣成交量還會(hui) 逐步增加,企業(ye) 開工也會(hui) 逐步增加。國產(chan) 大豆的情況也應該會(hui) 逐步好起來。”黑龍江大豆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小語表示。

大豆拍賣情勢逆轉

“主要原因,是進口大豆價(jia) 格從(cong) 去年11月開始一路上漲,現在已經達到4300元/噸,而國產(chan) 大豆的價(jia) 格每噸還不到4000元!”

據劉玉霖介紹,進口大豆價(jia) 格高漲的原因在於(yu) 市場此前錯誤估計減產(chan) 形勢,以及對中國巨大需求的考慮,從(cong) 而推動進口大豆價(jia) 格的上漲,造成了進口大豆價(jia) 格高於(yu) 國產(chan) 大豆的局麵。此前,進口大豆正是靠低價(jia) 大規模衝(chong) 擊了國產(chan) 大豆。

價(jia) 差的逆轉反映到市場中,便是黑龍江地儲(chu) 大豆拍賣情況的好轉。從(cong) 2010年12月開始,黑龍江臨(lin) 儲(chu) 大豆開始拍賣,投放量為(wei) 24.6萬(wan) 噸,每次拍賣,未成交部分都放到下周繼續拍賣。

去年12月份,除第一次拍賣,成交率為(wei) 22%,均價(jia) 3772元/噸外,此後12月份該批大豆一直沒有成交,流拍一直持續到2011年1月7日。

1月份開始,成交情況開始好轉:1月14日,成交率7%,均價(jia) 3764元/噸;1月21日,成交率20%,均價(jia) 3768元/噸;1月28日,成交率44%,均價(jia) 3775元/噸。

進入2月,春節後第一次拍賣成交率達到74%,均價(jia) 3779元/噸。至此,此次24.6萬(wan) 噸黑龍江臨(lin) 儲(chu) 大豆總體(ti) 成交率已超過八成,順利流入市場。

此外,近期豆油、豆粕價(jia) 格創出新高,使得國產(chan) 大豆壓榨利潤情況改善,也為(wei) 國儲(chu) 大豆順利進入流通市場創造條件。

而王小語表示,目前黑龍江大豆收儲(chu) 工作已過半,市場對後期也有漲價(jia) 的預期,企業(ye) 僅(jin) 靠從(cong) 農(nong) 民手中收購已滿足不了需求,會(hui) 更多參與(yu) 拍賣,增加庫存量。

國產(chan) 大豆拐點?

然而,這樣的春天對於(yu) 國產(chan) 大豆而言是否是短暫的呢?

“大豆市場的好壞,主要還是看外盤。”《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認為(wei) ,目前由於(yu) 國內(nei) 外大豆差價(jia) 比較大,國產(chan) 大豆優(you) 勢體(ti) 現。但兩(liang) 方未來價(jia) 格走勢仍不確定。

王小語也認為(wei) ,目前國產(chan) 大豆的“好”是價(jia) 格帶動的,但未來還得看對外依存度是否能有所降低,從(cong) 而帶給國產(chan) 大豆更大的市場空間。

總部設在德國漢堡的行業(ye) 期刊《油世界》不久前預測,中國2010/11年度大豆進口將從(cong) 之前年度的4682萬(wan) 噸銳增至5450萬(wan) 噸。

但郭清保認為(wei) ,國產(chan) 大豆的拍賣情況目前看來會(hui) 越來越好。“到5、6月份,伴隨市場流通的大豆量進一步減少,需求增加,拍賣成交量會(hui) 進一步上升。”

劉玉霖告訴記者,目前企業(ye) 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是對加工產(chan) 品的需求量仍有欠缺:“北方產(chan) 品往南方運不出去!”

他介紹,黑龍江大豆豆油主要仍在內(nei) 蒙古、天津等北方市場銷售,而豆粕產(chan) 品目前已經獲得南方客戶的青睞,但鐵路運費等費用高昂。此外,春運期間往長江以南車皮緊張更加劇了豆粕的銷售困難。但劉玉霖表示,未來車皮緊張的狀況將可能逐漸緩解。

劉玉霖同時表示,由於(yu) 目前全球糧食災害頻繁,加重糧食危機,期貨價(jia) 格也不斷上揚,國產(chan) 大豆情況應該有所好轉。

這一觀點也得到王小語認同:“現在國家對農(nong) 業(ye) 重視程度高,(大豆)逐步會(hui) 好的。”

再評臨(lin) 儲(chu) 政策

王小語對於(yu) 國產(chan) 大豆的信心,還來自於(yu) 目前的大豆臨(lin) 儲(chu) 政策。而在此之前,該政策一度飽受非議。主要的觀點認為(wei) ,正是高於(yu) 市場價(jia) 格的大豆收儲(chu) ,使得加工企業(ye) 陷入了虧(kui) 損停工的局麵,也使得進口大豆在中國市場更加肆虐。

“大豆收儲(chu) 從(cong) 2008年到現在,抱怨聲很多,但到現在,憑心而論,我覺得應該感謝它,對保護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業(ye)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小語說。

王小語認為(wei) ,發生在2004年的那場著名的“大豆危機”,如果收儲(chu) 政策存在,就不會(hui) 發生大規模的行業(ye) 兼並事件。此後,大豆進口時間、數量、價(jia) 格被國外參股控股企業(ye) 所掌控,國內(nei) 油脂壓榨業(ye) 有被外資壟斷的風險。

2004年初,中國壓榨企業(ye) 在恐慌心理支配下,紛紛加大采購力度。在美國“搶購”了800多萬(wan) 噸大豆,折合平均價(jia) 格在人民幣4300元/噸的高價(jia) 。 但隨後,2004年4月開始,國際大豆價(jia) 格快速回落,跌幅近50%。國內(nei) 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贏利變為(wei) 全行業(ye) 虧(kui) 損。

進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農(nong) 產(chan) 品[17.46 -1.02%]暴漲暴跌,大豆價(jia) 格一度從(cong) 每斤3元下跌至1.5元不到。這時,國家出台的臨(lin) 時收儲(chu) 政策,激發了大豆價(jia) 格的上漲,也讓企業(ye) 得到緩衝(chong) 機會(hui) 。

“從(cong) 這一點看,國家是有作為(wei) 的,開始對市場進行調控,這是有必要的。去年國家出台的臨(lin) 儲(chu) 政策,則更是政府主動出擊,調控市場的行動了。”

王小語還認為(wei) ,此前國產(chan) 大豆一直過於(yu) 強調進口大豆對市場的衝(chong) 擊,而忽視自身的不利因素,如市場流通不暢、混種混收、收購半徑小等。這些都是限製國產(chan) 大豆發展的關(guan) 鍵原因。而收儲(chu) 政策通過收儲(chu) ,集中整體(ti) 拍賣國產(chan) 大豆,至少在企業(ye) 原料采購方麵是一個(ge) 很好的推進。

“根據國家糧油中心的統計數據,2005/06年國產(chan) 大豆占國內(nei) 油豆壓榨市場的份額為(wei) 20%左右,2007/08年下滑到5%,而最新的數據顯示,2009/10年,這一份額又回複到13%!”王說。

而劉玉霖也表示,此前的收儲(chu) 政策的保護價(jia) 曾一度讓企業(ye) 陷入虧(kui) 損境地,但現在能夠通過市場自行調節價(jia) 格,讓企業(ye) “能有賬算”。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