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的報告,2010年美國汽車召回創造新的曆史記錄,全年汽車召回共648次,召回總量為(wei) 2027.59萬(wan) 輛。這引發了對汽車質量的新討論。與(yu) 這種情況相呼應的是,對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CSR)的關(guan) 注。
2010年中國市場以破1800萬(wan) 輛的新車銷售業(ye) 績繼續領跑全球。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製造商在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方麵有什麽(me) 樣的表現?畢竟,在這一年中,中國汽車的召回也在推進之中。
2011年1月25日至2月14日,本報汽車研究院與(yu) 蓋世汽車網進行了聯合調查。調查期間累計吸引到了5321位業(ye) 內(nei) 人士參與(yu) 投票。結果顯示,業(ye) 界對中國汽車企業(ye) 在實踐社會(hui) 責任方麵的投入普遍存在不滿:46%的投票率認為(wei) 中國汽車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的實踐相較於(yu) 其他行業(ye) 的表現“一般”,另有29%的投票率則直接指向“差”;隻有22%的投票率選擇投向了“較好”這一選項,認為(wei) “非常好”的投票率則僅(jin) 為(wei) 3%。
與(yu) 這種情況相應的是,在談及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的實踐及已取得的事實成效時,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上的絕大數企業(ye) (包括外資和本土企業(ye) )都會(hui) 將自身在該方麵付出的精力和金錢資本以及所收獲的讚譽、口碑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但當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已成為(wei) 企業(ye) 品牌要素的一部分,並且需要進行塑造之時,他們(men) 真正的努力和投入仍相當不足,很多企業(ye) 所追求的社會(hui) 責任獎項隻是品牌包裝的外衣而已,而有些真正需要車企承擔起來的社會(hui) 責任,他們(men) 卻相當默契地集體(ti) “執行不力”並且保持沉默。召回,即是其中最為(wei) 典型的說明。
營銷障眼
最為(wei) 典型的分別是:應當召回不召回;壟斷售後維修配件供應以謀取暴利;壟斷售後維修服務技術和渠道導致消費者既不便利又要高價(jia) 買(mai) 單。
目前,國際上包括生產(chan) 守則在內(nei) 的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標準已超過四百個(ge) ,然而中國卻處於(yu) 失語狀態。因此,有觀點認為(wei) 中國應盡快製定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標準,建議以紡織、汽車等重點行業(ye) 為(wei) 先導。然而,在此之前,中國汽車製造商在社會(hui) 責任實踐方麵存在缺失。
圍繞於(yu) 此的線上調查投票中,整車製造商在員工福利、消費者權益保障、環境保護、社會(hui) 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麵作出的成績,在業(ye) 界看來仍存在諸多不足。
調查顯示,“消費者權益保障”以29%的投票率,高居車企在社會(hui) 責任實踐方麵最大不足;在“環境保護”方麵的不足則居次位,投票率為(wei) 19%;公共利益和員工福利則各以18%的投票率並列第三;“社會(hui) 道德”層麵的不足亦收到了12%的投票率。
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應當是企業(ye) 應盡到的最基本的社會(hui) 責任,然而這個(ge) 最起碼的保障居然成為(wei) 了高居榜首的不滿因素。其中,最為(wei) 典型的分別是:應當召回不召回;壟斷售後維修配件供應以謀取暴利;壟斷售後維修服務技術和渠道導致消費者既不便利又要高價(jia) 買(mai) 單。
其實,這三方麵的不足在歐美等成熟市場早已不是問題,跨國汽車製造商更不會(hui) 缺乏經驗。然而,在中國他們(men) 卻更願意用營銷手段來轉移視線。
2010的慣性
2011年,當中國汽車邁向2000萬(wan) 輛的產(chan) 銷時,市場層麵的不滿依然存在,業(ye) 界擔憂諸如2010年的案例會(hui) 重現。
本次調查囊括了現階段中國市場上的20家主流車企(品牌),根據投票結果在“四大”中,上汽和一汽各以10%和8%的投票率位居前列,東(dong) 風和長安以僅(jin) 2%和4%的投票率靠後。北汽和廣汽所獲得的投票率亦較低,各為(wei) 1%和3%。相比之下,奇瑞和吉利所獲肯定明顯高於(yu) 東(dong) 風、長安、北汽和廣汽,投票率分別達到了7%和8%,同一陣營中比亞(ya) 迪則相形見絀,低至4%。
在豪車三強中,奔馳以3%的投票率明顯落後於(yu) 奧迪和寶馬,奧迪則以高於(yu) 寶馬5%的投票率,以7%領銜三強。
作為(wei) 占有率在中國市場位居前二的大眾(zhong) 和通用,經過較長周期的市場深耕和品牌經營,均以7%的投票率獲得業(ye) 界認可。豐(feng) 田在經過召回危機的打擊後以及諸多負麵報道後,仍獲得了6%的投票率。同為(wei) 日係陣營的本田、日產(chan) 則各僅(jin) 獲得了2%的投票率。盡管現代起亞(ya) 在中國以其特有的速度對市場攻城略地,但在社會(hui) 責任的實踐方麵也僅(jin) 獲得2%投票率的認可。標致雪鐵龍盡管市場表現尚可,但卻與(yu) 福特、北汽以1%的最低投票率墊底。
2011年,當中國汽車邁向2000萬(wan) 輛的產(chan) 銷時,市場層麵的不滿依然存在。業(ye) 界擔憂諸如2010年的案例會(hui) 重現。是年5月,本田南海零部件工廠的罷工以及由此引發的係列反應,凸顯出部分企業(ye) “血汗工廠”的經營思路仍然存在。除了本田這個(ge) 極差的例子之外,其它公司,相對於(yu) 其高歌猛進的銷售增長而言,員工福利的保障並沒有完全跟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