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裝備製造業(ye) 經受住了出口市場不利、下遊產(chan) 品需求結構升級和部分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等外部環境的種種不利影響,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企業(ye) 投資信心增加,產(chan) 值再度增長30%,總量突破14萬(wan) 億(yi) ,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為(wei) 國民經濟增長起到了牽引作用。
從(cong) 事大型工業(ye) 鍋爐裝備研發的北京火德恒特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xing) 道對《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表示,2011年一季度,裝備製造業(ye) 發展麵臨(lin) 諸多有利條件,包括:2011年,我國進入“十二五”時期的起步階段,各行業(ye) 可能掀起新一輪的投資高潮;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的發展規劃也將陸續出台等。
行業(ye) 專(zhuan) 家對《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分析,從(cong) 企業(ye) 對未來的信心和發展後勁看,2010年我國機械工業(ye) 累計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同比增長呈逐月加快勢頭,從(cong) 年初的18%提高到年末的29%,這預示機械行業(ye) 在2011年及以後還將有較高的新增產(chan) 出能力。上海電氣[8.96 -1.54%]集團打造包括風電整機和零部件在內(nei) 的完整的風電產(chan) 業(ye) 鏈,總投資5億(yi) 元的特大型風電軸承生產(chan) 線技改項目一期投資2.5億(yi) 元已經完成;新洛軸進行中的“新洛軸工程”計劃投資25億(yi) 元,首期工程已建成投產(chan) ,其中汽車軸承生產(chan) 線月產(chan) 達到設計能力的90%,風電軸承生產(chan) 線月產(chan) 達到設計能力的150%;太重集團動工建設總投資15億(yi) 元的大型鑄鍛件國產(chan) 化研製項目。
總體(ti) 來看,企業(ye) 投資重點的確發生很大變化,瞄準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製造的投資占主體(ti) ,完善產(chan) 業(ye) 鏈、拓展新市場是企業(ye) 新建和技改的重點。
中國市場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吳滌新對《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分析,從(cong) 市場情況來看,2011年我國將在繼續投資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大型油氣基地的同時加快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據統計,目前國內(nei) 已設立了100多個(g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規模都非常龐大。
王興(xing) 道也認為(wei) ,中國作為(wei) 世界最大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研發、生產(chan) 和出口基地,在清潔能源設備製造、風力電機生產(chan) 、太陽能電池板生產(chan) 以及核電裝備市場等領域的國內(nei) 投資和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在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也將持續保持,這將產(chan) 生巨大的配套市場需求,下遊產(chan) 業(ye) 如重機、機床都擁有巨大商機。
據《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nei) 風電、高鐵、船舶、工程機械等領域也紛紛開啟巨大的裝備需求市場,而軸承、齒輪、模具、液氣密件等基礎件自主生產(chan) 能力的缺失成為(wei) 軟肋問題。受製於(yu) 部分基礎零部件無法自主生產(chan) ,許多重要裝備產(chan) 品的研發和生產(chan) 的難度大大增加。重大裝備、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裝備等依賴進口,技術空心化的問題亟待加以解決(jue) 。
以軸承為(wei) 例,高鐵、風電、機床主軸配套軸承等高端軸承一直是我國軸承業(ye) 的軟肋。目前國內(nei) 時速為(wei) 160公裏以上的動車組配套的高鐵軸承依然全部是進口。因此業(ye) 界對洛陽LYC、瓦軸集團、哈軸等企業(ye) 的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充滿期待。
國家有關(guan) 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零部件基礎研究、製造工藝和檢測技術等重大共性課題研究的重視,增強扶持力度、創新工作方法、激勵創新精神,在短時間內(nei) ,實現我國機械基礎件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