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爾沃選定了新基地、熊貓開創了自主品牌小型車五星安全標準的先河後,吉利又開始審視其良久以來處於(yu) 慢跑狀態新能源汽車領域了。
相對於(yu) 比亞(ya) 迪E6月均100輛的銷售業(ye) 績,借力賽伯樂(le) 發力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奇瑞,雖然吉利亦陸續推出了搭載智能啟停係統的EC7-R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EC7、EC8,以及純電動車EK-1、EK-2等幾款新能源汽車,但截至2010年末,其仍未打破新能源零銷售的瓶頸。
而繼吉利集團總裁楊健日前表示,公司已分別與(yu) 富士康集團、聯電集團進行過接觸,發力新能源車與(yu) 智能汽車後,吉利公關(guan) 總監楊學良告訴本報記者,除在生產(chan) 領域布局外,吉利還拓展了與(yu) 我國台灣裕隆汽車的合作範圍,變身成為(wei) 電動版熊貓的內(nei) 地經銷商。
“電動熊貓”回娘家
吉利變身經銷商
自2009年,吉利熊貓以CKD+地產(chan) 化的形式走進中國台灣市場後,經其合作夥(huo) 伴裕隆汽車的修改打造,衍生出吉利熊貓電動車 “酷比”。此前,售價(jia) 約10萬(wan) 元的酷比已先後在越南、菲律賓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上市,今年將登陸內(nei) 地市場,而作為(wei) 熊貓的娘家,吉利將出演酷比的內(nei) 地經銷商。而吉利還將複製酷比在台灣的銷售網絡“熊貓酷比樂(le) 園”,全部建成後規模將其分終端銷售商將銷售商車GGU勢,與(yu) 富士康合作是為(wei) 吉利未來的電動車戰略提前布局。達到300家左右,這種營銷網絡是吉利首次嚐試的。
雖然酷比的知識產(chan) 權被劃歸於(yu) 裕隆旗下,但畢竟吉利可以憑借著經銷商的身份進一步了解國內(nei) 的電動車電動車市場。在自主的新能源汽車實現銷售尚且麵臨(lin) 難題的時候,能借道他人實現在該領域的突破也是一件好事。而對於(yu) 在國際資源[0.59 0.00%]整合中已經顯露出幾分遊刃有餘(yu) 的吉利,在與(yu) 裕隆的整車合作中,也許還隱含著更耐人尋味的商機。
“快意恩仇”比亞(ya) 迪
民營車企排序或更迭
無論是吉利此次借道酷比拓展新能源戰線,抑或此前被廣為(wei) 關(guan) 注的吉利與(yu) 富士康聯手,吸引眼球的不僅(jin) 是商業(ye) 價(jia) 值的預期,更因為(wei) 吉富聯手會(hui) 為(wei) 目前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比亞(ya) 迪帶來了一絲(si) 頗為(wei) 微妙的挑戰,甚至引起民營車企座位次序的更迭。
吉利與(yu) 比亞(ya) 迪,常被旁觀者放在天平的兩(liang) 端進行衡量對比,畢竟,雙方同為(wei) 蒸蒸日上的民營車企,同在港股市場上市融資,甚至雙方的領軍(jun) 人物都同樣富有著不拘一格的傳(chuan) 奇色彩。
若僅(jin) 就2010年的銷售業(ye) 績觀察,比亞(ya) 迪不僅(jin)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漸入佳境,且在總銷量上領先吉利10萬(wan) 輛;但必須看到的是借助海外並購、資源整合,吉利已在發動機、變速器等傳(chuan) 統汽車領域略勝比亞(ya) 迪一籌。
而比亞(ya) 迪與(yu) 富士康的淵源卻不怎麽(me) 愉快,上個(ge) 世紀末,原本在代工領域獨領風騷的富士康被被劍走偏鋒的比亞(ya) 迪打了個(ge) 措手不及。比亞(ya) 迪自2000年,成為(wei) 摩托羅拉第一個(ge) 中國鋰離子電池供應商後的,短短幾年內(nei) 就成長與(yu) 富士康平分天下的行業(ye) 大鱷。被分享了蛋糕已讓原來的老大惱火,此後發生的富士康大批員工跳槽比亞(ya) 迪、富士康訴比亞(ya) 迪侵犯商業(ye) 秘密更讓雙方關(guan) 係進一步惡化。
富比之爭(zheng) 至今仍無定論,但競爭(zheng) 卻再次因為(wei) 富吉聯手而再次升級。眾(zhong) 所周知,比亞(ya) 迪領跑新能源汽車的位置更多的得益於(yu) 其在代工領域的技術積澱。與(yu) 比亞(ya) 迪有著相同技術路徑的富士康極有可能複製比亞(ya) 迪由電池延展至汽車的軌跡,事實上,富士康已於(yu) 2010年與(yu) 英利集團在大同合作興(xing) 建多晶矽生產(chan) 基地而對於(yu) 在傳(chuan) 統車技術領域已經拔了頭籌的吉利,如果成功的攜手富士康,其與(yu) 比亞(ya) 迪原本平衡的天平恐怕將要重重的倒向一方。
借力富士康電機
吉利難出位
但吉利若想在新能源領域迅速脫穎而出,如果僅(jin) 依靠現存的模式,恐怕還是前路修遠。
吉利管理層曾表示,除了零部件方麵的合作,吉利汽車[3.55 2.60%]與(yu) 富士康不會(hui) 在整車生產(chan) 方麵達成任何合作協議,更不會(hui) 讓富士康代工吉利汽車。而楊健對吉利看好的富士康零部件業(ye) 務有過更詳細的詮釋,“富士康的強項在於(yu) 電機技術,電機恰為(wei) 電動車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雖然新能源車在未來5年內(nei) 產(chan) 銷量都不會(hui) 有很大的提升,但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與(yu) 富士康合作是為(wei) 吉利未來的電動車戰略提前布局”楊健稱。
對此,宏源證券[16.75 1.15%]的分析師表示,雖然電池、電機以及電控技術同為(wei) 電動車的三大核心技術,但是電機以及電控技術本身的技術含量不及電池高,且前兩(liang) 者都可以通過購買(mai) 獲得。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仍在於(yu) 電池本身,僅(jin) 憑電機技術難以獲得“出位”。
那麽(me) ,吉利與(yu) 富士康的合作是否會(hui) 由其目前看好的電機延展至電池,抑或公司對於(yu) 電池業(ye) 務布局另有籌謀?楊學良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公司與(yu) 富士康仍在深入溝通中,至於(yu) 具體(ti) 的電池、電機業(ye) 務如何布局,目前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