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旅行社落後盈利模式何日終結?

一起香港導遊與(yu) 內(nei) 地遊客鬥毆事件令香港導遊界再起風波,導火索仍是強製購物,這離香港旅遊新規實施還不足一周。而去年也曾曝光多起香港導遊與(yu) 內(nei) 地遊客發生爭(zheng) 端的惡性事件。事實上,在內(nei) 地也存在不少導遊買(mai) 團現象,導遊與(yu) 遊客糾紛不斷。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些行業(ye) “醜(chou) 聞”背後,表麵上看似由購物引發,實際上暴露了旅行社惡性競爭(zheng) 引發的各種弊病。

旅遊“醜(chou) 聞”

再次源於(yu) 強製購物

2月5日,一名香港導遊與(yu) 到訪的一對安徽遊客發生鬥毆事件,香港警方以涉嫌襲擊他人的罪名拘捕了互毆的四人,其中包括37歲的女導遊和40歲的受傷(shang) 男遊客。涉事雙方被香港警方拘留至次日淩晨才獲保釋。2月6日,涉事的團友張先生表示由於(yu) 語言障礙引起了誤會(hui) ,願意對女導遊的道歉表示接受。2月7日,香港法院以違反香港治安法規判處雙方三人各罰款1000港元。

早在去年7月,香港導遊阿珍辱罵內(nei) 地遊客事件就曾引起極大關(guan) 注,也給香港旅遊業(ye) 蒙上了巨大的陰影。為(wei) 使入境內(nei) 地團規範化和香港旅遊業(ye) 走向健康化發展,並讓內(nei) 地來港遊客享受更好的旅遊服務,香港旅遊業(ye) 議會(hui) 去年底推出“十招”措施並於(yu) 今年2月1日起實施。“十招”措施包括旅行社和導遊“記分製”、“一團一導遊”製度,以及旅行社必須聘用有證導遊,並向其支付底薪、出團費等服務酬勞,不得要求導遊墊付團費;導遊如果發生強迫購物行為(wei) ,所屬旅行社要負連帶責任;旅行社須向入境團旅客發放行程表,提供香港接待旅行社和導遊的名字與(yu) 聯絡電話等。

“十招”措施實施不到5天,香港就再次發生因購物引起的導遊與(yu) 遊客的爭(zheng) 端。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十招”措施治標不治本。北京中廣國際旅行社海澱門市負責人馬燕表示,如果導遊的基本待遇得不到解決(jue) ,導遊肯定會(hui) 在購物環節上下足“功夫”,不管是否會(hui) 受到處罰,生計問題對其是最重要的。此問題得不到解決(jue) ,單純的處罰隻能暫時遏製惡性強製購物行為(wei) 。

其實,我國香港地區以及東(dong) 南亞(ya) 等國家和地區至今還存在導遊買(mai) 團現象,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泰國導遊一般需要交納“人頭費”來買(mai) 團,費用按每位遊客500元計算。所以一位導遊買(mai) 過20人的團就等於(yu) 先損失了1萬(wan) 元,所以他會(hui) 不惜代價(jia) 地讓遊客購物,不管是否會(hui) 受到處罰。

導遊零底薪

轉向遊客“伸手”

不同於(yu) 內(nei) 地導遊以景點門票和紀念品等回扣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香港導遊主要依靠購物抽取傭(yong) 金。而隨著內(nei) 地赴港低價(jia) 團的不斷推出,大量內(nei) 地遊客赴港旅遊,卻並未達到昔日一擲千金的消費預期。香港導遊產(chan) 生了心理落差,與(yu) 內(nei) 地遊客產(chan) 生言語衝(chong) 突的事情時有發生。以此次的旅遊糾紛為(wei) 例,香港導遊安排張先生夫婦進入兩(liang) 家珠寶店購物,並指定他們(men) 在珠寶店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不能離開。張先生一行五人因未在珠寶店購物而受到了導遊的辱罵,繼而導致互毆事件的發生。

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香港導遊事件揭示了旅遊行業(ye) 的潛規則,包含了旅行社不為(wei) 人知的落後盈利模式,因為(wei) 內(nei) 地遊客的龐大基數,這種現象在短時間內(nei) 不可能完全消失。並且,其他國家的遊客赴香港遊也常發生此類事件。

香港某地接旅行社負責人孫先生透露,香港導遊與(yu) 遊客的鬥毆事件,責任不全在導遊,內(nei) 地遊客赴港旅遊,80%是購物團,而香港導遊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遊客給的小費和購物點的傭(yong) 金回扣,其中回扣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如遊客在珠寶店購物,導遊可拿到最高70%的回扣。

與(yu) 內(nei) 地導遊的福利待遇相比,香港導遊大多沒有基本工資,在接團時,有時還要為(wei) 遊客代付食住行等開支,再從(cong) 商店的回扣中賺回。據記者調查,低價(jia) 團的報價(jia) 通常在1000-2000元左右,而酒店和機票的成本大多超過3000元,如果沒有購物點的回扣,旅行社通常無法收回成本。艱難的生存環境,讓香港本地導遊麵臨(lin) 巨大的精神壓力。孫先生還表示,香港地接社接待內(nei) 地遊客的成本維持在每日250-400元左右,如果低於(yu) 該金額,旅行社將麵臨(lin) 賠本的風險。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表示,機票和酒店的固定費用與(yu) 低價(jia) 團的不合理報價(jia) ,無形中將經濟壓力轉嫁到香港導遊身上。對於(yu) 日漸開放的香港自由行市場和不斷降低的赴港遊門檻,香港導遊試圖通過購物收取回扣的機會(hui) 越來越少。雖然此次事件以雙方賠付告終,但並未從(cong) 根本上改善香港遊“強迫購物”的頑疾。收入不穩定的導遊行業(ye) 正在風雨中飄搖。

都是低價(jia) 團惡性競爭(zheng)

惹的禍

記者在不少旅行社網站上看到了2000元左右的香港5日雙飛線路,如北青旅2月20日後發團的“港澳5日迪斯尼線路”的報價(jia) 為(wei) 2300元/人。業(ye) 內(nei) 人士稱,雖然此類價(jia) 格看似不低,但隻因目前機票漲價(jia) ,此類線路操作成本其實相當於(yu) 暑期1000元左右的香港線路,仍然包含購物環節。

去年發生了多起香港導遊因購物辱罵內(nei) 地遊客的事件,也驚動了香港旅遊界。隨後不少香港旅遊企業(ye) 開始推出“誠信旅遊”活動,其間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總經理周來衛告訴記者,目前內(nei) 地的消費者還缺乏理性,盲目選擇便宜的線路,才為(wei) 香港的“低價(jia) 團”帶來市場。

但是對於(yu) 老百姓而言,選擇旅遊線路的重要依據就是價(jia) 格,多數消費者都希望得到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周來衛坦言,其實旅遊接待是需要成本的,旅行社和導遊都不可能賠錢做生意,最後遊客還是要通過其他方式被誘導消費,其旅遊質量便大打折扣。而在此時,如果合理引導遊客理性選擇出行線路,不要一味追求低價(jia) 格,就不會(hui) 給“低價(jia) 團”市場。

行業(ye) 規則和收益分配

亟待變革

劉德謙同時指出,此類事件不僅(jin) 反映出香港導遊和香港旅行社的問題,內(nei) 地的旅行社也應對此負有責任。

類似的強迫購物或購物陷阱在內(nei) 地也常有發生,起因都是源於(yu) 低價(jia) 團操作和“零團費”競爭(zheng) 。劉德謙認為(wei) ,此類事件還涉及到旅行社故意壓價(jia) 後收回成本和謀取利潤的手段,涉及定點商店與(yu) 旅行社的暗中約定,涉及某些定點商店對暴利的追求,涉及導遊人員沒有基本工資等保障,以及定點商店與(yu) 導遊人員和客車司機的私下約定等等。

周來衛也表示,香港確實有部分非正規的旅行社,經營低價(jia) 購物旅遊團。希望內(nei) 地的旅行社能夠與(yu) 香港有資質的旅行社合作,共同開發滿足內(nei) 地遊客需求的線路,不應一味隻用低價(jia) 來誘惑消費者。

據香港旅發局統計,去年每名來港遊客平均消費6700港元。按此推算,單是今年年三十晚至年初三,內(nei) 地遊客在香港消費金額就達22億(yi) 元。劉德謙表示,盡管我國有的旅行社的確受到了遊客的稱讚,我國遊客購物的潛力也相當強勁,然而目前卻因旅遊購物安排的困擾,使得整個(ge) 行業(ye) 的聲譽都大大受損,以致借助團隊出遊的遊客比例竟然不到國內(nei) 總出遊人數的10%,而不少遊客在旅遊活動中也都不願購物。

內(nei) 地遊客赴港小貼士

選擇規範的大型旅行社

團費4000元以上適宜

建瑋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果表示,內(nei) 地遊客赴港旅遊之前,需提前對當地的相關(guan) 法律條規進行了解。

在選擇旅行社上,程果建議遊客選擇品質和品牌雙重保證的大型旅行社,不能因為(wei) 貪小便宜而選擇不規範的旅行社,最後以被“轉賣”的形式而上當受騙。此外,內(nei) 地遊客在赴港旅遊期間,一定要注意不良行為(wei) 的規避。同時要對旅行團的行程路線和價(jia) 格進行比較,避免誤入“零負團費”的陷阱。如不願意參加購物,可以參加報價(jia) 偏高但沒有購物的純玩路線。根據香港旅遊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如參團費在4000元以上可保證無“強迫購物”的現象出現。

此外,對於(yu) 出境遊的遊客來說,了解目的地的當地法規非常有必要,如在中東(dong) 國家不能為(wei) 當地婦女拍照,在新加坡不能隨地吐痰,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牢獄之災。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