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2008年的行業(ye) 低穀,2009年及2010年持續回升的超預期需求,讓光伏產(chan) 業(ye) 的投資熱度再次灼人。進入2011年,這個(ge) 行業(ye) 的火爆行情在延續,仍不斷吸引著中國各地政府、各路資本新貴的目光。隨著產(chan) 業(ye) 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醞釀多時的《多晶矽行業(ye) 準入條件》也在產(chan) 能過剩的爭(zheng) 議中出台。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未來將走向何方?
各地爭(zheng) 建產(chan) 業(ye) 基地
2011年1月上旬,《東(dong) 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chan) 業(ye) 基地發展規劃》在該市新年市長辦公會(hui) 議上獲得通過。根據規劃,東(dong) 莞將力爭(zheng) 打造成為(wei) 廣東(dong) 省薄膜太陽能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中最重要的產(chan) 業(ye) 基地之一,到2012年實現350億(yi) 元的產(chan) 值規模,到2015年力爭(zheng) 產(chan) 值突破1000億(yi) 元。
幾乎同時,廣西興(xing) 安縣也提出了將該縣打造成廣西乃至西南最大的光伏產(chan) 業(ye) 基地的宏偉(wei) 目標,該縣園區目前有11個(ge) 光伏項目建設或投產(chan) ,預計2013年實現產(chan) 值300億(yi) 元以上。
更早些時候,雲(yun) 南昆明市副市長張銳提出,“十二五”期間昆明市將建成太陽能矽材料生產(chan) 能力3000噸/年,實現太陽能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200億(yi) 元以上。此外,河北石家莊、陝西省等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大力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的經濟發展規劃。
據記者粗略統計,目前約有18個(ge) 省計劃打造光伏基地,100多個(ge) 城市將太陽能列為(wei) 未來發展的支柱產(chan) 業(ye) 。為(wei) 了吸引光伏企業(ye) 進駐,各級地方政府也使出了渾身解數進行招商,打出了包括優(you) 惠上網電價(jia) 、給予補貼、獎勵以及土地供應等在內(nei) 的各項優(you) 惠政策。
“光伏產(chan) 業(ye) 對地方經濟發展巨大的拉動作用是各級地方政府熱衷於(yu) 將其定位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的重要原因。同時作為(wei) 低碳經濟的主要產(chan) 業(ye) ,光伏產(chan) 業(ye) 對於(yu) 經濟落後地區實現產(chan) 生業(ye) 升級和經濟趕超也具有重大意義(yi) 。”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向記者表示。
一位業(ye) 內(nei) 資深人士則認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是國家鼓勵產(chan) 業(ye) 、審批門檻低也是各地熱烈追捧光伏產(chan) 業(ye) 的重要原因,當前各地的光伏投資項目存在盲目上馬的傾(qing) 向。關(guan) 於(yu) 光伏基地的排汙、環保等方麵的問題都沒有考慮。
各路資本伺機而動
在各地政府製定宏偉(wei) 的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的同時,各路產(chan) 業(ye) 資本也早已對光伏產(chan) 業(ye) 虎視眈眈。
2010年12月,國內(nei) 羽絨服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波司登[3.02 -1.63%]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手江蘇康博科技有限公司殺入多晶矽製造領域,雙方擬共同投資60億(yi) 元在揚州建設年產(chan) 6000噸的高純矽生產(chan) 線。2011年1月,低壓電器龍頭公司正泰集團旗下溫州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該公司計劃投資40億(yi) 元固定資產(chan) ,形成年產(chan) 值70億(yi) 元的太陽能電池生產(chan) 能力。近期宣布巨資殺入光伏產(chan) 業(ye) 的還有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台灣液晶麵板企業(ye) 友達光電、富士康等公司。
光伏巨頭賽維LDK公司、天威保變[20.52 0.74%]等也在積極謀求進一步擴張。2011年1月初,賽維LDK宣布與(yu) 國家開發銀行下屬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建銀國際下屬投資基金以及另一中國主要銀行下屬投資基金共同簽署了投資協議書(shu) 。三家投資機構將共同投資2.4億(yi) 美元獲得賽維LDK公司18.46%的少數股權,用以支持賽維LDK矽料及化學品業(ye) 務的經營和發展,並助推其成為(wei) 世界領先的高純矽及矽基新材料企業(ye) 。2011年1月13日天威保變調整配股募資計劃,擬投11.81億(yi) 元募集資金用於(yu)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
李勝茂向記者表示,各路資本再次蜂擁而至說明光伏產(chan) 業(ye) 長期的發展潛力依舊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不過,雖然仍有大量新資本[1.27 1.60%]進入,但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已經走過了百家爭(zheng) 鳴的階段,資金、技術、品牌成為(wei) 行業(ye) 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實力弱小的企業(ye) 已經沒有機會(hui) 。
過剩與(yu) 否爭(zheng) 議仍大
隨著產(chan) 業(ye)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圍繞著行業(ye) 產(chan) 能是否過剩的爭(zheng) 議也再次引起各方關(guan) 注。為(wei) 了抑製行業(ye) 重複建設和產(chan) 能過剩,引導行業(ye) 健康發展,醞釀一年多時間的《多晶矽行業(ye) 準入條件》近日由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下發。按規定,新建太陽能級多晶矽項目每期規模大於(yu) 3000噸/年,並且在政府投資項目核準新目錄出台前,新建多晶矽項目原則上不再批準。
與(yu) “過剩論”相悖的是,2010年我國進口多晶矽數量創下曆史新高。中國海關(guan) 統計顯示,2010年前11個(ge) 月我國已累計進口多晶矽高達4.19萬(wan) 噸,創曆史新高。其中11月進口多晶矽量6153噸,同比增159.8%,環比增45%,也創曆史新高。與(yu) 此同時,一些國際多晶矽龍頭大廠的訂單已排到2013年。
中投顧問研究院李勝茂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多晶矽行業(ye) 出台這樣的政策是必須的、也是合理的。政策出台有助於(yu) 淘汰眾(zhong) 多落後產(chan) 能,促進中國多晶矽光伏行業(ye) 綜合競爭(zheng) 力提高,尤其是利好大型多晶矽企業(ye) 。國內(nei) 多晶矽進口增加則主要是因為(wei) 國外多晶矽質量穩定、品質高,同時國內(nei) 企業(ye) 為(wei) 了鎖定成本而簽署了大量長線訂單。這正說明國內(nei) 多晶矽行業(ye) 存在結構性供應問題。
反對產(chan) 能過剩論的人則表示,2009年下半年國務院和工信部先後出台的抑製多晶矽產(chan) 能擴張的政策存在誤判。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下導致了國際上多晶矽需求下降是一種非常態狀況,不能作為(wei) 判斷產(chan) 能過剩的依據。另外,多晶矽是產(chan) 線非常長,產(chan) 能並不等於(yu) 產(chan) 量,即使是投產(chan) 項目也不可能立即貢獻100%的產(chan) 量,因此存在統計口徑的誤差。不排除一些大型多晶矽企業(ye) 為(wei) 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故意采用誤導信息排斥後進入者的可能。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副理事長光伏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趙玉文也指出,“中國的多晶矽自始至終未出現過剩情況。我們(men) 一直在進口,還有40%的材料缺口,今後5年之內(nei) ,多晶矽仍然滿足不了需求。”
瑞銀證券分析師牟其崢根據2010年他向各地太陽能協會(hui) 了解到的情況分析認為(wei) ,多晶矽原材料產(chan) 能過剩論的觀點還不能成立。並且2010年12月份我國正式已啟動了金太陽示範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工程,這些都將增加國內(nei) 光伏產(chan) 品需求進而帶動多晶矽的需求。
李勝茂也認為(wei) ,這兩(liang) 項工程的補助力度很大,對拉動國內(nei) 光伏裝機容量的擴大將會(hui) 產(chan) 生巨大影響。但他同時指出,未來光伏裝機容量能否擴大、中國光伏市場需求能否大規模增長,核心問題取決(jue) 於(yu) 光伏上網電價(jia) 標準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