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助力中國油氣行業(ye) 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及相關(guan) 決(jue) 策部門必須推進一係列的配套改革,除了加快財稅體(ti) 製改革、深化成品油和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以外,出台扶持低碳及非常規能源發展的政策至關(guan) 重要。而促使新能源由擴大產(chan) 能和裝機容量轉向加快利用、加快頁岩氣非常規天然氣探采、擴大煤層氣開發規模等勢在必行。
被視為(wei) 目前國內(nei) 最權威的油氣領域研究機構——中國石油[11.15 0.27%]經濟技術研究院,近日在北京對外發布了《2010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以專(zhuan) 業(ye) 化的視角,全景式地描述了油氣行業(ye) 發展狀況和主要特點。中國石油技術研究院院長許永發和他的中國能源專(zhuan) 家團隊認為(wei) :中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油氣行業(ye) 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原油需求量和加工量雙超4億(yi) 噸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世界經濟曲折複蘇,油氣行業(ye) 恢複性增長,需求迅速反彈,供應總體(ti) 上升,價(jia) 格高位運行。與(yu) 此同時,中國油氣行業(ye) 繼續保持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西部接替東(dong) 部,海上補充陸上,石油生產(chan) 大格局基本形成。
據統計,中國石油需求強勁反彈,增長再超兩(liang) 位數,原油需求量和加工量雙雙超過4億(yi) 噸,原油產(chan) 量首破2億(yi) 噸,天然氣需求首破1000億(yi) 立方米。中國石油企業(ye) 加快海外布局,並購規模超過300億(yi) 美元,海外權益油產(chan) 量超過6000萬(wan) 噸。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升下,去年國內(nei) 石油需求強勁反彈,估計全年石油表觀消費量4.55億(yi) 噸,比上年增加4700萬(wan) 噸左右,較上年增長11.4%。而石油進口量大幅增長,估計全年石油淨進口2.53億(yi) 噸,比上年增加3400萬(wan) 噸,增長15.6%,對外依存度超過55%。
由於(yu) 管道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國內(nei) 天然氣市場規模快速擴展。去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1060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19.5%。而進口量約170億(yi) 立方米,占國內(nei) 天然氣年度消費總量的16%。按熱值計算首次超過LPG,已成為(wei) 中國城市燃氣第一大氣源。
報告介紹,去年國內(nei) 油氣管道建設快速發展,管道總長度已達7.8萬(wan) 公裏,幹線管網初步建成;石油儲(chu) 備建設快速推進,已形成36天消費量的儲(chu) 備能力;地下儲(chu) 氣庫總能力達18.7億(yi) 立方米,調峰能力有所提高。
統計數據表明,西部地區石油剩餘(yu) 探明儲(chu) 量快速上升,2009年石油儲(chu) 量較2000年提高55.9%,達5.58億(yi) 噸,占全國的比例首次超過1/4。而天然氣剩餘(yu) 探明儲(chu) 量保持穩步增長,2000-2009年年均增長8.2%,2009年剩餘(yu) 探明儲(chu) 量2.1萬(wan) 億(yi) 立方米,較2000年增長1倍以上。
去年初,國家能源委員會(hui) 成立,並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兼任主任,這進一步強化了能源行業(ye) 的政府管理職能,並加強了能源重大問題的協調領導能力。而“新36條”出台,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儲(chu) 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市場化建設得以進一步推進。
今年國際油價(jia) 總體(ti) 仍上升
年前,IMF預測2011年全球GDP增長將達到4.2%,發達國家增長將達到2.2%,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增長將達到6.4%。而這個(ge) 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的研判,使得我們(men) 新一年的油氣市場充滿著突變。
依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分析,2011年國際油價(jia) 大幅漲跌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全年油價(jia) 總體(ti) 仍將上升,波動範圍在70-100美元/桶之間,均價(jia) 85-90美元/桶。但也不排除因歐洲債(zhai) 務危機繼續惡化或擴大、伊朗問題升級等突發事件,油價(jia) 短時間內(nei) 跌破70美元/桶或上衝(chong) 100美元/桶的可能性。
與(yu) 此同時,2011年世界石油需求將繼續增長,增長量在120萬(wan) 桶/日左右,非歐佩克供應僅(jin) 能增長40萬(wan) 桶/日左右。而除繼續增加不列入限產(chan) 範圍的NGL產(chan) 量之外,歐佩克尚要再增產(chan) 原油50萬(wan) 桶/日。以目前油價(jia) 水平估計,歐佩克維持目前產(chan) 量政策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世界石油供需總體(ti) 平衡並逐步趨緊,基本麵支持油價(jia) 上升處在這樣一個(ge) 大的市場格局之下,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中國油氣業(ye) ,無疑將麵對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與(yu) 挑戰。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從(cong) 全球化的視野去審視,中國必須加快加大進行能源行業(ye) 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調整。
轉變發展方式為(wei) 重中之重
目前,中國石油市場的主要矛盾是石油供應增長落後於(yu) 需求增長,而矛盾的主要方麵是石油需求增長過快,其石油消費彈性係數達到0.66。近期則應通過技術進步,征收燃油稅加快汽車燃料和化工原料替代,有效減緩汽柴油和化工輕油需求增速。
中國煉油加工能力擴展,基本上仍延續了跟著消費走的不斷擴張方式,汽油過剩、柴油緊張的錯位景態不斷加劇。而在原油加工能力持續提高的趨勢下,應注意未來產(chan) 品結構性供需不平衡問題,防止可能出現的階段性結構性過剩,合理控製煉油能力增長速度,並整合提升煉油行業(ye) 集中度,提高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能力。
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有如此大的國際貿易量,卻對國際石油價(jia) 格形成缺少話語權,目前仍是國際石油價(jia) 格的被動接受者。而改變這種狀況就在於(yu) 提高戰略儲(chu) 備和商業(ye) 儲(chu) 備水平,建立自己的石油市場統計、分析和發布製度,積極推進與(yu) OPEC為(wei) 代表的石油生產(chan) 國和以IEA為(wei) 代表的石油消費國的合作,建立利益協調和合作應對機製,提高國際石油價(jia) 格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