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就廣州“心髒”的自我定位,促使越秀區在提出北部的核心產(chan) 業(ye) 功能提升之後,開始埋首整理自身的文化資源。
這個(ge) 集聚了廣東(dong) 省電視台、廣州電視台、南方報業(ye) 集團、羊城晚報集團、廣州日報集團等眾(zhong) 多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中國第二大傳(chuan) 媒集聚區”,剛剛形成了一份《越秀區文化發展規劃研究報告》初稿,報告雄心勃勃地提出,將打造“廣州原點、都市之心、千年商都”的國家中心城市文化核心區,為(wei) 廣州文化引領功能的提升和區域文化中心的建設奠定基礎的總體(ti) 目標。
越秀區區委書(shu) 記貢兒(er) 珍說,在區內(nei) 文化產(chan) 業(ye) 最突出的兩(liang) 大領域是文化傳(chuan) 媒業(ye) 和創意產(chan) 業(ye) ,根據上述報告的目標,到2020年,越秀文化產(chan) 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和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比本地生產(chan) 總值的同期增長率高一個(ge) 百分點以上,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
文化產(chan) 業(ye) 的躍進空間
前述報告詳解了越秀當前的文化產(chan) 業(ye) 現狀的優(you) 、劣勢。
“越秀區的文化產(chan) 業(ye) 具有明顯的區位優(you) 勢。”報告說,通過與(yu) 廣州市各區的橫向比較發現,越秀在“相關(guan) 層”文化產(chan) 業(ye) ,也即是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銷售方麵優(you) 勢顯著。這裏所指的“核心層”文化產(chan) 業(ye) ,即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和文化藝術服務,越秀都具有比較優(you) 勢。
報告說,即使與(yu) 全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較高的上海市進行比照,該區表現也不遜色。2004-2008年,越秀區文化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為(wei) 28.97%,比上海市高出8.4個(ge) 百分點;營業(ye) 收入占經濟總量比重為(wei) 10.74%,比上海市高出5.04個(ge) 百分點。
而優(you) 勢背後也隱藏著危機。
與(yu) “核心層”文化產(chan) 業(ye) 相比,“外圍層”文化產(chan) 業(ye) ,即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le) 服務、其他文化服務,越秀在廣州市的此類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並沒有體(ti) 現出明顯優(you) 勢。
這直接導致了越秀區現有的文化產(chan) 業(ye) 資源空間分布麵臨(lin) “存量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受製,增量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狹小”的難題。事實上,黃花崗文化產(chan) 業(ye) 集聚區已經出現了存量擠出增量的跡象。
報告提醒:“未來10年,如果不能提供優(you) 質的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特別是‘文化企業(ye) 總部基地’空間,新興(xing) 的主導性、戰略性的文化企業(ye) 將有可能因為(wei) 空間局限被‘擠出’到其他區域,從(cong) 而影響到越秀區的文化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這句話的實證案例是:越秀區文化產(chan) 業(ye) 經濟貢獻度相當大的廣州日報報業(ye) 集團就將麵臨(lin) 遷移。
此外,由於(yu) 有效開發利用的手段貧乏,越秀區內(nei) 的曆史文化資源更多地處於(yu) “沉睡狀態”,能夠得到盤活利用的較少,“越秀的曆史文化資源在廣州市文化資源的總量中排在第一位,但卻沒有直接給越秀區帶來經濟收益,也沒有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chan) 業(ye) 。”報告說。
挑戰來自周邊的對手。
廣州市各城區相繼湧現了信義(yi) 會(hui) 館、太古倉(cang) 、TIT等一係列“創意產(chan) 業(ye) 園區”,其中,尤以天河區的發展引人矚目。與(yu) 此同時,廣州市已經明確提出力爭(zheng) 用5年左右時間,在珠江新城延伸區的員村打造總麵積約70萬(wan) 平方米的“北岸文化碼頭”,以期將其發展為(wei) 中國規模最大的創意產(chan) 業(ye) 園區。
貢兒(er) 珍說,越秀如果要守住自己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上的優(you) 勢,並在未來謀求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空間,就必須在新興(xing) 的文化產(chan) 業(ye) 中占據重要地位,至少要保持與(yu) 全國和本地區的同步發展水平。
根據報告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越秀文化產(chan) 業(ye) 要在全國特大城市城區中居於(yu) 先進地位,具體(ti) 表現在產(chan) 業(ye) 規模、單位國土麵積文化產(chan) 業(ye) 產(chan) 出和文化產(chan) 業(ye) 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居於(yu) 第一集團的地位。
文化資源要素方麵也有具體(ti) 指標,該區域希望到2020年,新興(xing) 文化產(chan) 業(ye) 在文化產(chan) 業(ye) 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具體(ti) 表現為(wei) 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設計、策劃、創意等產(chan) 業(ye) 的增加值,占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
畢爾巴鄂的啟示
不久前,荔灣區恩寧路的拆遷在廣州引起極大爭(zheng) 議,這一最具西關(guan) 風情的騎樓街區可能將隨著推土機的轟鳴而消失。
它帶來的追問是——珠三角這一輪大拆大建的“三舊”(舊城鎮、舊村莊、舊廠房)改造,究竟是廣州老城文化資源得以維護的一次契機,還是另一場劫難?
曾經參與(yu) 廣州舊城區改造更新規劃的一位規劃師說,舊城改造中不得不思考的是,究竟是產(chan) 業(ye) 優(you) 先,居住環境優(you) 先,還是文化保護優(you) 先?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yu) 規劃學院副院長周春山說,西班牙畢爾巴鄂產(chan) 業(ye) 功能區複興(xing) 的案例可以給廣州舊城改造以啟示。
始建於(yu) 1300年的畢爾巴鄂市因優(you) 良的港口而逐漸興(xing) 盛,在西班牙稱雄海上的年代成為(wei) 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紀該市開始走向衰落,19世紀因為(wei) 出產(chan) 鐵礦而重新振興(xing) ,20世紀中葉後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場洪水更將其舊城區嚴(yan) 重摧毀,整個(ge) 城市由此沒落。
1991年,西班牙國家和地區兩(liang) 級政府共同組成的委員會(hui) 負責實施該地區的複興(xing) 計劃,文化發展策略被確定為(wei) 該市複興(xing) 最中心的環節,旗艦項目便是1997年建成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與(yu) 鄰近的美術館、德烏(wu) 斯托大學及阿麗(li) 亞(ya) 加歌劇院共同組成了畢爾巴鄂城的文化中心,自此,該市成為(wei) 歐洲新的藝術文化中心,文化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該市主導產(chan) 業(ye) ,該市所在的巴斯克省工業(ye) 產(chan) 品淨值因此增長了五倍多。
這是文化產(chan) 業(ye) 主導舊城區複興(xing) 的一個(ge) 典型案例。
實際上,在廣州老城區越秀的文化發展規劃思路中,“三舊”改造與(yu) 曆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以及文化產(chan) 業(ye) 格局的改善緊密相連。
貢兒(er) 珍說,將根據國家、省、市的有關(guan) 法規、規劃,采取原地保護、異地集中保護等方式,完整地保留、保護能體(ti) 現“廣州原點,都市之心,千年商都”的曆史文脈和城市演化肌理,實現對區內(nei) 的古城特色風貌、文物古跡和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的統籌梳理。
前述《越秀區文化發展規劃研究報告》中也說,政府將主導對曆史文化資源的保育,主導關(guan) 鍵項目,“對關(guan) 鍵項目、基礎項目政府應進行直接投資或者納入年度預算。”包括“書(shu) 院群”保護項目、長堤老廣州傳(chuan) 統風情區等規劃項目都已經進入前期委托設計階段。
在大拆大建的“三舊”改造工程中,這些理想如何照進現實?這將考驗越秀主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