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出於(yu) 局部利益可能默許此類投資行為(wei) ,將形成對國內(nei) 種業(ye) 企業(ye) 投資的實質性障礙
種子是農(nong) 業(ye) 之母,種業(ye) 主權事關(guan) 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外資在我國種業(ye) 市場的不斷滲透,擠壓了我種子企業(ye) 的經營空間,一些企業(ye) 生存艱難,甚至淪為(wei) 外資操控的“棋子”。而據《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很多外資種業(ye) 巨頭擁有深厚的國外政治背景,業(ye) 內(nei) 人士稱,一旦這些外資企業(ye) 完成對我種業(ye) 的壟斷,可能以此為(wei) 砝碼,不僅(jin) 要求巨額的壟斷利潤,甚至可能威脅我糧食安全、國家安全。
根據我國現行對外商投資有關(guan) 規定,外商投資我糧食(包括馬鈴薯)、棉花、油料種子開發生產(chan) 時,要求中方控股。當前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外資合作時,大多采取中方控股51%,外資49%的比例。《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兩(liang) 年來以新加坡益海嘉裏為(wei) 代表的一些跨國企業(ye) 集團,正試圖通過一種“代理人”方式,曲線並購國內(nei) 種子企業(ye) 並達到實質性控股,繞開監管加速向產(chan) 業(ye) 上遊全麵滲透。
現 象表麵看是內(nei) 資,實際被外資控製
一些企業(ye) 表麵上是內(nei) 資種子公司,但種種跡象均顯示其與(yu) 外資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甚至是實際控製關(guan) 係。外資公司以此達到繞過國家《關(guan) 於(yu) 設立外商投資農(nong) 作物種子企業(ye) 審批和登記管理的規定》,開展種業(ye) 投資的目的。
益海嘉裏投資有限公司(又稱益海嘉裏集團),是新加坡豐(feng) 益國際有限公司在華投資的以糧油加工、油脂化工、倉(cang) 儲(chu) 物流、內(nei) 外貿易為(wei) 主,集煤炭經營、清潔能源開發、房地產(chan) 於(yu) 一體(ti) 的集團公司,也是中國國內(nei) 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之一,屬新加坡獨資企業(ye) 。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cong) 中國種業(ye) 信息網查詢到:目前與(yu) 益海嘉裏有關(guan) 的持經營許可證種子企業(ye) 共5家,包括佳木斯益海種業(ye) 有限公司、江蘇益海嘉裏種業(ye) 有限公司、安徽益海嘉裏種業(ye) 有限公司、新疆益海昌農(nong) 種業(ye) 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嘉農(nong) 種業(ye) 有限公司。據業(ye) 內(nei) 有關(guan) 人士透露,佳木斯、安徽兩(liang) 個(ge) 企業(ye) 及北京嘉農(nong) 之前的法人代表都是穆彥魁,而此人正是益海嘉裏投資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此外,益海嘉裏公司還利用投資地方糧油加工業(ye) 的契機,加快了對地方大型種業(ye) 公司的並購重組。已先後介入對新疆塔裏木河種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和遼寧鐵研種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並購。其中,參與(yu) 新疆塔河公司增資擴股的行為(wei) 已見諸官方正式文件。
遼寧省鐵嶺農(nong) 科院院長楊德忠說,2010年下半年院辦鐵研種業(ye) 正式與(yu) 北京嘉農(nong) 公司合作,院裏持有股份46%,嘉農(nong) 的投資方上海闊海投資有限公司控股54%。“雙方簽訂了10年合同,院裏10年內(nei) 拿出20個(ge) 品種供鐵研公司推廣轉化,對方承諾每年投入科研經費130萬(wan) 元。”他說:“轉化經營每一斤種子,院裏提取0.1元的成果轉讓費,每年也有近100萬(wan) 元的提成,可以大大緩解院裏科研推廣和生存困局。”
北京嘉農(nong) 的單一股東(dong) 上海益海企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於(yu) 2010年7月更名為(wei) 上海闊海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營業(ye) 執照顯示為(wei) 內(nei) 資企業(ye) ,但法人代表是穆彥魁。從(cong) 北京嘉農(nong) 的情況看,2009年2月設立時的法人代表是穆彥魁,2009年7月變更為(wei) 班彥芳,2009年10月又變更為(wei) 王巍。工商部門存檔資料顯示:穆彥魁同時是秦皇島市金海糧油工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班彥芳是該公司儲(chu) 運部經理,王巍是秦皇島金海特種食用油工業(ye) 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根據秦皇島金海工業(ye) 公司官方網站,兩(liang) 家公司均為(wei) 益海嘉裏在中國投資的企業(ye) 。
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這些企業(ye) 表麵上是內(nei) 資,但與(yu) 益海嘉裏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甚至是實際控製關(guan) 係。
動 向跨國巨頭加速向我產(chan) 業(ye) 上遊逼近
種業(ye) 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國際糧商也向產(chan) 業(ye) 上遊逼近,A D M、嘉吉等外資糧商已將觸角伸向中國山東(dong) 、河南等產(chan) 糧大省的“基層糧庫”。
2007年5月,世界排名第三的瑞士先正達種業(ye) 公司通過收購河北省三北種業(ye) 49%的股份,擁有了三北種業(ye) 豐(feng) 富的玉米種質資源和一係列優(you) 良的玉米品種,並可直接使用三北公司覆蓋全國20多個(ge) 省市的營銷網絡;2007年9月,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國利馬格蘭(lan) 種子公司通過旗下V H K公司,與(yu) 湖南隆平高科[27.45 -4.36%]第一大股東(dong) 長沙新大新集團合作,間接實現對隆平高科的實質性控製;2007年9月,拜爾以項目合作形式與(yu) 四川綠丹種業(ye) 有限公司、江西農(nong) 科種業(ye) 有限公司展開合作……
專(zhuan) 家認為(wei) ,進入21世紀,跨國種業(ye) 巨頭進入中國的速度明顯加快,雖然國家通過立法限製外資控股主要農(nong) 作物種子經營領域,但外資正以各種手段積極參與(yu) 中國市場的搶奪。種業(ye) 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國際糧商也向產(chan) 業(ye) 上遊逼近,豐(feng) 益國際、A D M、嘉吉等國際糧商開始涉獵國內(nei) 種子行業(ye) 。2009年,豐(feng) 益國際在黑龍江建立了大米加工廠,並與(yu) 當地農(nong) 戶簽訂水稻種植合同,嚐試訂單農(nong) 業(ye) ,直接將勢力範圍滲透到種植領域。A D M、嘉吉等外資糧商也已經將觸角伸向中國山東(dong) 、河南等產(chan) 糧大省的“基層糧庫”。
杜邦先鋒在中國種業(ye) 市場謀劃布局、搶灘登陸步伐尤為(wei) 引人注目,繼1998年在中國成立獨資育種機構之後,又先後與(yu) 2家中國的上市種子企業(ye) 成立合資公司,並於(yu) 2009年2月在其本公司的網站上披露“將在中國雲(yun) 南籌建第3家玉米種子公司”,如按照其規劃順利實施,先鋒公司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玉米主產(chan) 區黃淮海、東(dong) 北、西北、西南四個(ge) 主要市場的布局。據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碩士生導師程斐介紹,2002年末,先鋒公司與(yu) 我國最大玉米製種企業(ye) ———山東(dong) 登海種業(ye) [54.00 -5.10%]成立了合資公司,拉開了外資並購我民族種業(ye) 的序幕。2006年,先鋒公司與(yu) 甘肅敦煌種業(ye) [29.85 -5.15%]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種業(ye) ———先鋒海外有限公司。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一些企業(ye) 與(yu) 國外企業(ye) 合資後,名義(yi) 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術、高層管理人員等都掌握在外資手中,合資企業(ye) 實際由外資操控。外資在完成並購“排頭兵”企業(ye) 後,我種子產(chan) 業(ye) 中小企業(ye) 在外資擠壓下麵臨(lin) 嚴(yan) 重生存危機,幾乎沒有能力與(yu) 外資抗衡,而目前利馬格蘭(lan) 、益海嘉裏等跨國企業(ye) 已開始不滿於(yu) 幕後操控,加速滲透我國種業(ye) 的步伐已逐步走到了台前。
警 惕曲線進入的三種方式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目前外資曲線進入我國種業(ye) 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通過“代理人”注冊(ce) 公司進行並購;二是與(yu) 大專(zhuan) 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外資出錢獲取我研究成果和種質資源;三是外資花錢買(mai) 斷中方成果在國際上的專(zhuan) 利權。
北大荒[13.67 1.18%]種業(ye) 集團董事長薑占卿介紹說,目前世界上幾大種業(ye) 巨頭都已經進駐到中國,比如孟山都已經有3家企業(ye) 進入,他們(men) 很多都通過科研、育種的渠道介入,而國家在相關(guan) 方麵卻沒有政策限製。
他舉(ju) 例說,比如杜邦先鋒、先正達這樣,以共建或參股實驗室、研發中心的方式進入中國農(nong) 業(ye) 生物研究領域,並不需要像進入生產(chan) 經營領域一樣接受行政許可審批,但其對生物研究領域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覷。以國家作物分子設計中心為(wei) 例,這樣的科研實體(ti) 是國家轉基因重大專(zhuan) 項的承建單位,站在我國轉基因領域研究的最前沿,保障對這樣高端研發領域外資合作的引導和控製迫在眉睫。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益海嘉裏一方麵曲線並購我國種子企業(ye) ,另一方麵還在積極嚐試購買(mai) 一些國審品種,日前正在與(yu) 貴州省農(nong) 科院洽談“黔單24”的相關(guan) 事宜,對我國種業(ye) 已展開全麵介入。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益海嘉裏公司繞過我國法律監管,進入我國限製外商投資種業(ye) 領域的行為(wei) ,如不盡早加以製止而放任自流的話,一方麵將對如國際四大糧商等全球糧油企業(ye) 以及孟山都、先正達等全球種子企業(ye) 形成不良示範,效仿之下將逐漸侵占國內(nei) 種業(ye) 市場、大大削弱我國對自主糧食安全和種業(ye) 安全的控製能力;另一方麵,地方政府可能出於(yu) 局部利益支持或默許此類投資行為(wei) ,將形成對國內(nei) 種業(ye) 企業(ye) 投資獲取該地區優(you) 勢種業(ye) 資源的實質性障礙,與(yu) 國家希望國內(nei) 種子育繁推一體(ti) 化大企業(ye) 整合重組全國地方種業(ye) 資源、迅速做大做強的導向背道而馳,會(hui) 導致我國民族種業(ye) 迅速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實力成為(wei) 一句空話。
研發與(yu) 推廣脫節 缺乏核心競爭(zheng) 力
業(ye) 內(nei) 慨歎“沒有好品種,隻能淪為(wei) 人家的生產(chan) 車間!”
-“我們(men) 拿不到人家的技術,人家把我們(men) 的技術、成果不斷拿走,回過頭來再從(cong) 我們(men) 身上賺大錢。”
-“我們(men) 的研發與(yu) 推廣相脫節,大專(zhuan) 院校、科研院所有一些成果,但經常被外資以各種方式買(mai) 走,我們(men) 的企業(ye) 自身又缺乏研發投入能力,最終導致真正做市場的人沒有好品種,隻能跟著國外企業(ye) 走,淪為(wei) 人家的生產(chan) 車間!”
種業(ye) 安全事關(guan) 我國糧食安全命脈,針對外資繞開政策監管控股國內(nei) 種子企業(ye) 、加速向國內(nei) 種業(ye) 全麵滲透的苗頭,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既要合理利用外資加速我國種業(ye) 的發展,又要避免外資對種子產(chan) 業(ye) 形成實際控製的局麵,建議一方麵切實加強對外資進入種業(ye) 的監管,消除監管真空,另一方麵從(cong) 多角度探索建立產(chan) 業(ye) 安全審查機製,避免技術、資源流失。
隻負責生產(chan) 根本拿不到核心科研成果
敦煌先鋒每年銷售額超過億(yi) 元,公司還對外宣稱曾投資6000萬(wan) 當年就收回成本,但2008年敦煌先鋒在酒泉市的納稅額隻有100多萬(wan) 元,還不如幾家大的飯店,對地方財政貢獻十分有限。
我國引進外資的重要目的,是要提升國內(nei) 種子產(chan) 業(ye) 水平,但當前外資在這方麵的貢獻十分有限。美國先鋒公司與(yu) 敦煌種業(ye) 合資的企業(ye) 位於(yu) 甘肅省酒泉市,酒泉市相關(guan) 種子管理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敦煌種業(ye) 隻是先鋒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隻負責生產(chan) ,根本拿不到先鋒公司的核心科研成果。先鋒公司通常不允許參觀,如果沒有先鋒公司的人帶領,外人連廠區都進不去,更別說要學習(xi) 外企的管理經驗。敦煌先鋒每年銷售額超過億(yi) 元,公司還對外宣稱曾投資6000萬(wan) 當年就收回成本,但2008年敦煌先鋒在酒泉市的納稅額隻有100多萬(wan) 元,還不如幾家大的飯店,對地方財政貢獻十分有限。
甘肅省敦煌種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大和說,敦煌種業(ye) 之所以與(yu) 美國先鋒公司合作,就是因為(wei) 僅(jin) 靠敦煌種業(ye) 自身,根本研發不出能走向全國的品種。他認為(wei) ,種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在於(yu) 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品種,但由於(yu) 我國科研和生產(chan) 經營脫節,我國90%以上的企業(ye) 沒有研發能力,即使有研發能力企業(ye) 也投入不足。張世煌說,跨國公司用於(yu) 科研的投入一般占銷售額的10%左右,而我國大多數企業(ye) 的研發投入僅(jin) 占銷售額的2%左右,很多企業(ye) 主要靠購買(mai) 品種經營,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
“我們(men) 拿不到人家的技術,人家把我們(men) 的技術、成果不斷拿走,回過頭來再從(cong) 我們(men) 身上賺大錢。”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國家玉米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科學家張世煌說,實質上就是我國的種業(ye) 研發、推廣體(ti) 製造成的。研發與(yu) 推廣脫節,一旦核心技術被國外掌控,種子企業(ye) 隻能跟著國外企業(ye) 走,我國在種子行業(ye) 上將徹底失去話語權,屆時淪喪(sang) 的將不止是種子一個(ge) 產(chan) 業(ye) ,而是與(yu) 之相關(guan) 的下遊無數個(ge) 產(chan) 業(ye) ,糧食安全、國家安全將操控在國外手中。
外資種業(ye) 采取小規模進入以點帶麵
外資種業(ye) 采取小規模進入、各個(ge) 擊破、再形成合力的方式對國內(nei) 種業(ye) 展開包圍。而這種方式對我國種業(ye) 的殺傷(shang) 力是顯而易見的,不加以遏止就會(hui) 為(wei) 外資種業(ye) 以點帶麵、形成大規模優(you) 勢提供機會(hui) 。
專(zhuan) 家認為(wei) ,外資進入國內(nei) 種業(ye) 已經成為(wei) 事實,並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形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要避免外資對國內(nei) 種子產(chan) 業(ye) 形成實際控製的局麵,就要把握住種業(ye) 的兩(liang) 端,一端是種子的研發資源,一端是種子的市場經營資源。
吉林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丁萬(wan) 誌建議,首先,外資合作對象必須有國家力量。單純以追求利潤為(wei) 目標的企業(ye) ,在與(yu) 外資結合的時候,基本都是抱著“乘大船捕魚,收獲豐(feng) 且風險小”的心態,關(guan) 注點主要在合資能否帶來利潤,而對於(yu) 是否控製研發、生產(chan) 、營銷這些重要環節,是否確實將國際種業(ye) 巨頭的一流研發成果引入國內(nei) ,是否控製優(you) 秀資源的倒流這些事項並不關(guan) 心。他建議說:“國內(nei) 種子企業(ye) 可以與(yu) 外資合作,但必須讓外資拿品種、拿育種材料入股,品種必須歸合資企業(ye) 所有,否則這些企業(ye) 很 容 易 淪 為(wei) 外 資 控 製 國 內(nei) 種 業(ye) 的 工具。”
其次,限製外資開展多頭合作。由於(yu) 種業(ye) 的資本敏感度較高,較大規模的外資流入容易引起政府監管部門的注意,造成審批困難,因此以杜邦先鋒為(wei) 首的外資種業(ye) 采取小規模進入、各個(ge) 擊破、再形成合力的方式對國內(nei) 種業(ye) 展開包圍。而這種方式對國內(nei) 種業(ye) 的殺傷(shang) 力是顯而易見的,不加以遏止就會(hui) 為(wei) 外資種業(ye) 以點帶麵、形成大規模優(you) 勢提供機會(hui) 。
同時,控製科研院所與(yu) 外資的結合。國家以撥付科研經費來支持運轉的科研機構,不僅(jin) 具有公益性研究的功能,也通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專(zhuan) 項具備了向高端研發領域進軍(jun) 的能力,研究並形成了一部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國際種業(ye) 巨頭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投資共建實驗室、合作開發、支持課題研發經費等方式攫取了我國一流的研究成果,並將其觸角延伸到省級甚至市級的研究機構。
最後,還應切實加強外資進入種業(ye) 的資格審查,避免曲線進駐繞開監管。以利馬格蘭(lan) 進入隆平高科為(wei) 例,通過控股種業(ye) 公司的股東(dong) 方來進入種業(ye) 領域,同時進一步派駐董事等高管人員來影響並控製其經營管理,這類外資進入輕而易舉(ju) 地規避了審查,順利達到了控製的目的。
建議建立“安全審查機製”
外商投資的產(chan) 業(ye) 目錄裏麵,有一個(ge) 種業(ye) 類是限製投資的,但是具體(ti) 應該是一個(ge) 怎樣的審查方法,尤其是涉及到並購重組的時候應該怎樣審查,都沒有一個(ge) 明確的說法。
外資無論是幕後操控還是曲線控股國內(nei) 種子企業(ye) ,最終都是要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控製我國農(nong) 業(ye) 源頭的目的。專(zhuan) 家建議,國家下一步對外資在種業(ye) 領域的並購重組,知識產(chan) 權的獲取、購買(mai) 要建立產(chan) 業(ye) 安全審查機製,明確相關(guan) 的具體(ti) 的政策,規範與(yu) 外資的合作模式,各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種業(ye) 安全。
中國種子集團有關(guan) 人士認為(wei) ,目前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外資的合作,沒有一個(ge) 具體(ti) 怎樣審定的方法,相關(guan) 部門並沒有一個(ge) 類似外商投資的管理辦法或者審查辦法,發改委外商投資的產(chan) 業(ye) 目錄裏麵,有一個(ge) 種業(ye) 類是限製投資的,但是具體(ti) 應該是一個(ge) 怎樣的審查方法,尤其是涉及到並購重組的時候應該怎樣審查,都沒有一個(ge) 明確的說法。他們(men) 認為(wei) ,對於(yu) 外資的審查應該進行實質性的審查而不是形式上的審查,以利馬格蘭(lan) 進入隆平高科為(wei) 例,就沒有經過農(nong) 業(ye) 主管部門的審批,隻有當地商務部門的批準,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隆平高科間接地被利馬格蘭(lan) 所掌控。
包括利馬格蘭(lan) 、益海嘉裏,實際上都是通過“代理人”方式很簡單地避開了中國的監管。丁萬(wan) 誌分析認為(wei) ,跨國企業(ye) 與(yu) 國內(nei) 大專(zhuan) 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關(guan) 鍵要看這種合作是否建立在一個(ge) 平等的基礎之上,如果合作的同時國外企業(ye) 也輸入技術、資源,把他們(men) 的品種也拿來,這種合作與(yu) 交流有助於(yu) 促進共同進步,但目前都是國外把我們(men) 的技術、成果拿走,研究成熟後回過頭來再控製我們(men) 的市場。
他舉(ju) 例說,先鋒公司的先玉335就是例證,短短幾年時間如今已經占吉林省玉米播種麵積的一半以上,可以說既壟斷了技術又壟斷了市場,同時還攫取了暴利,所以今後科研單位在與(yu) 外資的合作中應建立一種安全審查機製,確保我國種業(ye) 的技術、種質資源安全。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種業(ye) 的管理涉及到農(nong) 業(ye) 部、發改委、商務部,要在真正意義(yi) 上建立起安全審查機製,必須各部門通力合作。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在對外資進行安全審查的同時,應大力扶持國內(nei) 民族種業(ye) 的發展,逐漸形成與(yu) 國外企業(ye) 對抗的能力,最終掌控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