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聯華和卡夫已經和解,但家樂(le) 福與(yu) 康師傅的對峙仍未塵埃落定。零供之間的矛盾與(yu) 博弈一直以來都很難達成平衡,終端賣場和供應商的矛盾一次次成為(wei) 輿論焦點。昨日,由中國供應商聯盟、中國供應商研究中心、中國代理商聯合會(hui) 以及零供網4家機構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北京)零供關(guan) 係座談會(hui) ”上,供應商稱,隻有互相團結一致才能抵製超市的高昂進場費。
供應商總結稱,供應商“各自為(wei) 戰”給了超市極大的優(you) 勢對供應商“各個(ge) 擊破”。目前各供應商之間缺乏團結,同一類別商品的供應商之間出現激烈的競爭(zheng) 。一些小品牌等待著機會(hui) ,一旦競爭(zheng) 對手退出某超市,這些品牌立刻“補位”。如此一來,超市對單個(ge) 品牌退出甚至缺貨毫不擔憂。供應商們(men) 提出,應結盟以改變自己的弱勢地位。
超市向供應商收取的各種費用是造成供應商們(men) 不滿的核心問題。一些供應商抱怨稱,超市莫名其妙地多出各種名目的費用,近幾年內(nei) 已逐漸形成業(ye) 內(nei) 默許的潛規則。超市商品的返點也從(cong) 最初的4.1%逐漸上漲到5%、12%、25%、30%,最近一段時間已高達40%-50%。供應商們(men) 表示,勢單力薄無法與(yu) 大賣場正麵抗衡,隻得默認了每一次的返點上漲。麵對高額的返點負擔,供應商稱,有時不得不提高商品零售價(jia) 以減輕負擔。如此一來,成本無疑向消費者轉嫁。
有些供應商向記者坦承,超市會(hui) 給每位采購員一定的“業(ye) 務量”,即通過手中的供應商資源獲得進場費、返點和促銷費等進賬。但一些業(ye) 務員資源不足,不能完成“業(ye) 務量”時,會(hui) 向供應商巧立名目收取“運營費用”,讓供應商買(mai) 單。如果供應商不想退出這家超市,往往會(hui) 選擇賄賂采購員或降低商品質量,節省生產(chan) 費用,這樣一來商品難免會(hui) “以次充好”。甚至有供應商爆料,自己在某超市裏已經賣了近一年的假貨,以保證盈利。
此外,一些超市的結算模式也令供應商感到頭疼。一位供應商透露,某超市與(yu) 其結算時,按照一個(ge) 店、一個(ge) 品牌、一份合同的模式進行,供應商也不得不在每次與(yu) 該超市結算時,要處理300多份合同的交易。
供應商們(men) 在會(hui) 上呼籲,希望零供雙方之間明確立規。在他們(men) 看來,2006年由商務部推出的《零售商與(yu) 供應商進貨交易管理辦法》目前幾乎已形同虛設,在零供雙方之間出現矛盾時,這部《辦法》很難成為(wei) 解決(jue) 的依據,僅(jin) 屬“參考資料”,因此迫切希望出台新的、權威的交易法可供零供雙方真正地解決(jue)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