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經過最近幾年發展,已經躍升至全球最大光伏產(chan) 業(ye) 製造基地,產(chan) 能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然而,由於(yu) 光伏產(chan) 業(ye) 嚴(yan) 重依賴國外市場,出口比例甚至高達90%,原材料也有一半來自國外,給整個(ge) 行業(ye) 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安定因素。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開發光伏產(chan) 業(ye) 的國內(nei) 應用市場已經是迫在眉睫。
我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光伏產(chan) 業(ye) 製造基地
記者從(cong) 不久前在天津舉(ju) 行的“濱海機遇--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從(cong) 2002年開始,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就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在過去5年裏,國內(nei) 太陽能電池年產(chan) 量從(cong) 139兆瓦增至近4000兆瓦。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司級巡視員王勃華說:“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光伏產(chan) 業(ye) 製造基地,全球最大的15家太陽能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中,就有10家來自國內(nei) 。”
目前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已經呈現出三個(ge) 特點:第一,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之上,積極走自主創新之路,充分利用國外市場要素,將產(chan) 業(ye) 發展融入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
多晶矽材料和製造設備,我國曾經完全依賴進口。但是,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通過引進國際技術與(yu) 人才,逐步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製造設備的國產(chan) 化率已經超過50%,在太陽能電池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與(yu) 此同時,日益成熟的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充分運用國外資金和人才兩(liang) 大市場要素,拓展海外市場,部分企業(ye) 還在海外設廠,為(wei) 產(chan) 業(ye) 的國際化運作奠定了基礎。
第二,加快行業(ye) 整合,形成協同發展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而實現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與(yu) 生產(chan) 成本的不斷降低。
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牢牢抓住西方國家發展綠色能源,以及產(chan) 業(ye) 成長期門檻較低的曆史機遇,迅速突破材料、市場以及人才發展瓶頸,短短幾年就打通了全產(chan) 業(ye) 鏈,形成了從(cong) 高純矽原材料、鑄錠、切片、電池封裝和係統集成等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規模迅速壯大,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成本大大降低。國產(chan) 太陽能電池成本的下降,也使得產(chan) 品在國際競爭(zheng) 中的優(you) 勢凸顯。
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呈現區域化、集群化,臨(lin) 近企業(ye) 之間形成產(chan) 業(ye) 鏈互補和經濟合作,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實現整體(ti) 提高。
從(cong) 光伏企業(ye) 的分布區域看,目前已有江蘇蘇錫常、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邢台-保定、江西新餘(yu) 、四川樂(le) 山-成都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帶。
光伏產(chan) 業(ye) “兩(liang) 頭在外”製約發展
作為(wei) 全球主要生產(chan) 國,我國生產(chan) 的光伏產(chan) 品有九成以上都會(hui) 出口到歐美國家。盡管產(chan) 品總量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但光伏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的發展前景並不樂(le) 觀,尤其在原材料生產(chan) 與(yu) 應用方麵,處於(yu) 相對滯後狀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理事長石定寰說:“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目前基本上是‘兩(liang) 頭在外’,主要原材料和市場均要依賴海外市場。”一方麵,國內(nei) 光伏產(chan) 品有九成出口,而多晶矽等重要原材料卻有超過五成要依賴進口;另一方麵,國內(nei) 光伏發電的總裝機量僅(jin) 有全球裝機總量的1%,與(yu) 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的強大產(chan) 能差距甚遠。
產(chan) 品嚴(yan) 重依賴出口,將會(hui) 使得產(chan) 業(ye) 發展過度依賴海外,國際市場的任何變動都將直接影響到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健康發展;同時,以國外需要為(wei) 導向的產(chan) 品生產(chan) ,將會(hui) 使其與(yu) 國內(nei) 的市場需求脫節。
原材料受製於(yu) 人,將給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以高純多晶矽為(wei) 例,原料長期受美、德、日公司壟斷,購買(mai) 價(jia) 格也要受對方製約,以上三國每年賺取的利潤高達三到四倍。
實際上,我國並非不需要光伏能源。中國有荒漠麵積在108萬(wan) 平方公裏左右,如果按1平方公裏麵積可安裝100兆瓦光伏陣列計算,每年可發電1 .5億(yi) 度。僅(jin) 開發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發出相當於(yu) 中國2003年全年的耗電量。光伏發電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將緩解我國日趨緊張的能源供給,成為(wei) 中國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支柱。
三方麵入手推動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
為(wei) 推動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真正實現“以我為(wei) 主”,從(cong) 而對國內(nei) 低碳和新能源建設作出貢獻,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從(cong) 三方麵入手來推動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
第一,政府相關(guan) 部門在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初期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光伏發電進入民用領域,使“平價(jia) ”上網成為(wei) 可能。
石定寰認為(wei) ,各種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最穩定,對自然資源消耗也是最低的。從(cong) 長遠看,國內(nei) 市場缺失終究將限製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正在對技術研發等方麵進行投資,從(cong) 而為(wei) 將來的國內(nei) 應用做準備,但必須要有穩定的政策保證這些投資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
目前,國內(nei) 光伏發電成本仍在1元以上,其經濟性仍難以體(ti) 現。政府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大“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工程”實施力度,將有利於(yu) 未來兩(liang) 年國內(nei) 光伏市場的開拓。
第二,盡快製定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統一標準,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協助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
國內(nei) 目前還沒有一個(ge) 統一的光伏產(chan) 業(ye) 國家行業(ye) 標準和檢測機構,國外光伏產(chan) 品進入我國市場,不需要進行任何機構的監測,但我國光伏產(chan) 品進入歐美市場卻要經過嚴(yan) 格的監測,並取得認證資格,導致我國光伏產(chan) 品在國際上的競爭(zheng) 力明顯降低。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光伏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趙玉文認為(wei) ,認證不僅(jin) 是規範行業(ye) ,還可以起到保護國內(nei) 公平市場競爭(zheng) 環境的作用。
第三,光伏企業(ye) 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核心競爭(zheng) 水平,實現產(chan) 品賣點和成本優(you) 勢的雙重回報。
在過去10年裏,美國崛起的光伏企業(ye) 隻有15到20家,但每家都有獨特的技術。國內(nei) 隨著光伏產(chan) 業(ye) 技術門檻地不斷降低,有上百家光伏企業(ye) 一擁而上,但由於(yu) 大都集中在產(chan) 業(ye) 鏈門檻最低的封裝環節,重複建設現象突出,企業(ye) 普遍缺乏核心競爭(zheng) 力,容易受原材料、市場價(jia) 格等外在因素影響,抵禦風險能力較差。
業(ye) 內(nei) 人士呼籲,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要集中力量在利潤最高的技術核心層麵下工夫,構建充滿活力的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重視產(chan) 品、技術、人才、經營、融資的有效創新,企業(ye) 之間要加強技術交流與(yu) 合作,確保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