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八達通資料外泄事件的警示
文_吳木鑾
7月底8月初,香港輿論聚集於(yu) 八達通事件。街坊們(men) 用八達通事件教育孩子們(men) 處事的原則,宗教組織的工作人員也以八達通總裁的“講大話”來說明人性的醜(chou) 陋。為(wei) 何一件普普通通的個(ge) 人隱私外泄事件會(hui) 得到和香港政改等量的圍觀?一方麵是“愛之深、恨之切”,香港人對八達通的鍾情現在已被欺騙所替代;另一方麵,當人們(men) 生活富足之後,個(ge) 人隱私的保護就顯得極為(wei) 重要。因此,許多香港市民說,被出賣了個(ge) 人資料就像是被一個(ge) 親(qin) 朋好友騙了錢財一樣。
八達通是香港文明的載體(ti) 之一。許多香港文化人甚至認為(wei) 八達通的快捷與(yu) 香港廉署治下的官員廉潔度一樣,都體(ti) 現了香港的文化不同層麵。手持一張八達通,坐地鐵和巴士可以暢通無阻。八達通還可以用於(yu) 超市購物,還可以在食堂買(mai) 飯。八達通的連通功能讓許多身處發達社會(hui) 的外國人很是吃驚和羨慕。不過,在享受這些便利的同時,香港人被商業(ye) 推銷電話的騷擾程度可謂首屈一指。在與(yu) 家人共進晚餐,突然一通冗長的促銷電話讓談話人極為(wei) 生氣。而在與(yu) 公司同事開會(hui) 時,推銷電話也會(hui) 不期而至,讓人尷尬之極。
八達通私隱資料泄露事件以八達通總裁陳碧鏵8月4日辭職為(wei) 果,不過,關(guan) 於(yu) 私隱保護的爭(zheng) 論還沒有結束。一項統計表明,高達八成六的受訪香港市民對八達通事件感到“非常憤怒”或“有些憤怒”。許多人對八達通公司總裁的表現極為(wei) 不滿,認為(wei) 誠信問題比出售私隱資料一樣嚴(yan) 重。有些市民甚至認為(wei) 香港立法會(hui) 應該啟動專(zhuan) 項調查。
“八達通”的誠信是如何破產(chan) 的?
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5月下旬,香港私人隱私專(zhuan) 員公署吳斌表示要主動調查八達通如何使用個(ge) 人資料。6月中,有市民發現八達通條款中有可以將私人資料作為(wei) 商業(ye) 推廣的資料。7月7日,八達通公司行政總裁陳碧鏵對外宣稱八達通無出售個(ge) 人資料。在陳總裁記者會(hui) 後兩(liang) 日,香港一家保險公司的前雇員披露,他們(men) 當時就持有八達通公司轉售的個(ge) 人資料用於(yu) 商業(ye) 推銷。之後陸續有各種傳(chuan) 言說八達通公司出售資料的對象絕不僅(jin) 是這一家保險公司。於(yu) 是,在此後立法會(hui) 議員麵前,陳碧鏵為(wei) 自己原先的說法打圓場。那就是,當時自己對“出售資料”的定義(yi) 與(yu) 外界不一致。也就是她認為(wei) 是將客戶“資料轉移”而不是“出售”給其他公司。就是這種看似高超的公關(guan) 技術引來香港人的更大不滿。有些市民在網絡論壇上說,如果出售燒鴨的老板娘也說賣燒鴨不是賣,而是轉移物料,那麽(me) 整個(ge) 香港商業(ye) 體(ti) 係的用語都得進行重新修訂,政府征稅法規也得進行重新起草。
不過,陳碧鏵此後的防線被逐步攻破。她承認八達通公司出售客戶資料給6間公司,而且還因此賺取了4400萬(wan) 元港幣。事後有人披露,從(cong) 電訊行業(ye) 起家的陳碧鏵很早就看中了公司擁有的數據庫。她對其他人說,香港最全的個(ge) 人資料數據庫就在八達通公司。現在市麵流通的八達通卡或者相關(guan) 產(chan) 品超過2000萬(wan) 張,有超過9000個(ge) 零售店可用八達通付款。如果八達通將個(ge) 人資料和零售店中所載個(ge) 人購物偏好等信息出售,將是贏利極高的生意。這個(ge) 贏利模式除了簡單的將資料出售給保險公司外,八達通公司還可以從(cong) 完成交易的保單中獲取一定的傭(yong) 金。而市場調查公司如果要做各種調查,八達通公司就可以將問卷發給用戶,據此收取一定的回報。基於(yu) 這種贏利模式,當然也包括其他經營方法,八達通公司的年利潤在近三四年間擴張相當厲害。2006年公司的利潤是7000多萬(wan) ,3年之後就是1.5億(yi) 左右 。
從(cong) 合同上說,八達通公司的轉售行為(wei) 並不一定違法。但是,這個(ge) 所謂的合法是建立在各種近似欺詐的手法上的,關(guan) 鍵的問題在於(yu) 客戶是否同意轉售個(ge) 人資料。申請表格上方有一段申請人聲明,不過字體(ti) 特別小。此後還有一整頁也是字體(ti) 特別小的文字,用於(yu) 補充說明轉售的可能。而如果客戶不希望被轉售,需要親(qin) 自去致電八達通公司熱線或者書(shu) 麵告知該公司。
這可以說是另類的港式法律。雖然律師咬文嚼字地界定各種法律風險,力圖讓八達通公司不受客戶控告,同時公司又想方設法將文字弄得視覺模糊,以此蒙騙過關(guan) 。難怪有香港市民說,這種合同要拿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從(cong) 香港立法會(hui) 議員掌握的資料來看,出賣公司客戶的行為(wei) ,八達通事件僅(jin) 為(wei) 冰山一角。許多電訊公司也同樣出售客戶資料給其他人。一位陳姓議員稱,曾有市民向他投訴在電訊公司開戶後,就先接到與(yu) 電訊公司有關(guan) 係的一家房地產(chan) 公司的商業(ye) 電話。香港私隱專(zhuan) 員公署還披露,有兩(liang) 家銀行也涉及違規出售資料問題。香港立法會(hui) 議員湯家驊指出,應該將私人機構濫用客戶資料、出售圖利,界定為(wei) 刑事犯罪。如果有這樣的立法後,商業(ye) 機構才會(hui) 引以為(wei) 戒。
國企的罪過?
八達通事件中,人們(men) 對國有企業(ye) 的公司管治提出質疑:有官府衙門背後撐腰,企業(ye) 是否更敢於(yu) 違規?香港政府擁有香港鐵路約77%的股權,同時還擁有九廣鐵路的100%股權。而港鐵和九廣鐵路一共持有八達通79.5%的股權。因此,香港政府是八達通的間接大股東(dong) 。因此,許多香港市民把八達通這種膽大行為(wei) 怪罪於(yu) 政府。更具體(ti) 的指控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陳家強局長、房屋局鄭汝樺局長均為(wei) 港鐵董事局成員,為(wei) 何就八達通出售資料一無所知?
應對市民的質疑,香港政府做出回應:八達通公司雖然每年都會(hui) 向港鐵公司的董事局匯報公司的財務及商業(ye) 運營狀況。不過,這種報告一般不涉及具體(ti) 商業(ye) 操作細節及個(ge) 體(ti) 項目。政府在獲悉八達通事件後第一時間要求港鐵及九鐵盡力配合相關(guan) 的調查,因此政府不存在袒護和失職問題。
為(wei) 了讓市民對事件沒有進一步的疑慮,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對八達通提出五點改進要求:一是妥善處理公司管理層及管治問題,重建公眾(zhong) 信心;二是確保搜集的個(ge) 人資料為(wei) 必需;三是盡快刪除不必要資料;四是八達通公司要合理處置出售個(ge) 人資料所得利潤;五是要向外交待公司日後的業(ye) 務方向。
而香港行政會(hui) 議召集人梁振英則認為(wei) 香港保障個(ge) 人私隱很急迫。許多公司出台的消費合同,字體(ti) 都是又小又密。因此相關(guan) 部門要考慮如何處理的問題。
不過,也有地區議員表示,以經營公用事業(ye) 為(wei) 主的許多國企都難改服務差和公司治理差的問題。比如2008年,九龍巴士公司向政府申請加價(jia) 高達9%,遠超過當時的經濟通脹率。而2009年九巴獲利高達13億(yi) 元。最近九巴又要求加價(jia) 8.6%。該議員稱,這完全是“獅子開大口”。不過,在市場競爭(zheng) 激烈的香港,也隻有這種準國企才敢這麽(me) 做。
絕對壟斷之下的濫權行為(wei)
八達通曾是香港的驕傲。八達通公司將其產(chan) 品引入內(nei) 地,還進軍(jun) 過歐洲大陸。而在香港,八達通除了在衣食行方麵有優(you) 勢外,還積極介入香港中小學校的管理。香港已有180家學校使用八達通作為(wei) 學校點名係統;學生還可以用八達通支付複印費、登記借閱圖書(shu) 等等。不過令人憂慮的是,八達通利用其市場地位,在近年還采取了捆綁式的經營手法。許多香港鐵路開發的商品房是用八達通作為(wei) 小區的通行證。而在八達通事件後,許多市民要求取消個(ge) 人資料都無法獲得批準。因此,市民的出行全部反映到八達通公司的數據庫中。這相當於(yu) 一個(ge) 不用監控器的超級監控設施。
八達通事件對內(nei) 地的啟示有三點。在我國的消費者保護權益法規日益增多的時候,許多商家利用法律漏洞製定一些可致消費者於(yu) 弱勢地位的條款。一旦進入法院審查,雖然有些極為(wei) 不公平條款可能得到撤銷,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商家可能是永遠的贏家。而許多商家提供的消費者合同也是用細小字體(ti) 排版,不僅(jin) 讀起來費力還相當費時,消費者可能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不公平條約。
現實中還要平衡提高民眾(zhong) 生活便利度和個(ge) 人隱私。內(nei) 地許多城市也在發展可以集公共交通消費和其他消費於(yu) 一體(ti) 的各種代幣卡。在運營公司掌握大量客戶資料的時候,保險等類型的公司完全有可能上門要求購買(mai) 客戶資料。即使客戶資料不是出售給其他商家,無意的外泄也將給客戶帶來極大的麻煩。因此,地方人民代表大會(hui) 應該盡早立法,要求運營公司加強保護這些資料,同時禁止進行商業(ye) 出售。
八達通事件暴露出來最嚴(yan) 重的問題莫過於(yu) 絕對壟斷。一些香港人認為(wei) ,八達通的壟斷與(yu) 微軟的壟斷有相似之處,主要靠技術和市場份額累積而成。不過,與(yu) 微軟不同的是,八達通公司有國資的背景。重大私隱泄露事件與(yu) 國企的軟約束有一定的關(guan) 係。對內(nei) 地而言,八達通教訓是值得吸取的。大量國有背景的電訊公司擁有超凡的市場地位,同時還擁有官方資源,因此即使違規事件發生,也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香港市民呼籲出台反壟斷法。估計內(nei) 地也需要一些更有效的反壟斷法規。
(作者為(wei)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
(責任編輯:高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