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府部門頒布了不少影響中國零售業(ye) 發展的宏觀政策,有的已經在去年開始實施,有的則醞釀在今年出台。從(cong) 繼續擴大消費,擴大“下鄉(xiang) ”工程,到力拓“農(nong) 超對接”擴大試點,到增加農(nong) 產(chan) 品[17.23 -2.27%]自給率以穩定物價(jia) ……這些政策將會(hui)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甚至更長時間持續影響北京商業(ye) 。從(cong) 中,零售企業(ye) 能夠研判未來宏觀政策走向,緊跟政策步伐,找準發展方向。
1. “下鄉(xiang) ”工程持續深化
2010年我國擴大消費政策今年將繼續深化。繼“家電下鄉(xiang) ”、“汽車下鄉(xiang) ”之後,去年還推出了“建材下鄉(xiang) ”、“信息下鄉(xiang) ”和“寬帶下鄉(xiang) ”。
“寬帶下鄉(xiang) ”是指借助於(yu) “電腦下鄉(xiang) ”的東(dong) 風,大力推進信息下鄉(xiang) ,為(wei)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農(nong) 民增收致富、提升農(nong) 民生活質量而搞好相應服務。“寬帶下鄉(xiang) ”是利用“家電下鄉(xiang) ”國家相關(guan) 補貼政策,做好做足電信寬帶優(you) 惠促銷文章,使農(nong) 村寬帶市場迅猛拓展,為(wei) 農(nong) 民提供適應需求的寬帶產(chan) 品,讓“電腦下鄉(xiang) ”的受益者們(men) 充分享用。“寬帶下鄉(xiang) ”是以優(you) 化農(nong) 村寬帶網絡,積極做好農(nong) 民寬帶上網應用的社會(hui) 服務。
“信息下鄉(xiang) ”以基礎電信企業(ye) 為(wei) 實施主體(ti) ,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部門,以縣鄉(xiang) 村三級信息服務網點為(wei) 運作體(ti) 係,以農(nong) 村通信網和業(ye) 務平台為(wei) 信息傳(chuan) 遞手段,重點開展農(nong) 村信息服務網點建設和適農(nong) 信息內(nei) 容開發兩(liang) 方麵工作,實現信息內(nei) 容、信息服務和信息終端進鄉(xiang) 入村。力爭(zheng) 年內(nei) 在全國1萬(wan) 個(ge) 鄉(xiang) 鎮完成信息下鄉(xiang) 工作。完成的標準是實現“四個(ge) 一”,即一鄉(xiang) 建一個(ge) 信息站;一村建一個(ge) 信息點;一鄉(xiang) 建一個(ge) 信息庫;一村建一個(ge) 農(nong) 副特產(chan) 品信息欄目。
2010年3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住當前農(nong) 村建房快速增長和建築材料供給充裕的時機,把支持農(nong) 民建房作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重大舉(ju) 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xiang) ”,鼓勵農(nong) 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雖然年初沒有明確文件,但是建材企業(ye) 也紛紛開始了向農(nong) 村市場邁進的步伐,並把支持農(nong) 民建房作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重大舉(ju) 措。11月份,“建材下鄉(xiang) ”啟動試點工程。
2. 《市場流通基本法》醞釀出台
麵對市場流通和國內(nei) 貿易領域,到目前為(wei) 止一直尚未形成一個(ge) 明確清晰的市場流通法律體(ti) 係。所以商務部也正在醞釀推動一部《市場流通基本法》,旨在係統規範市場流通體(ti) 係。
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市場流通基本法是整個(ge) 流通業(ye) 法律體(ti) 係的一個(ge) “基石”,意味著市場流通業(ye) 法律體(ti) 係中缺位已久的“基石”終於(yu) 有望被夯實。據悉,商務部條法司目前正著力醞釀製定市場流通業(ye) 的基本大法,已連續召開數次戰略專(zhuan) 家小組研討會(hui) 、征求製定意見並開始著手起草《市場流通基本法》草案。
《市場流通基本法》的製定毫無疑問對流通業(ye) 具有重大意義(yi) 。此法製定出台也將是確立國內(nei) 流通服務業(ye) 產(chan) 業(ye) 地位的首部基本大法。
有專(zhuan) 家指出,當前流通業(ye) 亟待轉型,提高流通效率。如何從(cong) 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發展是當前流通業(ye) 的當務之急。2001-2005年,零售企業(ye) 憑借跑馬圈地的擴張使增長幅度保持在54%的水平,而這幾年整個(ge) 連鎖的發展卻因為(wei) 擴張放緩而“走下坡路”。
3. 五項措施擴大消費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中,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提出,商務部重點在擴大熱點消費、擴大農(nong) 村消費、擴大服務消費、擴大循環消費和擴大信用消費這“五大消費”中下功夫。
落實直接拉動消費的政策,促進熱點消費。熱點主要是圍繞汽車和家用電器這兩(liang) 項來培育消費熱點,繼續執行、落實家電下鄉(xiang) 的政策,汽車摩托車下鄉(xiang) 的政策,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還有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和小排量購置稅按7.5%征收;擴大農(nong) 村消費,即是指完善農(nong) 村和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的建設。去年的目標是要建設10萬(wan) 個(ge) 農(nong) 家店,要建設1500-2000個(ge) 配送中心,配送率達到50%;完善城市生活服務業(ye) 體(ti) 係,提升服務消費。要繼續加強家政服務體(ti) 係的建設,如要繼續實施“早餐工程”,加大社區標準化菜市場的改造力度,集中改造一批社區菜市場,還要開展放心肉服務體(ti) 係建設和新型流通模式等試點工作;推進綠色低碳流通模式發展,擴大循環消費。積極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ti) 係的建設,建設區域性的集散市場,大力發展舊貨市場;健全金融擔保和信用保險機製,擴大信用消費。支持中小商貿企業(ye) 信用保險和融資擔保,改進辦法、完善機製,防範和分擔風險,重點擴大信用消費的規模,推動信用消費的發展。
4. 醫藥流通業(ye) 兼並獲支持
為(wei) 進一步落實全國藥品流通行業(ye) 管理工作會(hui) 議精神,商務部於(yu) 2010年2月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2010年藥品流通行業(ye) 管理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製定行業(ye) 發展規劃,健全藥品流通體(ti) 係;加強行業(ye) 指導,發展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
此外,商務部上半年還製定出台了《2010-2015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ye) 發展規劃綱要》,加強對地方藥品流通行業(ye) 發展規劃的指導。要積極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按照規劃審批藥品批發、零售企業(ye) 。同時要充分發揮現有流通網絡資源的作用,完善藥品流通體(ti) 係網絡,不斷提高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的藥品供應能力。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做好製定當地發展規劃的先期調查研究工作,重點了解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進展情況、藥品流通行業(ye) 狀況、城鎮和住房建設改造規劃、社區商業(ye) 形態布局、人口密度及群眾(zhong) 購藥需求和醫療保險製度建設狀況等情況,為(wei) 製定本地藥品流通行業(ye) 發展規劃做好充分準備。
5. 擴大“農(nong) 超對接”試點
商務部和農(nong) 業(ye) 部在聯合召開全國農(nong) 超對接的現場會(hui) 上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大力發展“農(nong) 超對接”,力爭(zheng) 大中型城市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超市銷售比重達到30%,這一數字也是目前超市銷售比重的一倍。
在本輪平抑物價(jia) 的調控措施中,通過減少流通環節達到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成本的“農(nong) 超對接”起到了關(guan) 鍵的作用。未來5年,將支持超市和合作社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添置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並與(yu) 財政部門配合,提高支持標準,加大對農(nong) 超對接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同時在稅務部門的協作下,研究采取核定扣除農(nong) 產(chan) 品進項稅等辦法,落實抵扣政策;並與(yu) 農(nong) 業(ye) 部門合作,農(nong) 超對接活動從(cong) 臨(lin) 時性擴大到長期性對接、從(cong) 省內(nei) 擴大到跨區域對接、從(cong) 長貯存期產(chan) 品為(wei) 主擴大到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全麵對接;與(yu) 金融機構合作,加大對冷鏈物流中心的信貸投入,運用供應鏈融資、抵押貸款等方式,解決(jue) 融資難問題;並協調超市,進一步降低和規範農(nong) 產(chan) 品進場費及攤位費。
截至目前,全國28個(ge) 省(區、市)開展了農(nong) 超對接,涉及十多類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業(ye) 部直接幫扶2000多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實現“農(nong) 超對接”,引導1.1萬(wan) 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與(yu) 超市直接建立了產(chan) 銷關(guan) 係。
6. 網店實名製強化信用監管
工商總局於(yu) 2010年5月公布了《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guan) 服務行為(wei) 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yu) 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規定通過網絡從(cong) 事商品交易及有關(guan) 服務行為(wei) 的自然人,應當向提供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的經營者提出申請,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
據權威專(zhuan) 家解讀,在《辦法》發布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guan) 服務行為(wei) 監管中主要發揮三方麵監管作用,首先就是對信用的監管。目前影響網絡商品交易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信用體(ti) 係的缺失,此次《辦法》也將信用監管作為(wei) 主要監管措施和手段;其次是網絡信息化的監管。網絡商品交易是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產(chan) 生的新型交易活動和方式,監管好網絡商品交易行為(wei) 必須緊緊抓住網絡信息技術這個(ge) 環節;最後是全國一體(ti) 化的監管。網絡商品和服務交易有著明顯無地域限製的特征,所以為(wei) 了更好監管必須以網絡信息化為(wei) 手段和依托,實行全國聯網一體(ti) 化監管,通過全國一體(ti) 化監管的措施和手段實現監管目標。
7. 家電以舊換新增加實施省市
2010年6月3日,商務部、財政部、環保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家電以舊換新推廣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推廣實施期延長至2011年12月31日,在原有的9個(ge) 試點省市基礎上,增加19個(ge) 實施省市。
《方案》中稱,實行家電以舊換新的品種依舊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五類。有些電器賣場在此基礎上實施了手機等小型電器以舊換新。補貼標準為(wei) 家電補貼按新家電銷售價(jia) 格的10%,設最高補貼限額,與(yu) 之前的補貼政策按照家電種類的補貼方式有所改變。另外,中標家電回收企業(ye) 及家電拆解處理企業(ye) 也可享受相關(guan) 補貼。據家電以舊換新管理信息係統顯示,本地家電企業(ye) 美的、格蘭(lan) 仕、誌高、海信科龍[5.18 0.00%]都是中標企業(ye) 。
據商務部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5月23日,家電以舊換新銷售新家電已突破500億(yi) 元,共銷售1312.8萬(wan) 台各類家電,回收舊家電1387.5萬(wan) 台。2010年3-5月的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環比增加21%。
8. 一體(ti) 化冷鏈物流將實現
“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一體(ti) 化冷鏈物流體(ti) 係有望未來幾年在我國實現。2010年7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冷庫總容量將在現有880萬(wan) 噸的基礎上增加1000萬(wan) 噸,將建成一批效率高、規模大、技術新的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核心企業(ye) ,初步建成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服務體(ti) 係,使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0%、36%以上,流通環節產(chan) 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這也是我國冷鏈物流行業(ye) 首個(ge) 發展規劃,也是鼓勵民資“新36條”發布後,針對物流行業(ye) 的首個(ge) 配套性文件。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規劃》的出台,不僅(jin) 利好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保障消費安全,還將推動物流行業(ye) 的投資體(ti) 製變革。
但是,業(ye) 內(nei) 人士擔憂,自建冷藏倉(cang) 庫等需要短期內(nei) 大規模投入,將給企業(ye) 帶來一定資金壓力,這部分投入可能會(hui) 通過產(chan) 品價(jia) 格的提高轉嫁給消費者。
9. 零售業(ye) 節能將獲扶持
2010年9月7日,商務部商貿服務司司長邸建凱在商務部首次發布《2010年中國零售業(ye) 節能環保綠皮書(shu) 》時表示,商務部將製定出台相關(guan) 扶持政策引導零售業(ye) 節能工作的推進,同時將通過政府專(zhuan) 項基金形式帶動企業(ye) 增加對節能設備及管理技術的投入。
零售業(ye) 與(yu) 其他行業(ye) 相比,效益不高,行業(ye) 平均純利為(wei) 1%,讓企業(ye) 自己拿錢投資非常不易,要通過政策引導企業(ye) 技術改造增加投資,將企業(ye) 節能效果和獎懲政策結合,形成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企業(ye) 節能機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據了解,目前政府已出資進行補貼,未來還將加大投入。
我國大型零售企業(ye) 的水電費是僅(jin) 次於(yu) 人力資源和房租的第三大成本,占總支出費用的10%-30%,比發達國家同類商場高出2-3倍。因此,推進零售業(ye) 節能減排不僅(jin) 能直接減少企業(ye) 成本、成為(wei) 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有利於(yu) 提升企業(ye) 市場競爭(zheng) 力。要引導企業(ye) 生產(chan) 節約環保型商品,實行“適度包裝”和“綠色包裝”,自覺以節能、節水、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為(wei) 重點,建立“綠色GDP”的概念。
10. 農(nong) 產(chan) 品自給穩定物價(jia)
2010年11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穩定消費價(jia) 格總水平保障群眾(zhong) 基本生活的通知》(以下簡稱“國16條”)控製物價(jia) 上漲的措施,隨後北京農(nong) 副產(chan) 品市場出現價(jia) 格穩定、供應充足的發展態勢。為(wei) 繼續保持農(nong) 副產(chan) 品市場的良性發展,北京市政府專(zhuan) 門出台12項措施穩定物價(jia) ,其中包括強化價(jia) 格監測、落實價(jia) 格補貼、加強區域合作、鞏固“農(nong) 超對接”成果等方麵。
“國16條”出台主要目的是為(wei) 加大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和降低流通成本。此次穩定物價(jia) 和保障中低收入群體(ti) 基本生活的措施涉及16個(ge) 方麵,穩定物價(jia) 則主要從(cong) 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降低流通成本以及價(jia) 格監督方麵入手,並重申“菜籃子”市長負責製。
這一政策在頒布之後對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的調控初顯成效。北京糧油、蔬菜批發市場的數據顯示,農(nong) 產(chan) 品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降價(jia) ,但超市等零售終端的降價(jia) 尚不明顯。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麵積有所擴大,特別是蔬菜,供應有充分保障,但北京對外依存度比較高,“下一步北京首先要提高自給率,還要提高資源掌控力度,例如在外地投資建設北京的生產(chan) 基地掌控蔬菜資源,調控市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