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歲末,中國電影繼續高歌猛進。然而,全國的電影市場是否都這樣紅火?本報記者近日實地采訪後發現,各地電影市場出現冷熱不均現象,特別是一些縣的電影市場還是空白。此外,資源分配不均衡、敘事能力不足等問題也不容忽視,要從(cong) 電影大國邁進電影強國,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天,本版刊登這份調查報告,與(yu) 讀者一起探討中國電影的喜與(yu) 憂。
上海
賀歲檔一天賣一周票房
本報記者 曹玲娟
“要不我們(men) 元旦再來看吧。”一對情侶(lv) 互相安慰著離開影院售票處。12月26日15時許,記者來到位於(yu) 上海浦東(dong) 八佰伴的新世紀(22.80,-0.20,-0.87%)影城,電子售票屏滿屏幾乎都是“滿場”(見圖①)。當天要看《讓子彈飛》的話,得等到7個(ge) 小時以後。
記者看到,50元一張的《讓子彈飛》最早也得等到晚上22時30分;《非誠勿擾2》同樣一票難求,60元一張的晚上23時才能看到,120元一張的可以提前到18時20分。有些觀眾(zhong) 已是數度撲空,隻能感慨一票難求。
賀歲檔來臨(lin) ,新世紀影城隻是上海電影市場的一個(ge) 縮影。截至12月26日,上海的電影票房創造了兩(liang) 個(ge) 新的曆史紀錄——25日,上海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聯合院線票房突破1000萬(wan) ,達到1083萬(wan) ;該周,票房預計將高達4500萬(wan) 以上。“今年我們(men) 最差的一天票房才60幾萬(wan) ,可見落差之大。可以說,賀歲檔的票房,一天相當於(yu) 一周,一周相當於(yu) 一個(ge) 月。”上海聯合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感慨。
據分析,滬上賀歲檔的火爆無外乎幾個(ge) 原因:中國人習(xi) 慣安排一些年終突擊消費,包括文化消費;不少影院推出的套票、會(hui) 員券等,一般都需要在年底前用完;此外,製片方、發行方已經十分重視賀歲檔,推出不少重點影片。
但賀歲檔的紅火,並不意味著新增了多少觀眾(zhong) 。“真實狀況肯定是兩(liang) 級分化,有的人還是好幾年沒看電影了,有的人說不定每周看幾場。城市比農(nong) 村要熱,年輕人比中老年熱,這個(ge) 狀況暫時不會(hui) 改變。”吳鶴滬強調,現在賀歲檔的火爆,主要還是因為(wei) 這段時間,“放映的電影更好看,人們(men) 來影院的頻率更高,而不是真能新增多少看電影的人。”
重慶
票房連續兩(liang) 年增七成
本報記者 劉誌強
“今年賀歲檔電影重磅連連,但無論從(cong) 票房走勢還是觀眾(zhong) 反映來看,最受觀眾(zhong) 熱捧的還是《讓子彈飛》。”UME影城重慶地區宣傳(chuan) 負責人林潔告訴記者,重慶觀眾(zhong) 對川話版的《讓子彈飛》更加情有獨鍾。12月16日《讓子彈飛》剛剛上映時,普通話版和川話版的放映場次比例基本是1∶1。3天後,根據市場反映,UME影城將川話版的放映場次比例提高到90%(見圖②),一直持續至今。
12月25日,在UME影城江北店,觀眾(zhong) 黃先生告訴記者,川話版電影很少,有這麽(me) 一部出來,肯定會(hui) 選擇來看。黃先生說,電影對白全部采用四川話,別有一番味道,“瓜娃子”、“走起”、“啷個(ge) 整”等方言詞匯讓觀眾(zhong) 感覺很親(qin) 切,130分鍾下來還意猶未盡。
家住北碚區的陳大媽則是跟著兒(er) 子一家三口來的影城,他們(men) 要看的是《非誠勿擾2》。已經退休的陳大媽說,平日在家也會(hui) 約上一兩(liang) 個(ge) 老姐妹一塊看電影,前段時間《趙氏孤兒(er) 》和《讓子彈飛》剛上映,就都跑去看了,“平時白天電影院人很少,票不像周末這麽(me) 緊俏。”
數據顯示,2008年重慶地區電影票房收入1億(yi) 元,2009年是1.7億(yi) 元。截至今年11月份,這一數字已接近2.6億(yi) 元,預計全年能達到2.8億(yi) 元,連續兩(liang) 年增幅在70%左右,看電影已經逐漸成為(wei) 山城人民娛樂(le) 休閑的重要方式。
據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電影事業(ye) 發展處楊豔分析,2010年重慶電影市場票房大幅度增加有多方原因。首先是影城增多,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50家影院233塊銀幕;二是群眾(zhong) 的觀影消費需求有所提升;三是國內(nei) 的電影製作水平日益提高。
湖南株洲
一家影院擁有10萬(wan) 會(hui) 員
本報記者 侯琳良
12月27日17時,湖南株洲市千金電影城。
在一樓和四樓的兩(liang) 個(ge) 售票窗口,人還不是很多(見圖③),但在四樓會(hui) 員中心售票處,電話響個(ge) 不停。售票處上方的電子顯示屏滾動公布著當天放映的電影場次和價(jia) 格,21時以前的場次都標識著“滿”字。
當天晚上,要放映的主要是《非誠勿擾2》和《讓子彈飛》等。“《非誠勿擾2》21時以前的票都已售完,22時以前的隻有第一排和第二排的;《讓子彈飛》23時以前的票都賣完了。”影院值班經理郝玉說。
影院總經理何香蘭(lan) 介紹,影院有7個(ge) 廳、855個(ge) 座席,今年截至目前觀影人次已達80多萬(wan) ,票房收入超過2100多萬(wan) 元。“最受歡迎的還是口碑好的大片。”
她說,每年3月份和4月份是淡季,影院就會(hui) 主動走出去,到社區和學校做營銷活動,“賀歲檔期間不用發愁觀眾(zhong) ,上座率能達到80%以上。對於(yu) 一個(ge) 三線城市的影院來說,已經很不錯了。跟一二線城市相比,我們(men) 的票價(jia) 比較低,所以不能單看票房收入,還要看每部影片的上座率。”
“電影都是全國同步上映,票價(jia) 一般三四十元一場。”何香蘭(lan) 介紹,目前影院擁有10萬(wan) 會(hui) 員,每天都是6位工作人員接電話負責訂票,晚上回去嗓子幾乎都嘶啞了,“以前來看電影的主要是年輕人,現在很多家庭都一起來,老人孩子也多了起來。”
“是爸爸單位發的電影票,所以就來看了。”10歲的小學生劉子西全家6口人準備看19時上映的《非誠勿擾2》。他說,這是他今年第四次進影院,他最喜歡的還是動畫片和武打片。
沒看成《大笑江湖》,大三學生周文芳和同學大叫鬱悶。“《讓子彈飛》前幾天已經看過了。昨晚就沒看成《大笑江湖》,誰知道今晚又沒票。”她們(men) 說,看電影已經成為(wei) 業(ye) 餘(yu) 生活的一部分。
山西清徐
一年隻放了三部影片
本報記者 冀 業(ye)
山西清徐縣,距太原隻有半個(ge) 多小時車程。12月26日下午,在當地群眾(zhong) 指點下,記者來到該縣唯一的電影院。
圍著影院轉了兩(liang) 圈,卻沒有找到售票窗口,也沒看到任何海報。影院的大部分門麵已經改成了電器城和商鋪。“你們(men) 想看電影得周一到周五來,周六日電影院休息。”門口,一個(ge) 行人告訴記者。
幾經周折,記者聯係到一名影院工作人員,進入了放映廳。電影院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因為(wei) 經營困難,放映廳內(nei) 沒有供暖,寒意襲人。大廳內(nei) 原有700多個(ge) 座位,已經損壞的70多個(ge) 座位因無力修繕隻好拆除(見圖④)。舞台上的兩(liang) 個(ge) 大音箱也不能滿足現有大片的音響效果。
“賀歲片的票房?現在這些都還談不上。”影院王經理說,暫時還沒有上映賀歲片的打算,“一是好的片源都被太原市大的影城壟斷,我們(men) 弄片源很費勁;二是就算弄來了,縣城裏群眾(zhong) 幾乎沒有看電影的習(xi) 慣。而且我們(men) 的硬件條件比較差,大家也不願意來。”
現在讓王經理發愁的更大問題是職工的工資。據透露,影院已經欠職工工資200多萬(wan) 元,在崗職工每個(ge) 月隻能領到80元工資,退休職工暫時無錢可發。
通過上映賀歲大片來緩解經營困難,暫時行不通。王經理告訴記者,“去年過年時我們(men) 就上了賀歲檔,怕票價(jia) 定貴了沒人來,售價(jia) 隻有10元,即使這樣,也沒什麽(me) 人來。今年全年我們(men) 就放映了3部影片,《孔子》、《驚天動地》和《唐山大地震》,還得我們(men) 到學校去求人家組織學生來看。”
一位學生對記者說,“《讓子彈飛》我們(men) 還沒看過。縣裏不放,隻能坐車去太原看,或者從(cong) 網上下載。”這位學生的同伴補充道,“《唐山大地震》就放得比較晚,10月份才上,比太原晚了3個(ge) 月。”
影院旁邊的一位商戶經營者表示:“看這有啥用啊?我花10元錢幹啥不行?”他的妻子笑著說,“說實話,10元一張票真的不貴,太原得30元呢,但我們(men) 縣城老百姓收入都不太高,10元錢看個(ge) 電影還是要掂量一下。”
“我們(men) 影院去年剛進行了機構改革,實行企業(ye) 化管理,目前還有不少困難,希望明年經營情況能好轉一些。但縣裏電影觀眾(zhong) 的培育和電影市場的發展,不是我們(men) 一家能說了算的,得各方麵都轉變觀念。”王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