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2010年中國鞋業市場發展概況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chan) 鞋國和出口國。近幾年,中國每年生產(chan) 各種鞋超過100億(yi) 雙,占全球製鞋總量的近70%,是世界最大的鞋類製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出口國。2009年,中國鞋類產(chan) 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56%以上,穩穩占據全球鞋業(ye) 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鞋類產(chan) 品憑借著價(jia) 格優(you) 勢在國內(nei) 外市場上倍受歡迎,但僅(jin) 僅(jin) 利用低廉的價(jia) 格來搶占市場,是無法實現鞋企長遠持續發展的。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一體(ti) 化,鞋業(ye) 市場的競爭(zheng) 將愈演愈烈,在國內(nei) 有無數同行的挑戰,在國外又有貿易壁壘的阻礙,可麵對這樣嚴(yan) 峻的形勢,國內(nei) 大多鞋企都還是以加工貿易和貼牌生產(chan) 為(wei) 主,依靠價(jia) 格競爭(zheng) 來謀求生存和發展,不斷高漲的勞動力成本以及波動的匯率造成中國鞋競爭(zheng) 力被削弱,但不少企業(ye) 通過轉型升級,適應環境能力已超過之前。

在一些西方國家眼裏,南韓有三星和現代,日本有Sony和豐(feng) 田,中國產(chan) 品是大量製造的廉價(jia) 貨,說不出什麽(me) 品牌,在鞋行業(ye) 亦是如此。一些有眼見的鞋企早就意識到若想要變得更加強大,隻有獨立自主地創建品牌,擴大品牌優(you) 勢,不斷增強企業(ye) 實力,才能牢牢占據市場有利地位。

集群效應凸顯

縱觀中國的製鞋行業(ye) ,隨著一些地區產(chan) 業(ye) 鏈的不斷完善,逐漸發揮出集群效應的優(you) 勢,形成四大特色區域:一是以廣州、東(dong) 莞、惠東(dong) 等地為(wei) 代表的廣東(dong) 鞋業(ye) 基地,主要生產(chan) 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台州等地為(wei) 代表的浙江鞋業(ye) 基地,主要是生產(chan) 中低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wei) 代表的西部鞋業(ye) 基地,主要生產(chan) 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晉江等地為(wei) 代表的鞋業(ye) 生產(chan) 基地,主要生產(chan) 運動鞋。,憑借著突出的品牌特點、豐(feng) 富的優(you) 秀人才、及時的市場信息等優(you) 勢,成為(wei) 了中國製鞋行業(ye) 的中流砥柱。但在國際貿易環境和國內(nei) 經濟政策的變化下,沿海區域勞動力水平的提高,產(chan) 業(ye) 成本逐漸加大,迫使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的製鞋產(chan) 業(ye) 進行深度調整,開始向內(nei) 陸省份轉移。目前,製鞋行業(ye) 的梯度轉移已形成趨勢,主要的承接地是中國的西部和中部。

品牌崛起

李寧[16.98 -1.16%]、安踏、匹克、奧康、康奈等國內(nei) 品牌逐步走向國際市場,而相對於(yu) 國外競爭(zheng) 對手,中國鞋企具有諸多優(you) 勢:一、國內(nei) 鞋企產(chan) 業(ye) 配套及終端係統完善,對渠道的依賴程度低於(yu) 國外品牌;二、在質量和品牌的管理方麵擁有更大的控製權和自主權;三、國內(nei) 品牌可以靈活地向二三線市場擴張,而二三線市場是企業(ye) 潛在開發的“金礦”。

據統計到2012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的規模也許將從(cong) 2009年72億(yi) 美元的估計值升至124億(yi) 美元。這種增長速度如果實現,可能將把一些中國運動鞋服品牌推向全球業(ye) 界的重要甚至主導地位。

那些十幾年前還在做貼牌加工的鞋廠,如今已做大做強有了自主品牌,那些曾經雄霸十餘(yu) 年的國外品牌的絕對優(you) 勢已經不再。隨著中國鞋業(ye) 品牌的崛起,原有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在過去一年裏,“國進洋退”成為(wei) 熱門的關(guan) 鍵詞,阿迪達斯全球各區域市場陷入泥淖,耐克關(guan) 閉在華唯一的自有工廠,美津濃關(guan) 閉二百多家專(zhuan) 賣店,百麗(li) 、達芙妮等代理商關(guan) 閉了大量的阿迪達斯、耐克門店,欲退出國際運動品牌的代理業(ye) 務。而與(yu) 之相反的是,國內(nei) 一批鞋業(ye) 品牌正集結而起,百麗(li) 、達芙妮、星期六[18.10 -0.49%]等女鞋係列品牌集結上市;安踏、匹克、特步、361度等晉江鞋業(ye) 板塊活躍香江;喜得狼、野力、鴻星爾克、喜得龍闖進全球資本市場……

借勢資本的力量,中國鞋業(ye) 品牌一路乘勝追擊。除了高調的營銷攻略和品牌收購之外,國內(nei) 鞋業(ye) 品牌在本土市場對國外品牌形成了攻勢。安踏集團2010年計劃分別新增安踏店、兒(er) 童店、運動生活店609間、72間及257間,屆時安踏品牌的總店麵數就可達到8100家;匹克在目前6200多家店麵的基礎上,將在三年時間內(nei) 做到10000家店的規模;特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國品牌零售店達到了6103家,計劃2010年增加800-1000家專(zhuan) 賣店,並在黃金地段增加5-8家旗艦店;已擁有6000店級的匹克在穩固二、三線城市之後,進軍(jun) 一線城市,謀求國際體(ti) 育品牌市場,擴張發展空間成為(wei) 必然選擇。目前,國內(nei) 鞋業(ye) 品牌在產(chan) 品上的競爭(zheng) 力已非常接近,主要集中在品牌建設和渠道方麵,因此,國內(nei) 品牌在渠道競爭(zheng) 方麵的優(you) 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固有的行業(ye) 競爭(zheng) 格局。

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向好

2009年我國皮革鞋靴產(chan) 量達35.46億(yi) 雙,約占鞋類總產(chan) 量的28%。和08年相比,09年鞋類生產(chan) 出現回暖現象,但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製鞋企業(ye) 麵臨(lin) 著嚴(yan) 峻挑戰,但也帶來新的機遇,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廣大鞋企積極的進行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保證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dong) 、福建、浙江三大皮鞋主產(chan) 區依然三分天下,占據近90%的份額。2010年1-11月我國皮革鞋靴累積產(chan) 量38.1億(yi) 雙,同比增長20.59%,鞋出口322.1億(yi) 美元,增長27.8%,加快1.4個(ge) 百分點。2010年10月規模以上皮鞋企業(ye) 工業(ye) 總產(chan) 值同比增長24.4%,增速比上月回落5.1個(ge) 百分點。2010年1-10月規模以上皮鞋企業(ye) 工業(ye) 總產(chan) 值2872億(yi) 元,同比增長2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5.3個(ge) 百分點。2010年10月規模以上皮鞋企業(ye) 皮鞋產(chan) 量同比增長23.8%,增速比上月回落4.6個(ge) 百分點。2010年1-10月規模以上皮鞋企業(ye) 皮鞋產(chan) 量34.9億(yi) 雙,同比增長23.3%,上年同期為(wei) 下降3.2%。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