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外資巨頭競技國內家電連鎖業 蘇寧稱已習以為常

無疑,中國家電連鎖業(ye) 正在蓬勃發展,市場蛋糕不斷引發各類資本競相角逐。國內(nei) 家電零售兩(liang) 大巨頭蘇寧和國美通過近年來的迅速崛起和發展,已基本完成了對一線市場的布局,然而就在國美突遭變故,陷於(yu) 內(nei) 亂(luan) 之時,來勢洶洶的外資巨頭悄然加速布局中國家電市場的步伐。近期,外資電器連鎖巨頭開始以國內(nei) 沿海城市上海、沈陽等地攻城略地。

外資家電連鎖企業(ye) 搶灘中國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日本經濟出現停滯,山田電機,這家日本排名第一的電器連鎖巨頭將增長的目光投向了中國。

12月10日,日本電器連鎖巨頭山田電機(YAMADA)首次在日本本土之外,中國的沈陽開出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在此之前,麥德龍與(yu) 富士康聯姻的“萬(wan) 得城”(Media Markt),今年11月也在上海落戶,加之2006年美國百思買(mai) 淘金中國在上海開店,可以說目前全球三大電器連鎖巨頭先後在中國侵占消費市場布局愈加完善。

而外資近年來大幅擴張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中國的消費電子市場規模2012年將超過萬(wan) 億(yi) 元,這一潛力巨大市場帶來的豐(feng) 厚的利潤回報早已為(wei) 外資垂涎,而此時這一市場至今依然被本土連鎖巨頭控製,雖然本土連鎖近年迅速崛起與(yu) 發展,然而繼“國美”事件,中國家電連鎖企業(ye) 應該予以重視:不能固步自封甚至被外敵趁虛而入。

業(ye) 內(nei) 資深人士認為(wei) :國美黃陳之爭(zheng) ,表麵看是黃陳爭(zheng) 奪國美控製權,黃氏家族資本與(yu) 貝恩資本的博弈。從(cong) 深層看是中國家電企業(ye) ,特別是中國民營家電企業(ye) 與(yu) 國外家電企業(ye) 的競爭(zheng) 。

雖然國內(nei) 電器行業(ye) ,海爾、美的、TCL、格蘭(lan) 仕、海信、步步高[25.22 -1.37%]等著名的民營器業(ye) 的成長起來。然而國美、蘇寧的巨頭地位不容忽視,正是國內(nei) 家電零售業(ye) 巨頭的強勁支持,讓中國的家電企業(ye) 贏得了與(yu) 國外家企業(ye) 同台競爭(zheng) 的機會(hui) 。也使得國外家電品牌象索尼、鬆下、飛利浦、三洋等,逐漸被邊緣化。

“無論是經營規模、利潤水平,還是連鎖網絡的門店數量,在2010年底我們(men) 都做到了行業(ye) 領先。”蘇寧電器[13.40 0.90%]總裁金明告訴記者。

雖然蘇寧電器近年來的確加快擴張步伐,2009年7月完成收購的日本連鎖企業(ye) LAOX開店,成為(wei) 進軍(jun) 三四級市場支撐的全國物流基地,2010年新開門店近400家,並購香港鐳射電器,同時蘇寧電子商務平台“易購“上線。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8000億(yi) 元的消費電子零售市場中,蘇寧電器至今也隻占領了10%的份額,除了在一線城市而外,進入二三四級市場仍然是大多數家電連鎖企業(ye) 在努力的方向。

在蘇寧電器成為(wei) 全國商業(ye) 企業(ye) 龍頭的同時,全球的電器連鎖行業(ye) 也在進行著類似的變化,北美第二大連鎖電路城在金融危機中轟然倒下,而日本的電器連鎖江湖也多次變化,曾經的領先者LAOX被蘇寧收購,而曾經的新秀山田電機成就了今天的霸主地位。

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wei) 民表示“有人擔心我們(men) 在日本和香港能否經受住考驗,但蘇寧在中國大陸電器零售的激烈競爭(zheng) 中已經拚搏了近20年,對於(yu) 在其他市場麵臨(lin) 的同樣的競爭(zheng) 已經習(xi) 以為(wei) 常。”

中國家電連鎖企業(ye) 能否化解風險?

近年來很多中國的製造企業(ye) 試圖通過國際並購等方式來進入國外品牌把控的歐美市場,以及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xing) 市場。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歐美市場沃爾瑪、家樂(le) 福、百思買(mai) 等超級商業(ye) 巨頭將主動權牢牢掌控,在日本市場在山田電機、澱橋相機等本土商業(ye) 連鎖和商業(ye) 巨頭的把控下,三星、諾基亞(ya) 等強勢品牌尚且開拓國際市場舉(ju) 步艱難,更何況中國品牌的小露鋒芒。

所幸,在蘇寧電器等強勢本土連鎖的震懾下,百思買(mai) 等外資電器連鎖在中國市場的拓展都非常謹慎,甚至有些“水土不服”,百思買(mai) 過去6年僅(jin) 僅(jin) 開出了7家門店,其控股的五星電器至今依然是華東(dong) 區域的區域性電器連鎖,而山田電機未來三年的計劃也隻是開5家門店。

然而,此前20年中國家電連鎖企業(ye) 發展並不暢通無阻,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行業(ye) 競爭(zheng) 環境還不十分完美,更主要的是因為(wei) 中國的現代商業(ye) 和服務流通業(ye) 的發展滯後,這一問題不僅(jin) 讓蘇寧等全國性電器連鎖的進一步發展遇到了瓶頸,而且已經開始影響到製造業(ye) 的發展。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會(hui) 長郭戈平表示,“現代商業(ye) 和流通業(ye) 一直被看作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其發達與(yu) 否與(yu) 國家的經濟地位和發達程度息息相關(guan) ,然而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工業(ye) 等第二產(chan) 業(ye) 一直被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支柱得到了充分的投資和政策扶持,但是商業(ye) 與(yu) 現代流通業(ye) 的局麵則一直沒有打開,從(cong) 整個(ge) 國民經濟來看,本土的現代商業(ye) 和流通業(ye) 一直處於(yu) 相對短板的局麵。”

而從(cong) 中國市場來看,分散的渠道,缺乏超級商業(ye) 終端品牌都讓三星 、索尼等外資品牌在中國暢通無阻,過去幾年國外的一些零售巨頭也試圖通過並購等方式來進入中國市場,沃爾瑪、家樂(le) 福早已在超市領域占據了地位,而百安居、歐倍德等在家居市場完成跨區域布局,在這些領域中國本土商業(ye) 品牌處於(yu) 劣勢,唯一保持優(you) 勢的就是電器連鎖領域,雖然百思買(mai) 等外資巨頭也開始進入這一市場,但是不意味著家電連鎖企業(ye) 可以忘記居安思危。

業(ye) 內(nei) 資深家電專(zhuan) 家指出,我國家電產(chan) 品生產(chan) 產(chan) 能的過剩現實,家電企業(ye) 在產(chan) 品利潤已經十分微薄的同時還得切出一大塊給家電連鎖業(ye) ,這本身就潛伏著危機。連鎖超市這種零售業(ye) 態並不完全適合家電連鎖業(ye) ,開辟更多模式才能為(wei) 家電產(chan) 品走入國人家門提供出路。然而,事實說明外資殺入中國家電市場的道路不會(hui) 一帆風順,山田電機等外資巨頭在中國商業(ye) 銷售市場上擴展,仍受模式和政策限製,國內(nei) 家電連鎖企業(ye) 強力整合,發揮壁壘優(you) 勢,拓展競爭(zheng) 實力,仍有能力斬斷外資此次強勢入侵的“搶市夢”。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