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極寒”爽約 囤貨服裝商恐血本無歸

今年關(guan) 於(yu) “千年極寒”的預言一度傳(chuan) 得沸沸揚揚,雖然氣象部門辟了謠,但部分服裝商早早押寶在這一傳(chuan) 言上,大量囤貨,意欲大賺一筆。

隨著棉價(jia) 的下調,囤貨的服裝商開始苦惱了,“今年冬天來得晚,棉價(jia) 再往下降的話,這些沒賣出的羽絨服的價(jia) 錢就更要往下走了。”在上海經營服裝店的張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靠關(guan) 係才從(cong) 廠商那兒(er) 拿到這一批羽絨服的,如今天氣回暖,看著這批囤貨,張萍很無奈。

今年10月份兩(liang) 次大範圍降溫,使防寒保暖服裝較往年提早上市,零售量同比出現較大增長。然而這一態勢沒有持續多久。

“下半年成本暴漲,廠家都開始提價(jia) ,所以今年冬裝特別貴,”張萍告訴記者,“現在好一點的羽絨服動輒上千元,賣得並不好,現在存貨很多。”

“其實羽絨市場在2000年之前一直比較穩定,羽絨價(jia) 格一直維持在幾萬(wan) 元/噸的水平,”浙江喬(qiao) 而喬(qiao) 科技的負責人姚月均回憶,“2005年有傳(chuan) 言說會(hui) 是個(ge) 冷冬,所以各大廠家都加碼生產(chan) 羽絨服,羽絨價(jia) 格也就上漲了。”姚月均說,當時羽絨價(jia) 格最高達40萬(wan) ~50萬(wan) 元/噸。

2005年的暖冬粉碎了很多商家的發財夢,不少羽絨服廠家倒閉。今年,很多廠商都盼著長時間低價(jia) 徘徊的羽絨服市場能有起色,孰料“冷冬”又一次爽約,羽絨服也滯銷了。

老李是山東(dong) 煙台一家服裝加工企業(ye) 的業(ye) 務經理。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men) 公司現在最頭疼的還是現金不夠”,由於(yu) 對冬裝投入過大,現在這些壓貨難以變現。

姚月均指出,企業(ye) 的生存之道應該是 “按照自己的銷售量來下訂單,企業(ye) 要生存不能看天,不然會(hui) 輸得血本無歸。”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