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著如此眾(zhong) 多的利益關(guan) 係,中國鋼鐵業(ye) 的整合,從(cong) 來不缺少聚散離合的離奇情節。而這一次的主角,是寶鋼集團(下稱“寶鋼”)、包頭鋼鐵集團(下稱“包鋼”)和鞍鋼集團(下稱“鞍鋼”)。
近日,本報記者從(cong) 權威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寶鋼與(yu) 包鋼曆時四年多的重組談判,最終“由於(yu) 地方政府介入”,已於(yu) 2010年4月以失敗告終。
而寶鋼、包鋼聯姻告吹不到一個(ge) 月後,鞍鋼已迅速介入。一位接近鞍鋼高層的人士明確告訴本報記者,鞍鋼有意重組包鋼,此前,鞍鋼數位高層已對包鋼展開重組調研。
鞍鋼洽購
2009年底,包鋼已經進入我國千萬(wan) 噸級鋼鐵企業(ye) 行列,成為(wei) 中國主要鋼軌生產(chan) 基地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chan) 基地。
5月26日、27日,鞍鋼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聞寶滿、副總經理陳平、白靜瀑一行,對包鋼進行了重組考察。以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兼監事會(hui) 主席範金星、包鋼董事長兼黨(dang) 委書(shu) 記周秉利為(wei) 首的包鋼方麵管理層,悉數陪同考察。
周秉利再次向鞍鋼伸出重組“橄欖枝”,“希望包鋼與(yu) 鞍鋼加強各個(ge) 層麵的溝通交流,尋求多方麵、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對引入鞍鋼重組包鋼,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積極性也較大。範金星代表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資委對鞍鋼表態稱,“自治區國資委希望包鋼、鞍鋼能夠順應國內(nei) 鋼鐵行業(ye) 的發展趨勢,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實現各個(ge) 層麵的合作。”
而鞍鋼副總經理白靜瀑,則向包鋼管理層介紹了鞍鋼對外聯合重組的思路及構想。
上述接近鞍鋼的人士表示,包鋼最吸引鞍鋼的,是豐(feng) 富的礦產(chan) 資源及高附加值產(chan) 品,鞍鋼方麵已對包鋼的產(chan) 品結構、自有礦山的開采情況、稀土資源等做了重點調研。
而鞍鋼總經理陳平,也對包鋼的自有礦山建設表達了肯定。陳平表示,充分利用自有礦山資源,是國內(nei) 鋼鐵企業(ye) 爭(zheng) 得與(yu) 國外鐵礦石企業(ye) 談判話語權的重要籌碼,包鋼在這方麵有先天優(you) 勢,建設、開采情況不錯。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鞍鋼、包鋼尚未進入實質重組階段,但雙方已情投意合,相信重組將會(hui) 繼續下去。
寶鋼出局
而直至2010年5月,寶鋼一直被外界視為(wei) 重組包鋼的不二之選。
不過,從(cong) 2009年下半年開始,本報記者曾多次就“寶鋼、包鋼重組進展”采訪雙方管理層,得到的答案要麽(me) 是“正在進行”,要麽(me) 是“還不好說”,態度均非常謹慎。
2010年2月6日,原包鋼董事長司永濤對本報記者表示,寶鋼重組包鋼“沒有進展”,雙方也沒有再繼續接觸。“兩(liang) 會(hui) ”期間,時任包鋼黨(dang) 委書(shu) 記、副董事長的崔臣也表示,寶鋼、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包鋼三者之間的談判還未結束。
4月,寶鋼一位高層在一個(ge) 內(nei) 部采訪中表示,由於(yu) 地方政府的介入,寶鋼、包鋼重組失敗。一位接近寶鋼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直以來,寶鋼重組包鋼的條件是“控股”,但這並未得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的支持。
而此後,包鋼高層的一係列變動,則為(wei) 新重組方介入創造了條件。
“兩(liang) 會(hui) ”之後不到一個(ge) 月後,包鋼便進行了高層大調整——司永濤被免去包鋼董事長職務,周秉利由包鋼總經理、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晉升為(wei) 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春龍任包鋼總經理。包鋼一位內(nei) 部中層向本報記者證實,上述人事變動與(yu) 寶鋼、包鋼重組有關(guan) 。
“包鋼將繼續重組,重組事宜由周秉利負責。”該中層提示本報記者說,此次人事調整,或將帶來包鋼重組計劃的變更。
而前述知情人士則明言,周秉利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引入鞍鋼作為(wei) 戰略重組方”。
機會(hui) 主義(yi) 式重組
目前,我國鋼鐵業(ye) 已形成了央企寶鋼、武鋼、鞍鋼“三巨頭”牽頭重組格局。但寶鋼董事長徐樂(le) 江卻直言,“迄今為(wei) 止,中國還沒有出現過真正的市場化鋼企並購。”
2009年,鞍鋼“意外”戰勝寶鋼、武鋼,將攀鋼攬入懷中,一舉(ju) 插入西南市場。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鞍鋼的重組思維並不難理解:寶鋼重組新疆八一鋼鐵(11.22,-0.41,-3.53%)後稱霸西北,武鋼憑借柳鋼和昆鋼入主西南,鞍鋼再不出手,將失去在中國西部發展的機會(hui) 。
不過,對鞍鋼與(yu) 攀鋼的重組,一位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的分析專(zhuan) 家對本報記者表示,實在看不到二者有足夠的協同效應。
在徐樂(le) 江看來,中國鋼鐵業(ye) 的重組實際上是“機會(hui) 主義(yi) 式重組”。“中國鋼鐵產(chan) 業(ye) 並購目前存在很大的行政障礙,並購對象稀缺,造成一些主流鋼鐵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並購中以機會(hui) 為(wei) 導向,至於(yu) 這種機會(hui) 性的並購與(yu) 企業(ye) 未來的戰略布局是否吻合,一直缺乏考慮。”
實際上,盡管寶鋼在重組上“四處開花”,但徐樂(le) 江對目前的行業(ye) 整合仍存在諸多不滿,尤其是地方政府插手企業(ye) 重組。
5月9日,徐樂(le) 江在出席“中國國際鋼鐵大會(hui) ”時表示,目前,中國鋼鐵產(chan) 業(ye) 大規模的並購大多局限於(yu) 一個(ge) 行政區域內(nei) ,涉及跨行政區的大型企業(ye) 並購還不多,還未出現千萬(wan) 噸級鋼企被跨區域整體(ti) 並購的。
如果寶鋼如願並購包鋼,這將是徐樂(le) 江所說的國內(nei) 首個(ge) “千萬(wan) 噸級鋼企跨區域並購案例”。但不想,徐樂(le) 江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