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國紡織業告別低成本 贏得高利潤

●今年我國紡織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產(chan) 值將超4萬(wan) 億(yi) 元,出口額將超過2000億(yi) 美元,利潤有望突破2000億(yi) 元

●勞動力價(jia) 格上漲將成常態,棉價(jia) 上漲還會(hui) 持續,淘汰落後任務很重

●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消費多元化既是壓力也是驅動力。批發市場零售化、購物中心網絡化將帶來新商機

據初步估計,2010年我國紡織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產(chan) 值將突破4萬(wan) 億(yi) 元,出口額將超過2000億(yi) 美元,利潤有望突破2000億(yi) 元,利潤增幅有望達40%。麵對前所未有的漂亮成績,業(ye) 內(nei) 並沒有表現出狂喜,因為(wei) 這種高增長的背後,卻是諸多現實隱憂。

“過去中國紡織業(ye) 一個(ge) 比較強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就是要素成本低。但是2010年的節能減排的硬約束、勞動力價(jia) 格的增長,以及棉花、化纖等原料價(jia) 格的異常波動等事件告訴我們(men) ,中國紡織業(ye) 已經告別了低成本時代。”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紡織創新年會(hui) 上,中國紡織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孫瑞哲說。

現實之困——

原料、勞動力價(jia) 格上漲成定局,紡織業(ye) 痛別低成本時代

美國市場剛剛從(cong) 金融危機中複蘇,歐洲又爆發了主權債(zhai) 務危機;工廠剛恢複正常生產(chan) ,工資漲幅就超過了訂單額增幅,還遭遇了“拉閘限電”;利潤總算回到了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棉花、化纖等上遊原料價(jia) 格又相繼暴漲……2010年,很多人用“大起大落、撲朔迷離”來形容紡織業(ye) 。然而,更令行業(ye) 糾結的是,這種“複雜性”帶來的行業(ye) 壓力將成為(wei) 一種常態。

首先,勞動力價(jia) 格上漲將成為(wei) 常態。今年紡織業(ye) 勞動力的薪酬福利漲幅普遍在10%以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資漲幅高達20%。這一方麵是出於(yu) “補課”。2009年,我國製造業(ye) 的平均工資是5.6萬(wan) 元,而紡織業(ye) 的平均工資是3.1萬(wan) 元,造成了勞動力單向轉移。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這就需要提高勞動者收入。那麽(me) ,勞動力價(jia) 格上漲大勢不可逆。”孫瑞哲說,作為(wei) 勞動密集型的民生產(chan) 業(ye) ,紡織業(ye) 漲工資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勢所趨。

其次,“棉花之痛”注定還會(hui) 持續。今年紡織原輔材料成本比上年增長約30%,其中棉花等上遊原料成本漲幅最高超過一倍,漲幅之大創下15年來的新高。然而,原料漲價(jia) 並非就此終結。

棉價(jia) 等原料價(jia) 格的飆升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一,全球棉花種植麵積與(yu) 產(chan) 量在逐年萎縮,造成供求偏緊。其二,美國的流動性過剩推高了棉花等大宗商品的期價(jia) 。此外,盡管紡織製造業(ye) 是我國市場化最早、產(chan) 能最大的行業(ye) ,但棉花的流通、化纖原料的投資審批仍屬計劃經濟,上下遊對接不暢。

“今年原料漲價(jia) 讓掌握上遊資源的企業(ye) 賺得缽滿盆滿,但也給紡織業(ye) 敲響了警鍾。必須加快研發量大麵廣的棉纖維替代產(chan) 品,從(cong) 而填補原料缺口,平衡供需關(guan) 係。”孫瑞哲說。

機遇何在——

消費能力與(yu) 城鎮化率的提升,技術進步與(yu) 節能減排

對紡織業(ye) 而言,低成本時代的終結固然痛苦,但是新消費時代的到來無疑是重大利好。

國際經驗顯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美元後,社會(hui) 消費將更注重品質和品牌。中國紡織業(ye) 恰好邁入了這個(ge) 消費新階段。今年,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的內(nei) 銷比例進一步提升到82%,比2008年提高了兩(liang) 個(ge) 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服裝零售量價(jia) 雙升,服裝零售額累計增長了85%,銷售量增長了12.3%。

紡織業(ye) 的另一個(ge) 機遇是城鎮化。去年我國城鎮化率是46.59%,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9%。增加的3億(yi) 多城鎮人口必將縮小城鄉(xiang) 間的消費差距,對紡織業(ye) 有利。

紡織業(ye) 中的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是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新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提供基礎產(chan) 品。像高鐵路基土工布、風力發電機葉片、人工心髒瓣膜、汽車安全氣囊等,都是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如今,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僅(jin) 占全行業(ye) 纖維加工量的17%,“十二五”期間該比例有望提高到19%。而在德國等紡織強國,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占比均超過一半。

其實,節能減排也是紡織業(ye) 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目前,中國紡織工業(ye) 總耗能占全國工業(ye) 總耗能的4.3%,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ye) 廢水排放總量的10%,淘汰落後的任務很重。今年下半年,在江浙等地,紡織企業(ye) 及集群淪為(wei) “拉閘限電”的主要對象。即便不主動節能減排,水、電、煤等能源價(jia) 格的上漲也使紡織企業(ye) 不得不考慮成本問題。

“全社會(hui) 技術升級與(yu) 節能減排的壓力越大,我們(men) 的市場越好,因為(wei) 我們(men) 就是服務於(yu) 產(chan) 業(ye) 升級和低碳需求的。今年園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逾40%,達到曆史最高水平,利潤率增長30%到40%。”浙江海寧經編產(chan) 業(ye) 園區管委會(hui) 主任沈順年認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消費多元化既是中國紡織業(ye) 發展的壓力,也是創新的驅動力。

如何賺錢——

收購上遊資源,建設渠道和品牌,創新商業(ye) 模式

孫瑞哲認為(wei) ,在紡織業(ye) “淘金”,“有實力的向上走,有耐力的向下走。”

收購產(chan) 業(ye) 鏈的上遊資源,或研發規模化的可替代資源,投資極大,但回報也高。例如在今年的原材料價(jia) 格大幅波動中,以粘膠短纖維為(wei) 主要產(chan) 品的富麗(li) 達集團,因為(wei) 較早投資棉漿粕,成功利用上遊優(you) 勢大賺特賺。由於(yu) 資源的稀缺性,今後,紡織業(ye) 在挖掘新的可替代資源以及提高資源替代率上大有可為(wei) 。

建設產(chan) 業(ye) 鏈的終端,即渠道與(yu) 品牌,雖然回報率高,但投資周期長,過程艱苦。走這條路的成功代表是山東(dong) 如意[16.47 -0.18%]集團。其一款純羊毛麵料比國外高檔產(chan) 品貴兩(liang) 倍,仍被搶購一空,憑借的就是“如意紡”的金字招牌。

“打品牌不是靠廣告,而是靠內(nei) 功。技術創新是企業(ye) 最好的內(nei) 功。”如意集團[8.52 1.19%]董事長邱亞(ya) 夫介紹,集團當初投資7億(yi) 多元開發500支的棉紡麵料,最初3年非常困難,也曾感到無助。“但是我們(men) 堅持住了,今年毛利30%,全部產(chan) 品供應由意大利全包了。”如今,“如意紡”仍保持著兩(liang) 個(ge) 世界紀錄:毛紡紗線從(cong) 原來最高紗支180支做到500支,棉紡紗線由原來最高紗支300支做到500支,世界唯一,牢牢掌握著國際範圍的麵料議價(jia) 權。

改造產(chan) 業(ye) 鏈,創新商業(ye) 模式,也是新的利潤增長點。亞(ya) 盛投資總裁毛區健麗(li) 分析,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企業(ye) 家隻有準確地認識紡織服裝業(ye) 的本質,即用最快的速度把最時尚的產(chan) 品,用最便宜的價(jia) 錢送到消費者手裏,才能實現大幅盈利。

“勞動力、大廠房都不是核心競爭(zheng) 能力,企業(ye) 家應該琢磨如何改造產(chan) 業(ye) 鏈,把產(chan) 品用最快、最便宜的方法送給消費者。”毛區健麗(li) 介紹,從(cong) 設計、生產(chan) 、物流到銷售的周期,中國服裝企業(ye) 需要180天,瑞典的H&M公司需要21天,西班牙的ZARA品牌是12天。當中國企業(ye) 把第一個(ge) 產(chan) 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時,這些跨國企業(ye) 已經完成了第九個(ge) 甚至是第十五個(ge) 係列的銷售。這就是近幾年H&M、ZARA等國際中低端品牌可以席卷中國市場的原因。

今年,凡客誠品異軍(jun) 突起,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它顛覆了傳(chuan) 統服裝渠道“進、銷、存”的流程管理,將電子商務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成功聯姻,今年的銷售額有望達到20億(yi) 元。而縱觀中國的網上購物排名,紡織類銷售額高居榜首,遠超過第二位的數碼家電。

“中國紡織服裝業(ye) 的商業(ye) 環境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未來,批發市場零售化、購物中心網絡化,都將為(wei) 企業(ye) 帶來新的商業(ye) 機遇。”孫瑞哲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