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yu) 安撫基層員工情緒的目的,富士康集團決(jue) 定加薪應對 “跳樓門”。
如果其大陸基層員工加薪兩(liang) 成,據外媒報道富士康集團每月將多支出約4.2億(yi) 元,而富士康旗下上市公司富士康國際(02038.HK)去年下半年扭虧(kui) 為(wei) 盈實現的淨利潤不過才3962萬(wan) 美元。
“基層員工將加薪20%,原來每月900元的底薪將增加到 1100元。”富士康集團一位研發中層昨日對記者表示。富士康集團新聞發言人劉坤隨後向本報證實,此次加薪範圍包括大陸所有工廠,主要針對的是入職滿一年的員工。
外媒報道稱,富士康集團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丁祈安在5月28日曾表示,此次加薪,各地工廠幅度不同,但平均為(wei) 20%左右。富士康生產(chan) 線員工目前分成員一、員二和員三3個(ge) 等級,估計將有20萬(wan) 名員工獲得加薪。如果基本薪資加兩(liang) 成,富士康集團每月將多支出約4.2億(yi) 元,如果加上加班費,估算每月成本將增加約8億(yi) 到9億(yi) 元。花旗預估,富士康員工加薪20%,可能造成營運收益減少10%到12%。
如果花旗的預估準確的話,意味著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籌備兩(liang) 年之久“向內(nei) 地轉移產(chan) 能”的目的,至少落空一半。當時郭台銘希望通過向內(nei) 地轉移產(chan) 能的其中一個(ge) 目的就是,實現員工成本的下降。
4月中旬,富士康集團旗下以手機業(ye) 務為(wei) 主的富士康國際發布的2009年財報顯示,富士康國際在去年下半年成功扭虧(kui) 為(wei) 盈,去年下半年富士康國際收入40.79億(yi) 美元,同比僅(jin) 下滑8.9%,實現淨利潤5832萬(wan) 美元,而2008年同期卻虧(kui) 損2100萬(wan) 美元。整個(ge) 2009年度,富士康國際收入72.41億(yi) 美元,實現淨利潤3962萬(wan) 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國際去年下半年的扭虧(kui) 正是建立在員工成本下降的基礎之上。
富士康國際2009年財報顯示,截止到2009年底,富士康國際員工數量達11.87萬(wan) 名,相比2008年的 10.82萬(wan) 名,增加了9.7%,但員工成本總額卻從(cong) 2008年的6.72億(yi) 美元,減少至2009年的4.85億(yi) 美元,同比減少28%。這意味著,富士康國際在員工成本上就節省了1.87億(yi) 美元,遠遠超過其2009年底3962萬(wan) 美元的淨利潤。
由以上數據,記者計算出,富士康國際的人均成本從(cong) 2008年的6210美元,下降至去年的4086美元,減少34%,比2007年3753美元的人均成本,僅(jin) 增加9%左右。“現在河北廊坊和北京基地的手機產(chan) 量占國內(nei) 手機產(chan) 量比例已經超過七成。”富士康科技集團一位內(nei) 部員工表示,去年富士康在內(nei) 地新建工廠基本已投入使用。
而富士康國際將深圳產(chan) 能轉移到河北廊坊的主要原因就是,廊坊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wei) 750元,低於(yu) 深圳的900元。
現在,富士康集團基層員工將加薪兩(liang) 成,顯然意味著富士康一直對外倡導的成本優(you) 勢或將不複存在。由於(yu) 難以得知富士康國際的收入及員工規模占富士康集團的比重,因此尚難判斷此次加薪對富士康國際員工成本的影響。
或許通過對比富士康國際競爭(zheng) 對手比亞(ya) 迪電子(00285.HK)的員工成本,更容易看出富士康集團的困境。根據比亞(ya) 迪電子2009年財報計算,比亞(ya) 迪電子去年的員工人均成本為(wei) 2.74萬(wan) 元,僅(jin) 比富士康國際低500元左右。但比亞(ya) 迪電子的2009年收入卻達 111.99億(yi) 元,同比增長31%,實現淨利潤7.59億(yi) 元,遠遠超過富士康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