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河南每年萬餘噸木炭銷往韓國 燒烤蠶食淮河森林

  一場 “削瓜切菜”般的毀林運動,正在淮河源頭愈演愈烈。

  河南桐柏,承載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障和淮河流域安全的森林,正遭受著多眾(zhong) “產(chan) 業(ye) ”的重擊:木炭燒製、菌業(ye) 發展、大樹進城、坑木外運、建材加工等,成為(wei) 大麵積毀林背後的動力源(11.84,-0.03,-0.25%)。

  12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藏匿於(yu) 林區內(nei) 外的這些作坊項目,其數量之多難以計數。盡管地方政府多次打擊,但受暴利誘惑,毀林之舉(ju) 並未收斂。

  去年年末,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由於(yu) 淮河流域地理氣候條件特殊,暴雨洪水十分頻繁,河流水係複雜,治理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而作為(wei) “涵養(yang) 水源”的森林,正在淮河源頭,一棵棵倒下。

  燒製木炭的誘惑

  12月9日,河南桐柏縣月河鎮,來此趕集的農(nong) 民,熙來攘往。街道一頭,燒製好的木炭,被碼在簡陋的架子車上,一路接龍,綿延數百米。這些粗細不等的木炭,長約1米,以每捆25根左右,被綁在一起。每輛架子車上,可放置4捆。

  楊大姐將手捅在袖筒裏頭,微微跺腳。她說由於(yu) 天冷,來買(mai) 木炭的人比往日多了許多,從(cong) 早上八點開始,在3個(ge) 小時內(nei) ,她已賣出了3捆木炭。

  而用來燒製木炭的原材,主要為(wei) 馬尾鬆和濕地鬆。木炭成貨被拉到此處,價(jia) 格在每斤1.5元。倘若一車按照4捆計算,每車收入在四五百元左右。多位售賣木炭的商販告訴記者,這條街道上,每天的木炭交易非常紅火。

  河南桐柏造林大戶李某根據多年的統計表示,一戶燒炭家庭,在此每年的木炭交易總量高達1000立方米左右。這些家庭,來自月河鎮各村社,每家每戶在正常的種地之外,全然將燒製木炭視為(wei) 收入的重要渠道。

  知情者稱,每次隻要向林地管護人員交上1000元,就可劃出一大片林子用來燒炭。每次燒製需要兩(liang) 天時間,可產(chan) 500公斤左右木炭。

  據了解,僅(jin) 月河鎮就存在著數百家大大小小的木炭燒製窩點。最終形成的產(chan) 品,除一部分在當地市場消化,另一部分則被遠銷韓國。

  12月10日,記者趕往河南省確山縣,在該縣土門南橋下車,一路往裏,在各個(ge) 山間隨時可見嫋嫋升騰的白煙。被砍掉的櫟樹大量地堆在地上,旁邊燒好的木炭堆上,雜亂(luan) 地放置著許多紙箱。紙箱上麵全為(wei) 韓文字,上麵寫(xie) 著“明亮的白炭”,底下是一串韓國首爾地區的電話。

  據確山縣森林公安分局負責人介紹,燒製1公斤木炭需要6公斤木材。由於(yu) 用麻櫟燒製的木炭耐燃,在韓國等地頗為(wei) 走俏。

  除確山外、在泌陽、駐馬店等地,這樣的木炭燒製比比皆是。早在2000年,河南省政府就規定禁止燒製木炭,但木炭業(ye) 在此地卻依然蓬勃發展。

  記者注意到,存在著大量炭爐的林場外,樹立著一塊“薄山林場國家公益林區”,範圍包括土門、前崗、元苗、大嶺等6個(ge) 林區,麵積為(wei) 90800畝(mu) 。該片由國家林業(ye) 局、財政部於(yu) 2004年5月批準的公益林,如今漸被這些炭爐所吞噬。

  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木炭供應地,以駐馬店為(wei) 中心,在淮河源頭長年活躍著來自日韓的木炭采購商。

  根據知情者的調查,“燒製好的木炭,從(cong) 河南運至連雲(yun) 港(6.67,-0.02,-0.30%)或天津港(8.77,0.01,0.11%),每天用大約三至五個(ge) 40尺的集裝箱,裝滿木炭,運往韓國。”而這些產(chan) 品對外使用的標簽是 “機製炭”(即以木質碎料擠壓加工成的炭質棒狀物,又名人造炭)。

  知情者稱,40尺的集裝箱至少能裝木炭21噸,以此為(wei) 標準,每年走銷到韓國的木炭有3萬(wan) 多噸。

  由於(yu) 韓國燒烤業(ye) 發達,對於(yu) 白炭(木炭的一種)的需求一直有增無減。而白炭主要由硬闊葉材中的櫟木等燒製而成,在淮河上遊的南陽一帶,這種樹木大麵積生長。

  根據早前的公開數據,我國是木炭生產(chan) 大國,年產(chan) 木炭總量高達上千萬(wan) 噸,但也是出口大國,每年遠銷韓國、日本及東(dong) 南亞(ya) 。

  食用菌成森林“克星”

  不僅(jin) 被用於(yu) 燒製木炭,櫟樹還被大量采伐用於(yu) 培養(yang) 食用菌。由於(yu) 遭受過度開發利用,一些地區的櫟樹急劇減少。

  西峽縣和泌陽縣都為(wei) 丹江庫區和淮河防護的核心林區之一,可這裏卻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產(chan) 地和集散地。

  公開資料顯示,此地年種植香菇在1000萬(wan) 袋以上,原材料需用闊葉木材約40萬(wan) 立方米;黑木耳種植約500萬(wan) 節(段),折合木材約25萬(wan) 立方米。兩(liang) 項年需木材65萬(wan) 立方米左右。

  由於(yu) 食用菌價(jia) 格的不斷上揚,發展菌業(ye) 被當地政府視為(wei) 經濟提速的支柱產(chan) 業(ye) 。2009年,泌陽縣被食用菌協會(hui) 認定為(wei) 全國十大食用菌生產(chan) 基地之一。

  但在年產(chan) 4000多萬(wan) 袋香菇的背後,是大片森林的消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唐河、泌陽、桐柏三縣交界處,映入眼簾的泌陽迥異於(yu) 其他二縣——山頭光禿一片,連小樹都不見蹤影。

  大麵積毀林的情況,同樣出現在桐柏縣大河鎮桐家河村。爬到該村對麵的山坡,曾經鬱鬱蔥蔥的林木,不見蹤影,草叢(cong) 中隻可見樹樁。據知情者的說法,每天由拖拉機從(cong) 桐柏縣運回來一車車的木材,其後在褚灣村的6個(ge) 木屑加工點粉成木屑,每個(ge) 點每年可產(chan) 木屑100噸左右。

  除木炭產(chan) 業(ye) 和食用菌產(chan) 業(ye) 外,坑道木熱銷於(yu) 煤礦,則成為(wei) 淮河源森林頭上高懸的另一把利劍。

  記者了解到,在河南平頂山、登封、新密等地,有規模不等的煤礦數十家,對於(yu) 坑道木的年需求在百萬(wan) 立方米左右。近十年來,這些煤礦共收購少量合法的和大量盜伐的坑道木高達1000萬(wan) 立方米。桐柏區域生長的坑道木資源業(ye) 已枯竭。

  通常,坑道木加工工廠以每根5元的價(jia) 格收購麻櫟樹段,其後以每根20元的價(jia) 格賣給煤礦,獲利豐(feng) 厚。

  另一方麵,在大樹古樹 “被進城”之後,山中剩餘(yu) 的林木,一部分被建材公司“覬覦”,桐柏林區分布著上千家中小型木材加工廠。前述造林大戶李某在材料中寫(xie) 道,“絕大多數工廠是白天刨楊、桐等人工速生木材,晚上則收購加工天然林,破壞力每年不低於(yu) 百萬(wan) 立方米。”

  桐柏縣林業(ye) 局王局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縣高標準完成生態林營造8.5萬(wan) 畝(mu) 。但諸多因素讓淮河源頭的森林,在逐年消減。李某表示,現在的造林速度遠遠比不上毀林的速度。

  任重道遠的林改

  采訪當天,袁瑞喜正在準備給林農(nong) 發放林權證。在他看來,以後有林權證在手,毀壞森林的情況也許會(hui) 扭轉。

  就在上個(ge) 月,林權改革研討會(hui) 在京召開。會(hui) 議認為(wei) ,中國林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不足,當前正麵臨(lin) 清晰產(chan) 權、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三大難題。

  事實上,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願景,在其具體(ti) 實施中並不輕鬆。駐馬店市林業(ye) 局一位官員表示,林改之後,麵臨(lin) 的管理難題就是太過分散。

  對於(yu) 這樣的說法,雲(yun) 南騰衝(chong) 林業(ye) 局一位官員略有同感。他帶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看林場時表示,林農(nong) 分到林地之後,一小片一小片地,非常難管理。同時,由於(yu) 林地的回報周期漫長,可能在十多年以上才能見到效益,因此林農(nong) 對於(yu) 自己林地的保護意識並不強烈。還有一些林農(nong) ,由於(yu) 資金有限,無法盤活自己的既有林地,於(yu) 是將其轉租給一些造林大戶,而究竟能否保護林木,自身無法掌控。

  但這樣的改革,在木炭等產(chan) 業(ye) 暴利的驅使之下,改變森林被“抄斬”命運,尚缺氣力。無論是集體(ti) 林,還是類似於(yu) 薄山林場這樣的國有林,大麵積毀壞林木的情況,普遍存在。

  記者調查發現,地方政府在大樹、古樹進城,乃至食用菌等產(chan) 業(ye) 方麵,存在既充當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角色之嫌。諸如,盡管國家明令禁止大樹古樹進城,但鄭州市惠濟區政府卻建立了古樹苑;泌陽縣政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chan) 業(ye) 等。

  河南省林業(ye) 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董雲(yun) 嵐認為(wei) ,出現大麵積毀林的情況,一方麵是受到暴利的驅使;另一方麵,地方政府對於(yu) 食用菌等產(chan) 業(ye) “護著、罩著”,致使毀林情況一直存在。董表示,我國對毀林方麵的法律法規比較完善,現在的關(guan) 鍵是如何去落實。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