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由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輪流“坐莊”的A股行情此起彼伏,卻唯獨隻有新能源汽車沒能完成接力。顯而易見,尚需完備的能源存儲(chu) 貿易體(ti) 係,以及有待突破的儲(chu) 能技術製約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更遏製了投資者的熱情。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優(you) 勢顯著
但發展新能源汽車時不我待早已成為(wei) 共識,參加“2010年國際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峰論壇”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認為(wei) ,“本土企業(ye) 的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大體(ti) 跟上了世界水平,我國是電動車主要原料鋰和稀土相對豐(feng) 富,有較強的稀缺資源保障能力,依托自主知識產(chan) 權,有很強的低成本製造優(you) 勢。”
除去上述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外,更為(wei) 重要的是,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最新統計材料顯示,2010年1—10月份,中國汽車產(chan) 銷分別達到了1462.38萬(wan) 輛,和1467.70萬(wan) 輛,同比增長了34.49%,和34.76%,按照這個(ge) 趨勢到今年年底,中國汽車產(chan) 銷量將有望超過1700萬(wan) 輛,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身為(wei) 全球第一大汽車產(chan) 國和消費國的中國市場將成為(wei) 全球車企的兵家必爭(zheng) 之地,而在此基礎之上,麥肯錫谘詢公司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傳(chuan) 統汽車領域中國落後世界領先水平幾十年,在新能源汽車上,卻與(yu) 全球處在同一起跑線。
美日等國
混合動力車已初步市場化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張誌宏介紹,“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將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列為(wei) 重大項目並投入20億(yi) 元。”但恰恰是這20億(yi) 元,啟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根據去年的調研結果顯示,僅(jin) 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我國不完全投入就已超過85億(yi) 元”,張誌宏表示。
但與(yu) 此同時,張誌宏介紹,今年9月份巴黎車展期間公布的數據顯示,4年來,雷諾日產(chan) 就已投入了40億(yi) 歐元在電動汽車領域。因此,但張誌宏認為(wei) ,“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額度與(yu) 主要發達國家投入是不能比的。我國企業(ye) 和跨國公司的投入也是不能比的。所以,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是持續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從(cong) 美國、日本主要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在日本,混合動力車銷量已經接近包括微型車在內(nei) 的全部新車銷量的10%,而美國的這一數字也達到3%,這表明,混合動力車作為(wei) 新能源汽車的一類已經進入可以商業(ye) 化和市場化的階段。
多舉(ju) 措推進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化
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化方麵,張誌宏介紹,科技部將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充分整合國家科技資源,推進產(chan) 業(ye) 化研發。核心是技術,關(guan) 鍵核心的技術和零部件這樣配套支持;第二,繼續深入示範推廣,重點是要探索適合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商業(ye) 模式;第三,要加大充電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和我們(men) 25個(ge) 城市的示範推廣緊密結合;第四,要進一步加快技術標準研究,完善標準體(ti) 係;第五,支持組建產(chan) 業(ye) 基礎創新聯盟,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科技部提出的研究題目我們(men) 特別支持,以產(chan) 學研結合,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方式承擔國家任務;第六,要繼續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加強人才培養(yang) 。
陳清泰認為(wei) ,第一,我國應實施約束性和激勵性並重的政策;第二,“推進燃油稅改革,燃油稅與(yu) 居民的消費傾(qing) 向有明顯的相關(guan) 性,是調節汽車消費和發展新能源汽車最有利的經濟杠杆,美國低油稅政策,導致美國轎車普遍偏大偏重,油耗偏高,歐洲高油稅政策促進了節油技術的發展和小型車的普及使用。第三,電動車很難成為(wei) 近期盈利的亮點,但是產(chan) 業(ye) 化孕育期是爭(zheng) 奪未來產(chan) 業(ye) 領導地位最重要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