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不斷升高,在家電銷售終端,“促銷”、“直降”、“贈送”宣傳(chuan) 口號仍相當打眼,飽受價(jia) 格戰困擾的國內(nei) 家電行業(ye) 難言漲價(jia) ,家電企業(ye) 的盈利空間在通脹背景下遭遇新一輪的挑戰。
不管是否有通脹,企業(ye) 總要賺錢,為(wei) 解決(jue) 通脹帶來的一係列壓力,國內(nei) 家電企業(ye) 已著手建立通脹背景下的盈利機製,力求將通脹的影響控製在最小範圍內(nei) 。記者以白電龍頭美的電器[16.54 1.04%]為(wei) 樣本,試圖通過美的電器的做法,窺探家電企業(ye) 應對通脹的解決(jue) 之道。
文/記者劉新宇
影響:運營成本大幅增加
從(cong) 近期的原材料價(jia) 格數據來看,與(yu) 家電製造相關(guan) 的鋼材價(jia) 格表現平穩,有色金屬甚至還跌了一些,“但與(yu) 年初相比,原材料的價(jia) 格整體(ti) 維持在高位”,而在空調壓縮機和電機當中會(hui) 用到的矽鋼價(jia) 格同比上漲比例達到近50%。
通貨膨脹不僅(jin) 帶來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也讓不少家電企業(ye) 糾結。“以前每月1800元都能留住不少工人,現2000元都招不到。”
一層層因素疊加正在推高企業(ye) 的運營成本,但“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家電市場卻對“漲價(jia) ”相當敏感。“價(jia) 格戰”一直是各大企業(ye) 搶占市場的“殺手鐧”,貿然漲價(jia) ,無疑相當於(yu) 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家電觀察家洪仕斌分析指出,“各方麵成本上漲的部分基本都由廠家‘內(nei) 部消化’,一些大企業(ye) 甚至借這個(ge) 機會(hui) 大肆促銷,搶占市場。”
應對:新品型號數量翻倍
一端是來勢洶洶的通脹,另一端卻是難以上漲的銷售價(jia) 格,家電企業(ye) 有何衝(chong) 圍之道?負責美的市場推廣的小楊(化名)告訴記者,現在市場推廣節奏越來越快,“以往是一段時間做一次推廣,現在是同一時間在做幾場推廣”。
家電專(zhuan) 家吳辰輝認為(wei) ,對家電企業(ye) 而言,要想減少通脹帶來的影響,除了控製原材料采購成本,調整產(chan) 品結構是關(guan) 鍵。“高端產(chan) 品占比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強,通脹的影響也就越小”,美的一位高管這樣總結。
海外建廠降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應對通脹並不是一招就能解決(jue) 所有問題。美的製冷集團中國營銷總部副總裁王金亮表示,新品型號數量快速增加看似簡單,背後卻反映企業(ye) 的研發和設計能力,隻有不斷加大科研投入,跑在市場的前端,用尖端的技術去吸引消費者,才能在目前的競爭(zheng) 環境中握有更高的定價(jia) 權。
而積極向海外市場進軍(jun) 已成為(wei) 美的應對通脹另一行之有效的方法。王金亮認為(wei) ,冰箱和洗衣機的消費趨勢正朝著更大體(ti) 積發展,物流成本也成為(wei) 製約不少企業(ye) 盈利空間的重要因素,“而海外當地建廠能有效減少因物流給企業(ye) 帶來的壓力。”王金亮說。
吳辰輝總結,家電企業(ye) 需要在投資決(jue) 策能力、庫存控製能力、成本控製能力和國際化能力等方麵加強,才能打好應對通脹這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