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廣本宣布新一輪擴能計劃 增產隻等自主品牌

  徐留平景德鎮緊急圈地,放言超越上汽成為(wei) 中國第一;徐和誼收購眾(zhong) 泰,欲通過微型車業(ye) 務的海量規模追趕四大集團,中國新一輪汽車產(chan) 能軍(jun) 備競賽已經箭在弦上。

  5月25日,本田汽車株式會(hui) 社社長伊東(dong) 孝紳現身廣州,與(yu) 廣汽董事長張房有宣布廣汽本田新一輪擴能計劃:把增城工廠年產(chan) 能從(cong) 12萬(wan) 輛提升到24萬(wan) 輛,預計2011年底完工,屆時廣汽本田年總產(chan) 能將從(cong) 36萬(wan) 輛增加到48萬(wan) 輛。這是廣汽本田十年中第四次擴產(chan) ,每次都是12萬(wan) 輛級。

  堅持利潤和效益至上的廣汽本田,素來擴張謹慎。“五年內(nei) 中國市場規模很難超越美國,但是類似擴產(chan) 計劃,今後本田在中國每半年會(hui) 進行一次。”伊東(dong) 孝紳強調,給合資自主品牌“理念”留座,是這次增城工廠擴展主要原因之一。

  站在張房有的角度,廣汽集團整體(ti) 香港上市迫在眉睫,廣本未來走勢和概念如何,直接決(jue) 定廣汽集團在H股融資規模和後市表現,合資自主品牌是無論如何要打,也是可見奇效的融資概念。

  雙品牌姍姍來遲

  按照最終排產(chan) 表,理念品牌第一款車2011年年初麵市,定位在十萬(wan) 元以內(nei) 的緊湊型轎車市場,以彌補本田沒有低端車業(ye) 務,衝(chong) 擊低端合資品牌和絕大多數自主品牌。

  伊東(dong) 孝紳堅稱“本田對理念品牌寄予希望”,雖然本田美國年產(chan) 銷120萬(wan) 輛,依然是海外業(ye) 務的戰略核心,但是伊東(dong) 預估十年後中國車市年產(chan) 銷會(hui) 達到2000萬(wan) 輛,依靠目前車型的63萬(wan) 輛年銷售,遠遠不夠,理念品牌非上不可。

  標識如甲骨文的理念,確定於(yu) 付守傑時代。由於(yu) 前期市場評估,供應商體(ti) 係篩選等內(nei) 容上,本田和廣汽協商艱難,兩(liang) 年來上市計劃一推再推。“有時候我們(men) 中方也希望加快一點步伐,但本田有自己想法,我們(men) 要互相尊重,這需要我們(men) 做更多工作。”廣汽本田一位高層解釋,這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兩(liang) 年。

  “A0級經濟型車發展是最快的,占有率最大,而目前廣汽本田的產(chan) 品線在這一塊覆蓋是不足的,比如說飛度這個(ge) 平台,我們(men) 末端的產(chan) 品有接近的,但是市場認為(wei) 廣汽本田產(chan) 品偏貴,這會(hui) 影響到我們(men) 的競爭(zheng) ,理念正好填補了我們(men) 廣本在產(chan) 品線上的不足。”

  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解釋,理念初期走平民車路線,主要考慮現有業(ye) 務結構和研發平台成熟度,“我們(men) 沒有更多考慮競爭(zheng) 對手怎麽(me) 定位。”

  根據實際競爭(zheng) 需求,目前廣汽本田的通盤考慮是,今年引進的酷似寶馬X6的歌詩圖,作為(wei) 廣汽本田最高端的豪華跨界車,並不會(hui) 追求產(chan) 量最大化,主要目的還是為(wei) 了滿足廣汽本田雅閣客戶更新換代的需要;而理念第一款車,瞄準了目前國內(nei) 增長最快的緊湊型車。姚一鳴的策略是不預設目標,有多大量走多大量。

  “我們(men) 可以到一些覆蓋不了的區域、小縣城去建立二、三級店,現在已經建立了接近60家,在全國尤其是二三線城市推進很快。”姚一鳴堅持,二三線城市是下一步廣本實現銷售增長的絕對增量市場,理念就是衝(chong) 著這些地區去的。

  重新設計本田股權鏈

  廣汽本田希望自主品牌給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銷量業(ye) 績,但是因為(wei) 廣汽本田和廣汽集團之間複雜的股權關(guan) 係,張房有還有另一件事要做。

  成立於(yu) 1999年的廣汽本田起步於(yu) 廣州標致,最初國家主管部門審批時限定全麵繼承原合資公司的各種資格——3萬(wan) 輛年產(chan) 能不能突破,車型也必須是原有規格。當時駿威汽車間接持有廣州標致46%的股權,在中日雙方重組廣州標致後,廣州標致則轉變為(wei) 現在的廣汽本田。目前廣汽集團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中隆投資持有駿威汽車37.9%的已發行股份,駿威汽車再透過全資附屬公司廣州駿威持有廣汽公司股份,而廣汽公司持有廣汽本田50%的股份。

  “由於(yu) 曆史原因,廣汽集團與(yu) 廣汽本田中間有三四層資本關(guan) 係,中間還隔著中隆、駿威兩(liang) 個(ge) 股東(dong) 。現在到了要理一理的時候。”張房有解釋,所謂整理資本關(guan) 係就是要簡化廣本過長的持股鏈。

  廣汽集團最近在香港已經發布公告,正式通過介紹上市方式登陸H股。根據廣汽集團的上市方案,每0.37861股廣汽換1股駿威,同時駿威汽車下市,廣汽車集團上市,屆時廣汽集團H股上市公司將直接持有廣汽本田50%股份。

  目前的方案因為(wei) 有利於(yu) 簡化廣汽本田目前過長的持股鏈,正在等待股東(dong) 大會(hui) 及香港法院會(hui) 議通過。

  這有利於(yu) 廣汽本田優(you) 化管理架構,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快速健康發展。更為(wei) 重要的是,提高上市公司中廣本股權比例,有利於(yu) 增強資本市場對廣汽的盈利預期。和許多汽車集團自主品牌單獨上市想法不同,廣汽本田的資產(chan) 和品牌價(jia) 值,顯然是張房有在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未成氣候前不願意放棄的。

  隻做產(chan) 能跟隨者

  包括廣汽本田在內(nei) ,新一輪產(chan) 能軍(jun) 備競賽,是中國快速膨脹的汽車市場催生的結果。當許多競爭(zheng) 對手後悔錯失去年好局,醞釀高達50%的產(chan) 能擴張時,姚一鳴堅持小打小鬧,隻做產(chan) 能跟隨者。

  “第四次產(chan) 能擴張我們(men) 等待了一段時間,達到產(chan) 能利用率100%以上才開始啟動。”姚一鳴透露,這次擴能隻花了9.3個(ge) 億(yi) 。按常規,一個(ge) 12萬(wan) 產(chan) 能的工廠投資在20億(yi) 左右。

  “我們(men) 計劃是2011年底前實現48萬(wan) 輛產(chan) 能建成,預計到2012年就能夠完成48萬(wan) 輛滿負荷生產(chan) ,如果市場情況好,一定要超過這48萬(wan) 輛規模以後才會(hui) 去考慮。”

  今年1-4月,廣汽本田共銷售13.4萬(wan) 輛,全年目標為(wei) 38.6萬(wan) 輛,姚一鳴預計全年可能達到40萬(wan) 輛。“但是第二季度開始感覺有些疲軟,廣本一直是跟市場走,不會(hui) 隻追逐銷量。”姚一鳴感覺市場走勢並不樂(le) 觀。

  2008年金融危機後,廣汽本田製訂了2009年銷售33萬(wan) 輛的計劃,但沒想到中國市場卻先於(yu) 西方市場很快複蘇,最後公司銷量超出36萬(wan) 輛,達至滿負荷產(chan) 能。廣本這才決(jue) 定啟動預留產(chan) 能,一般企業(ye) 是產(chan) 能利用70%-80%就開始擴能了。

  廣本謹慎來源於(yu) 日本本田保守的滾動發展模式,銷量大於(yu) 產(chan) 量,是廣本的一條策略底線。這條底線讓本田經銷商順利扛過了2006年和2008年兩(liang) 次車市震蕩。在理念品牌上無任務壓力,讓廣汽本田經銷商提前吃了顆寬心丸。

  此前大眾(zhong) 宣布南中國戰略,全麵進軍(jun) 華南市場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本田實力遠弱於(yu) 大眾(zhong) 的事實,讓外界替曾經的“南霸天”捏把汗。

  張房有這次擺出了積極應戰的姿態:“在充分競爭(zheng) 的行業(ye) 跟對手競爭(zheng) ,你就要麵對競爭(zheng) 同時要坦然處之。我們(men) 歡迎任何的廠家到我們(men) 的門口設廠,如果他們(men) 認為(wei) 可以,我們(men) 歡迎他們(men) 到來。”

  他的邏輯是,生產(chan) 和銷售是根據廠家不同市場策略做出的選擇。正是看好了廣州投資環境、產(chan) 業(ye) 技術和消費潛力。即便他不來廣州,也會(hui) 去別處。另外從(cong) 競爭(zheng) 和發展角度,大眾(zhong) 恰恰是自己的一塊試金石。而且大眾(zhong) 帶來的產(chan) 業(ye) 集群擴大,也是廣汽正在研發的自主品牌和廣汽本田理念今後需要的。

  如果廣東(dong) 地區集中了幾百萬(wan) 量的產(chan) 能,大量的供應商集中到這裏。供應商的固定成本是差不多的,配套的量上去,材料的價(jia) 格下來,合資企業(ye) 的自主品牌成本就有優(you) 勢了。此前理念品牌進程緩慢,很大原因是因為(wei) 對供應商的競標和質量檢測,耗費了很多時間。由於(yu) 在一些供應商選擇上,中方要求兼顧成本和質量,日方怕質量不保證砸了自己牌子,雙方分歧不小,本田一度放言“出了質量問題,我不負責!”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