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24日)上午,傅廣銳在樓道內(nei) ,已走了好些來回。作為(wei) 長春市勸農(nong) 國儲(chu) 庫的主任,這樣的焦慮狀態,已經持續了數月,“今年情況太特殊了,現在糧庫內(nei) 沒有糧食。”
他爾後用手往窗外一指:“往年這個(ge) 時候,糧庫的院子內(nei) ,停滿了賣糧的車輛。”
從(cong) 二樓窗口望去,偌大的院子,空無一人。可容數車通過的大門關(guan) 閉,一間間倉(cang) 庫前麵,幾天前下的雪,還未消融。
時下正是秋糧收購的黃金季節,然而這些糧庫並未續演上年的熱鬧場景,今年格外冷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連日來的調查發現,糧庫空倉(cang) 的現象,在整個(ge) 吉林較為(wei) 普遍。
然而,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chan) 區和商品糧基地,吉林2010年糧食獲得豐(feng) 收,全省糧食產(chan) 量有望達到590億(yi) 斤。
產(chan) 糧大省多家糧庫空倉(cang)
目前糧庫空倉(cang) 的情況,在吉林糧食集團嘉實糧庫同樣存在。記者在該糧庫的大院內(nei) ,看不到一輛運輸車。旁邊的糧倉(cang) ,冷冷清清地杵在那裏。
七八名工作人員擠在一間屋內(nei) 聊天。該糧庫主任滿臉憂慮:“現在糧食市場價(jia) 格很高,我們(men) 根本收不了,收上來也是賠本。這個(ge) 容量達2萬(wan) 噸的糧庫,現在裏麵沒有一點糧食。”
他認為(wei) ,今年的情況很特殊,主要是澱粉、糖這些價(jia) 格大漲,使得玉米(2294,8.00,0.35%)深加工企業(ye) 的產(chan) 品的附加值更高。於(yu) 是,加工原料需求猛增,去年此時玉米收購價(jia) 為(wei) 每噸1700元,現在最高漲至1900元。
記者隨後來到長春市泉眼糧庫,這個(ge) 同樣有2萬(wan) 噸容量的糧庫,如今關(guan) 著大門。在辦公區的二樓,一位劉姓主任說,現在糧庫空了。
糧食豐(feng) 收後農(nong) 民更惜售
一麵是糧食的豐(feng) 收,一麵是糧庫的空倉(cang) 。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
上月中旬,吉林省主管農(nong) 業(ye) 的副省長王守臣表示,初步預測,今年的糧食產(chan) 量將會(hui) 打破2008年568億(yi) 斤的曆史最好水平,再創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目前秋糧早已收割完畢,但受製於(yu) 種種原因,農(nong) 民惜售心態強烈。
長春市勸農(nong) 山鎮錢家村村民錢春暉告訴記者,現在他們(men) 村的70多戶人家,全將今年的玉米囤積下來,等待價(jia) 格進一步提高。
自10月以來,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ye) 的收購價(jia) 持續攀升,以亞(ya) 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ye) 大成集團為(wei) 例,目前其收購價(jia) 漲到每斤0.84元。該公司副總經理鄭貴臣表示,“農(nong) 民現在惜售太嚴(yan) 重,價(jia) 格越漲,他們(men) 越不願意賣。”
加工企業(ye) 漲價(jia) “搶”糧
知情人士向記者稱,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ye) ,為(wei) 了充分挖掘市場原料供應,跟市縣一級的糧庫合作,讓這些糧庫為(wei) 加工企業(ye) “服務”。
記者來到長春市外某糧庫,一位高姓糧庫主任稱,現在糧庫裏基本上沒有存糧,主要是農(nong) 民不願售賣。
問及該糧庫所收糧食去向何處,高主任說,主要給一些深加工企業(ye) 運送。其後,見記者正在錄音,他接連改口說沒有向這些企業(ye) 送糧。不過記者注意到,該主任和糧庫工作人員身上所穿的棉服上,都有某著名深加工企業(ye) 的LOGO。
肇始於(yu) 2008年的吉林糧庫改製,要求市縣不再保留由其管理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ye) ,將地方國有糧庫通過上劃、兼並、重組、破產(chan) 、出售等方式,完善中央和省儲(chu) 備糧體(ti) 係建設。這以後,曾經遍布各鄉(xiang) 鎮、大小不一的糧庫悄然退隱,糧食購銷的主渠道,漸漸移位於(yu) 中央、地方儲(chu) 備糧等管理體(ti) 係。
前述知情人士稱,改製之後的一些糧庫被人買(mai) 下,成為(wei) 糧食深加工企業(ye) 的“附庸”。
國儲(chu) 糧庫醞釀提價(jia) 收糧
“農(nong) 民惜售是一個(ge) 原因,惜售是因為(wei) 價(jia) 位不斷抬升,而深加工企業(ye) 是‘抬價(jia) ’的市場主體(ti) 。”傅廣銳分析說,吉林的糧食深加工企業(ye) 太多了,收購商將玉米全部運到加工企業(ye) 售賣,而不願意送到糧庫。
鄭貴臣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吉林玉米產(chan) 量每年在2000萬(wan) 噸左右,玉米深加工企業(ye) 消耗差不多1000萬(wan) 噸,僅(jin) 大成集團每年就消耗玉米400多萬(wan) 噸。
作為(wei) 世界玉米加工的 “第一車間”,吉林省早在2008年就提出目標,將打造世界級玉米深加工基地。
今年11月17日,國務院作出決(jue) 定,要嚴(yan) 格糧食收購資格審核,關(guan) 閉違規建設的玉米深加工企業(ye) 。
傅廣銳表示,糧庫在價(jia) 位上一直不能與(yu) 深加工企業(ye) 抗衡,“應該關(guan) 停一批沒有資質的玉米深加工企業(ye) 。”
由於(yu) 勸農(nong) 國儲(chu) 庫收糧不成,傅廣銳說,“我們(men) 將考慮適時進入市場收購,但絕對不能按照糧食最低收購價(jia) 來收,那樣百姓還是不願意賣,要以市場價(jia) 為(wei) 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