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油價牽動紡織業神經 尋找替代原料成當務之急

  “今年冬天是真沒錢買(mai) 羽絨服了,大家就抱團取暖吧”,入冬以來,類似的話題總能引起一些網友的共鳴。一位網友訴苦說:“據說今年冬天會(hui) 冷……去商場轉了轉,想買(mai) 件羽絨服過冬,這‘華麗(li) 麗(li) ’的價(jia) 格啊,便宜的七八百,一般都1000(元)以上。”

  還有人去年在一家品牌連鎖店看中的羽絨服是299元,沒買(mai) ;今年再去看同類產(chan) 品,“哭了”——499元……

  紡織業(ye) 界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變化。來自中國羽絨工業(ye) 協會(hui) 的消息稱,羽絨服行業(ye) 的原材料價(jia) 格“漲幅驚人”。

  天津工業(ye) 大學紡織學院院長王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服裝價(jia) 格的上漲,主要是最近幾個(ge) 月來棉花(25960,-490.00,-1.85%)等原料的漲價(jia) 引起的。

  中國棉花協會(hui) 發布的最新行業(ye) 警示指出,受多種因素影響,國內(nei) 國際棉花價(jia) 格均快速大幅上漲,屢創曆史最高水平。10月27日,中國棉花進口指數達到152.47美分/磅,比年初的82.18美分/磅,上漲70.29美分/磅,增幅達85.5%。

  中國棉花協會(hui) 棉農(nong) 合作分會(hui) 指出,我國棉花總產(chan) 量今年較去年有小幅下降,而紡紗產(chan) 量及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保持增長,“棉價(jia) 一路高歌猛進,不斷刷新紀錄”。

  最近一段時間,溫州“炒房團”變身“炒棉團”的新聞,讓公眾(zhong) 對持續走高的棉價(jia) 有了更深的印象。但一般人不容易想到,油價(jia) 也會(hui) 切切實實影響到自己身上的一絲(si) 一縷。

  對於(yu) 天津工大紡織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張健飛教授而言,油價(jia) 的每一輪上漲,都會(hui) 使他聯想到家人的衣服鞋帽。他說,化纖服裝在服裝業(ye) 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而化纖全部是從(cong) 石油裏提煉的。當石油資源變得緊缺,化纖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必然會(hui) 受到影響。

  王瑞告訴記者,伴隨著石油儲(chu) 量的枯竭,化學纖維日漸減少,是正在發生的事實。紡織業(ye) 界正在努力尋找各種纖維原料,以取代化學纖維。

  油價(jia) 牽動著紡織界的神經,一方麵體(ti) 現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上,更重要的是體(ti) 現在原料供應上。11月22日,在天津工業(ye) 大學舉(ju) 辦的第二屆祖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紡織學術論壇上,紡織材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指出,由於(yu) 石油化工原料漸趨枯竭,紡織纖維原料供應缺口很大,“必須另覓資源”。

  化學纖維是紡織纖維中的主力。2009年,全球天然纖維(棉、毛、麻、絲(si) 等)總產(chan) 量為(wei) 2760萬(wan) 噸,化學纖維總產(chan) 量為(wei) 4625萬(wan) 噸。到2050年,人類需要的紡織纖維原料預計增加到2.5億(yi) 噸。

  但也是在2050年,全球石油可能就將枯竭——這是11月8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兩(liang) 位經濟學家發表的預測結果。

  姚穆認為(wei) ,這不是危言聳聽,所以今後紡織纖維原料供應的缺口是很大的。拓寬紡織纖維原料是紡織業(ye) 當前麵臨(lin) 的任務。

  一旦失去化纖,無論怎樣努力加大天然纖維的產(chan) 量,也很難滿足人類的需求。更何況,棉花等天然纖維原料的生產(chan) 不會(hui) 無限擴大。姚穆指出,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2億(yi) ,人口暴增將造成糧食供應緊張,有限的耕地會(hui) 更多用於(yu) 種植糧食。

  姚穆建議,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培育新品種,在鹽堿地、荒灘地、山坡地等不產(chan) 糧食的土地上,種植可產(chan) 生天然纖維的植物。

  “中國已經啟動一項工作,要培育新的棉、麻和桑樹新品種,使用了轉基因技術。”他說。

  姚穆說,喂蠶餘(yu) 下的桑條、榨糖後的甘蔗渣、玉米(2312,1.00,0.04%)稈等廢棄農(nong) 作物的資源,以及竹材、海藻、蟹殼、蝦皮等,都可提取出纖維素,作為(wei) 再生纖維的原料。比如海藻在被提取碘之後,海藻酸可以提取出來,做成海藻酸鈉,進行紡絲(si) 。

  據他介紹,中國利用醋酸細菌生產(chan) 的纖維素,年產(chan) 量已達2.5萬(wan) 噸,這是人們(men) 常見的醋長了“白毛”之後,提取出來的物質。

  姚穆還認為(wei) ,在開發新型非棉纖維來代替棉纖維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廢棄紡織品。全球每年廢棄紡織品在3000萬(wan) 噸以上,不用就會(hui) 變成環境汙染物。當然,再生利用的難度不小,成本較高。目前,已有少數企業(ye) 進入了廢棄紡織品再利用的市場,有的企業(ye) 把舊塑料(12165,-55.00,-0.45%)瓶切片、紡絲(si) ,製成了服裝麵料。

  福建海東(dong) 青新材料集團就是這樣一家企業(ye) 。該公司生產(chan) 的無紡布,有一部分可用於(yu) 製造服裝和鞋類產(chan) 品。該公司執行總裁粘偉(wei) 誠介紹說,公司的生產(chan) 原料基本都是廢棄的塑料瓶。

  據台北科技大學分子科學與(yu) 工程係教授姚興(xing) 川介紹,在台灣,回收廢棄的飲料瓶或聚酯廢紗、廢布,再生製成紡織品或成衣,是紡織與(yu) 成衣產(chan) 業(ye) 環保再生模式中最廣為(wei) 人知的形式。

  姚興(xing) 川教授說,台灣本地不產(chan) 任何可以織造和產(chan) 業(ye) 化的天然纖維,幾乎全靠進口。但是台灣有幾家化纖廠專(zhuan) 門收集塑料瓶,切片、抽絲(si) 。很多廢棄物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用到紡織物上,但有時回收的成本比較高,這就需要有相應的政策、法規的鼓勵。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