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今,長安汽車[10.93 -0.73%]、威孚高科[34.98 2.88%]和上海汽車[18.47 2.61%]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增發股票,以擴大投資,增加產(chan) 能。更早一點進行增發的還有萬(wan) 向錢潮[15.60 -2.99%]。而與(yu) 此同時,上證指數[2865.31 -0.01%]從(cong) 最高點3186點到今日收盤,跌去331點。
“市場對車企這次的增發都較認同,沒什麽(me) 質疑的聲音。其實,許多公司早在去年底或者今年初就提出增發申請,隻不過到最後批下來或者正式實施都集中到了最近。”東(dong) 海證券汽車行業(ye) 研究員吳文釗這樣表示。
而全國乘用車聯席會(hui) 副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向上海證券報表示:“明年,市場有可能進入低增長的調整期。所以融資要抓緊,一旦市場不好,融資就沒那麽(me) 容易了。”
車企積極擴張的態度,使人對即將到來的2011年中國車市產(chan) 生濃厚興(xing) 趣。明年的車市是否還會(hui) 增長?如此巨額的資金投入下去,是否會(hui) 再現產(chan) 能過剩?
就在最近,中國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新華信對2011年的車市增幅做出了預測。據新華信發布報告稱,2011年全年銷量約為(wei) 1956萬(wan) 輛,同比增速為(wei) 10.7%。其中乘用車銷量將達1514萬(wan) 輛,商用車銷量達441萬(wan) 輛。
而新華信預計2010年全年的汽車銷量為(wei) 1,766萬(wan) 輛,同比增長 23.3%;其中乘用車銷量將達1342萬(wan) 輛,同比增長30.2%;商用車銷量達424萬(wan) 輛,同比增長28.2%。
從(cong) 該組數據對比來看,2011年的車市增速將明顯低於(yu) 2010年。
增發募資高潮來臨(lin)
本周二,上海汽車發布公告稱,證監會(hui) 發審委昨天審核通過了公司的定向增發方案,其非公開發行A股申請已獲批。根據此前公告,上海汽車這次募集的資金將不超過100億(yi) 元人民幣。
11月16日,威孚高科發布公告,擬非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11285.8萬(wan) 股,募集資金約29.15億(yi) 元,募資投向零部件的產(chan) 能提升、汽車尾氣後處理係統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化項目等。在增發消息的刺激下,威孚高科全日封於(yu) 漲停,而該股票自7月1日的13.60元,漲至11月18日的最高35.08元,累計漲幅已超1.6倍。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定向增發具有一定折價(jia) 的“安全墊”效應,在目前弱市中尋找到未來具有良好成長空間的公司,基金公司還是會(hui) 積極參與(yu) 定向增發。
自主品牌加緊市場爭(zheng) 奪
“隻要資金充足,就有很好的增值空間。”全國乘用車聯席會(hui) 副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向本報記者表示。這一輪車企的積極擴張,將在未來的5年,使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格局產(chan) 生新的變化。屆時,“隨著投資的加大,產(chan) 品的質量、工藝水準快速提升,市場結構向節能產(chan) 品發展。自主品牌將獲得大的提升。”在崔東(dong) 樹眼裏,這一輪募資增發可被視為(wei) 自主品牌大發展的明顯信號。
11月份以來,包括上海汽車、一汽夏利、東(dong) 風汽車[5.57 -1.42%]等在內(nei) 的國內(nei) 主流汽車企業(ye) 相繼公布了10月份產(chan) 銷數據,銷量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中國汽車市場仍在高位運行。同時,由於(yu) 汽車行業(ye) 收購兼並、新能源汽車規劃等政策預期也進一步明朗,國內(nei) 車企加快了擴張步伐。其中,長安汽車格外積極。11月8日長安汽車公告稱,A股增發方案獲批,將募集不超過40億(yi) 元。
今年10月12日,總投資30億(yi) 元、設計產(chan) 能40萬(wan) 輛的長安汽車合肥基地奠基,而這隻是今年長安汽車四處擴張的一步棋。5月至9月,長安汽車分別與(yu) 國內(nei) 數個(ge) 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內(nei) 容為(wei) 新建或擴建汽車產(chan) 能。僅(jin) 在北京、深圳、合肥和河北定州,長安汽車的投資總額就達250億(yi) 元。
對此,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nei) 把長安汽車打造成為(wei) 國內(nei) 領先、國際一流的汽車企業(ye) 。在2012、2015、2020年分別實現產(chan) 銷汽車300萬(wan) 、450萬(wan) 、600萬(wan) 輛的目標”。
在東(dong) 海證券汽車研究員吳文釗看來,從(cong) 這輪車企的募資擴張來看,明顯是布局未來。“今年的汽車市場產(chan) 能偏緊的狀況還將持續很長時間,因此車企的擴產(chan) 也就迫在眉睫,產(chan) 能過剩也不會(hui) 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