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年冬季“氣荒”都會(hui) 變得流行,今年的“氣荒”預期正變得越來越強烈,在一些地方和行業(ye) 已經顯現端倪。
從(cong) 氣頭化肥企業(ye) 反映的情況看,今年缺氣的嚴(yan) 重性不亞(ya) 於(yu) 去年,比如遼通化工[11.25 -2.17%]已經宣布停產(chan) 。而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中石油和中石化留給民用的份額占比多於(yu) 去年,這意味工業(ye) 用氣必然會(hui) 更加緊張。自5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guan) 於(yu) 提高國產(chan) 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jia) 格的通知》之後,國內(nei) 部分城市也相繼舉(ju) 行天然氣漲價(jia) 聽證會(hui) ,用意很明確——抑製需求的增長。
提價(jia) 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製需求,但並不能真正解決(jue) “氣荒”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須打出組合拳,包括加快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繼續理順價(jia) 格增加進口、放開管道的投資和使用等措施。
天然氣需求存在一定的剛性,考慮到居民人口的增加和工業(ye) 企業(ye) 對清潔能源的偏好,即使提價(jia) ,需求仍會(hui) 繼續增長。專(zhuan) 家稱,從(cong) 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耗占比這個(ge) 數值看,我國比國際水平小很多,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繼續增長,這意味著用氣量的必然增長。權威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天然氣供需缺口預計約為(wei) 300億(yi) 立方米,2015年天然氣供需缺口預計將超過400億(yi) 立方米。
既然抑製需求難以解決(jue) 問題,那麽(me) 就應當增加供給。中國缺乏天然氣資源,必須從(cong) 國外進口,而按照目前的價(jia) 格,具有進口資質的企業(ye) 並沒有進口天然氣的動力。專(zhuan) 家稱,中石油和中石化按照目前的國際天然氣價(jia) 格進口之後再按照國內(nei) 價(jia) 格進行銷售,隻能是越賣越虧(kui) ,根本沒有動力多進口,正是由於(yu) 這個(ge) 原因,相關(guan) 運輸管道並未滿負荷運轉。
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要增大這些巨頭進口天然氣的動力,氣價(jia) 還將上漲,可是如果真這麽(me) 漲下去,下遊早已無力承受。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進口氣銷售給下遊要經過管道環節,中間商利潤很高,應當進一步理順價(jia) 格,把這一環節的價(jia) 格降下來。
有業(ye) 內(nei) 人士抱怨,具有進口資質和開發天然氣資質的企業(ye) 同時壟斷了管道的建設和運營,否則,即使政策優(you) 先保證民用,企業(ye) 也不會(hui) 這麽(me) 缺氣。專(zhuan) 家認為(wei) ,管道的使用和投資確實應當放開,但是進口權最好還是集中在個(ge) 別企業(ye) 手中,而且,進口企業(ye) 應當站在下遊企業(ye) 的立場去談判,這樣才能以更低的價(jia) 格獲取天然氣資源。這就要求上下遊企業(ye) 建立更緊密的聯係。此外,當現有管道無法滿足運輸需求時,應當讓上下遊企業(ye) 一起投資建設管道。
供給方麵還應當增加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包括煤層氣、岩層氣等,盡量增加國內(nei) 供給,減小對外依存度。當然,這同時要考慮到開發的成本,如果不經濟也不可行。此外,還應當限製以天然氣為(wei) 原料的工業(ye) 品出口,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