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場,雖然殘酷也一定要去做。”5月17日,中興(xing) 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向記者表示。
據何透露,目前中興(xing) 的手機終端在全球出貨量已經接近2億(yi) 部,但印度市場對中興(xing) 的終端業(ye) 務“僅(jin) 僅(jin) 貢獻了規模,利潤貢獻並不大”。
然而,盡管是這樣一塊“雞肋”市場,包括中興(xing) 、華為(wei) 在內(nei) 的中國電信設備商卻遭遇了難堪的“審查門”。
5月初,印度電信運營商表示,出於(yu) 對國家安全的擔心,印度政府已經禁止他們(men) 采購中國設備。據稱,主要是因為(wei) 印度情報單位害怕中國出口方在設備中內(nei) 設“間諜軟件”。
中興(xing) 通訊在隨後的聲明中表示,中興(xing) 通訊充分理解並且尊重印度政府的安全憂慮,並且將無條件服從(cong) 印度政府的政策和相關(guan) 規定。5月13日,中興(xing) 通訊代表與(yu) 印度內(nei) 政部秘書(shu) 比拉依(G.K. Pillai)進行了會(hui) 麵。截至目前,印度官方並未發布禁止進口中國電信設備的正式聲明。
何士友則對記者表示,盡管如此,由於(yu) 印度是除了中國以外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中興(xing) 不會(hui) 放棄。
“印度運營商離不開中國公司”
何士友執掌中興(xing) 手機終端業(ye) 務多年,對印度市場既重要又艱難的雙麵性理解頗深。
他告訴記者,印度市場的運營商競爭(zheng) 最為(wei) 激烈,基本每一個(ge) 省都有不同的運營商,平均ARPU值隻有3美元,但印度的市場大,增長速度快——2004年中興(xing) 通訊剛進入印度時,全國隻有不到500萬(wan) 左右的移動用戶,現在這個(ge) 數字超過5億(yi) 。據相關(guan) 數據統計,印度的移動通訊用戶每月增加2000多萬(wan) 人。
這也是中興(xing) 對“隻賺吆喝不賺錢”的印度市場,不願放棄的原因所在。
終端業(ye) 務正成為(wei) 中興(xing) 公司業(ye) 務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而印度市場則是其終端業(ye) 務的下一個(ge) 重要增長極。另一方麵,由於(yu) 中興(xing) 海外手機終端主要走運營商定製渠道,因此終端無法離開網絡設備的銷售而單獨滲透。因此,打破此次印度對中國通訊設備的審查門,也是中興(xing) 手機終端繼續在印度銷售和發展的關(guan) 鍵。
何士友認為(wei) ,前幾年間,印度移動通訊市場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增長,主要得益於(yu) 中國通訊設備公司物美價(jia) 廉的網絡設備和手機終端。
“盡管目前印度以安全理由限製中國企業(ye) ,但是印度的運營商離不開中國。”何表示,如果沒有中國公司的參與(yu) ,印度的運營商和消費者都將承受比較高的成本壓力,“其實這些審查行為(wei) 並不是印度企業(ye) 的真實意思。”
據何介紹,目前中興(xing) 通訊在印度的員工超過1000人,其中90%都是印度本土員工。
貿易戰可能性小
如果中興(xing) 、華為(wei) 真的因“審查門”而無緣印度市場,他們(men) 將會(hui) 受到多大的影響?
2009年中興(xing) 通訊的印度市場收入約50多億(yi) 元,占其全部總收入的不到9%,其中受此禁令影響的無線設備業(ye) 務約占70%,約35億(yi) 元。而據華為(wei) 印度公司的數據顯示,2008年合同總額超20億(yi) 美元,實現銷售收入達13億(yi) 美元,這對去年年收入218億(yi) 美元的華為(wei) 而言並不算多。
除了目前的營收規模外,印度市場更大的意義(yi) 在於(yu) ,其未來的增長潛力。
對於(yu) 印度審查門的影響,招商證券在5月初發表了一份名為(wei) 《電信設備市場從(cong) 未真正爆發過貿易戰》的報告。
該報告認為(wei) ,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印度政府並未明文要求運營商不采購中國廠商的設備,隻是印度政府曾經以口頭指示、開會(hui) 等形式要求運營商不要購買(mai) 中國廠商的設備,其中不光包括中興(xing) 、華為(wei) ,還包括其他的一些電信設備廠商,如UT斯達康、邁普等。
一位通訊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印度政府過去幾年一直在要求運營商不要采購中國廠商的設備,此次審查並不足為(wei) 奇。
對於(yu) 印度方麵此次的審查理由,上述報告認為(wei) ,正規管理的電信網絡基本上是和互聯網隔離的,而且電信設備之間基本上是用國際標準規定的協議連接,所以在電信網絡設備中安放間諜設備是很困難的事情,即便用間諜設備獲得資料,也難以向外發送。
目前,全球的通訊設備市場是一種寡頭壟斷格局,全球僅(jin) 剩6家大型電信設備商。對運營商而言,為(wei) 了商業(ye) 考慮需要同時保持2-3家供應商,因此有實力打貿易戰的國家隻有6-7個(ge) (其中不包括印度),一旦貿易戰開打對相關(guan) 運營商的損害將極大。
這種市場格局產(chan) 生的局麵是,所有大國都在使用他國造的電信設備,中國廠商的通信設備也在很多大國的關(guan) 鍵領域甚至國家安全領域被使用,因此,招商證券認為(wei) ,之前從(cong) 未在通訊設備爆發過貿易戰,此次印度審查門也不會(hui) 引發貿易戰。
中興(xing) 、華為(wei) 對策
上述通訊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此次事件惡化,受損的將是中國設備商和印度急需采用中國設備來降低成本的運營商。而一旦印度徹底禁止進口中國設備,對印度現有運營商將大為(wei) 有利,對新進入該市場的其他小運營商將非常不利,“前者鋪設了低價(jia) 的中國通訊設備,後者卻無此機會(hui) ”。
實際上,印度市場對6家設備商而言,多少都有“雞肋”的意味——因為(wei) 無法帶來利潤,食之無味;但因為(wei) 能帶來規模效應,棄之可惜。
目前除摩托羅拉外,其餘(yu) 五家設備商的員工人數在6.4萬(wan) —9.5萬(wan) 不等,大量的研發人員、固定的研發成本,都使得印度市場進退兩(liang) 難。
這種情況下,招商證券認為(wei) ,可能性偏大的一種情況是不了了之——因為(wei) 印度自己沒有具規模的電信設備商,要讓全國的運營商都承擔高昂的成本,政府壓力太大。以往多次的事件中,印度的運營商都向政府施壓,使得最後能夠繼續采購中國設備,這次也會(hui) 如此。
不過,其也做出了可能性偏小的一種情況的預測,即印度政府已有後手,隻是業(ye) 界都沒有猜到。
實際上,中興(xing) 、華為(wei) 近期已經在嚐試采取在本地設廠生產(chan) 以及其他軟化對抗的方式來“破冰”。
不久前,中興(xing) 通訊宣布將擴建在印度的工程中心,據悉華為(wei) 也將投巨資在印度建造新工廠提上日程。此外,根據其2009年年報,華為(wei) 在印度設立了“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活動基金”,持續支持Deepalaya項目,資助殘疾兒(er) 童學習(xi) 生存技能計劃。
“希望中國政府方麵也能出麵與(yu) 印度進行良好的溝通。”何士友說。何盼望的好消息或許正在到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5月20日在例行記者會(hui) 上宣布,應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印度共和國總統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將於(yu) 5月26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如果能利用這次外交活動進一步改善雙方的關(guan) 係,對中興(xing) 、華為(wei) 而言,無疑將是個(ge) 破冰的好機會(hui) 。”一位通訊業(ye) 內(nei) 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