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香港、新加坡三地證券市場中,新加坡將自己比喻為(wei) 中小企業(ye) 上市的天堂。
2004年7月23日,浙江八方電信正式在新加坡掛牌上市。上市公司的注冊(ce) 資金僅(jin) 僅(jin) 為(wei) 5000萬(wan) 美金。八方電信最早開始醞釀在香港上市,然而突如其來的SARS風暴和歐亞(ya) 農(nong) 業(ye) 事件的餘(yu) 波,使得香港市場對中國民營概念股風聲鶴唳。與(yu) 此相反,對中國民營企業(ye) 有特殊偏好的新加坡依然敞開了資本大門。八方電信最終將其落腳點選在了新加坡,其創始人葉天雲(yun) 事後感慨 “如果那個(ge) 時候進入香港股市,未必會(hui) 對我們(men) 有利。”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管中國市場的助理總裁淩東(dong) 鷹認為(wei) ,新加坡之所以對中國中小民營企業(ye) 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在於(yu) 上市門檻較低以及鎖股期短。企業(ye) 在新加坡上市的標準有三個(ge) ,符合任意一個(ge) 即可,一是稅前利潤過去三年累計達到750萬(wan) 新元,每年不少於(yu) 100萬(wan) 新元,有三年營業(ye) 紀錄,符合此項的對市值沒有要求;二是稅前利潤在過去1~2年累計達到1000萬(wan) 新元,符合此項對市值和營業(ye) 紀錄都沒有要求;三是上市時市值達到8000萬(wan) 新元,符合此項對稅前利潤和營業(ye) 記錄都沒有要求。由於(yu) 民營企業(ye) 對於(yu) 鎖股期特別敏感,新交所對於(yu) 這方麵的要求比較寬鬆,隻是要求在主板上市的發起人不能在6個(ge) 月內(nei) 出售全部股份。
去新加坡上市另一個(ge) 好處也顯而易見,新加坡的股市人為(wei) 炒作少,在新加坡上市的佳傑科技公司的老總劉偉(wei) 認為(wei) ,不像暴張暴跌的香港股市,新加坡股市比較平穩,非常適合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ye) 來融資。從(cong) 新華信報告提供的數據來看,雖然新加坡市場對中國企業(ye) 比較陌生,但是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國企業(ye) 數量增長極其迅猛(2002年為(wei) 0,2003年為(wei) 14家,2004年為(wei) 31家)。
雖然上市條件和交易規則有所不同,試圖分肥中國經濟成長的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三地資本市場同樣對中國企業(ye) 熱情地伸出雙手。美國市場在融資規模方麵的優(you) 勢以及對科技企業(ye) 的偏好,中國香港出於(yu) 文化和區位因素對中國企業(ye) 的認同,新加坡市場對中小民營企業(ye) 的鼎立支持,三地資本市場應該為(wei) 每一個(ge) 試圖踏出海外上市這一步的中國企業(ye) 家所熟知,量體(ti) 裁衣才能為(wei) 自己設計最便捷的資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