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SGX)成立於(yu) 1999年12月,是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ES)和前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合並而成的。新加坡交易所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由其屬下的兩(liang) 家子企業(ye) - 新加坡證券交易有限企業(ye) 和中央托收私人有限企業(ye) 共同負責管理。新加坡交易所已於(yu) 2000年11月23日成為(wei) 亞(ya) 太地區首家通過公開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也是全亞(ya) 洲首家實現全電子化及無場地交易的證券交易所。它致力於(yu) 為(wei) 企業(ye) 和投資者提供健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場所,幫助他們(men) 實現集資和投資的目標。這些年來,它建立並營造了一個(ge) 活躍高效的交易市場,以一流的證券交易所而著稱於(yu) 亞(ya) 太地區。
新加坡交易所在截止至2006年末已有707家掛牌上市企業(ye) ,總市值約5,896億(yi) 新元。這些企業(ye) 函蓋了各個(ge) 行業(ye) ,包括製造、金融、商貿、地產(chan) 、服務等。其中製造業(ye) (含電子業(ye) ) 所占比例較高,達41%。
新加坡交易所是一個(ge) 區域性交易所,它吸引了來自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企業(ye) 在這裏掛牌上市。截止至2006年末,外國企業(ye) 占了總上市公司的37%(約268家),其中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地區的企業(ye) 共158家。外國企業(ye) 大部份是以新加坡做為(wei) 融資平台,所以很多外國企業(ye) 在新加坡本地沒有任何業(ye) 務運營。其它63%(約460家)的上市企業(ye) 則是新加坡本地企業(ye) ,其中有不少的營收來自海外。在與(yu) 本區域其他國際市場相比,新加坡的市場是最為(wei) 國際化的。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享受到這一充滿活力的市場帶來的各項優(you) 勢。新交所更透明的市場、全麵的科技服務和國際知名度,能讓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在應付市場波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融資和投資目標。另外,新交所領先的科技為(wei) 投資者從(cong) 全球各地進入其市場打開方便之門。新交所繼續擴展其全球網絡並增強市場深度和交易量的努力,將使市場參與(yu) 者能擁有更有效率更具吸引力的市場。顯然,在新交所上市具有許多優(you) 勢。
外國公司在新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中占了40%,使其成為(wei) 亞(ya) 洲最國際化的交易所。另外,超過800家國際基金經理和分析員網絡也為(wei) 期望擁有廣泛股東(dong) 基礎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個(ge) 具吸引力的投資者群。這些長線投資者將提供更大穩定性,特別是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下。這給公司提供了一個(ge) 融資成長的優(you) 秀環境。
新交所不斷投資於(yu) 最新科技,從(cong) 而能提供更高效方便的交易結算係統。SGXAccess使新交所的交易接駁更方便,交易量更活躍。在這一技術推出後,新交所的成員公司能夠按自身要求設計其下單係統,並能在世界的任何地點進入交易所的交易係統進行交易。之後,新交所推出的SGXLink成為(wei) 了本區域首個(ge) 多方跨區域交易接口,以方便交易所間的外國股的交易和結算。新交所首個(ge) 跨市場交易的夥(huo) 伴是澳洲股票交易所。
新交所一直被視為(wei) 被有效管理的市場。這對期望擁有良好公司治理和披露的公司來說是個(ge) 有吸引力的考量。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市場透明的重要因素,新交所將繼續采用最佳的監管方式,以保持領先。在新交所上市將給公司一個(ge) 國際聲譽保證,成為(wei) 其向全球發展的跳板。
新交所推出了市場導向的上市規則,以爭(zheng) 取更多海外公司前來上市。這些條規給這些來自不同行業(ye) 的公司在新加坡融資更大靈活性。新交所在吸引公司前來上市的同時,也並沒有放鬆對上市公司的素質要求。
公司上市並不容易。在決(jue) 定是否要上市時,一個(ge) 公司需要考慮其他的融資渠道是否可行,並考慮上市的利弊。
股票上市的公司將享有眾(zhong) 多好處。其中一些重要的優(you) 勢為(wei) :
- 為(wei) 公司的股票創造市場;
- 加強公司的聲譽和財務信譽;
- 增加公眾(zhong) 對公司及其產(chan) 品的關(guan) 注;
- 給公司機會(hui) 為(wei) 其員工推出股票認購權計劃;
- 在未來可通過發行新股和其他證券來籌集資金;
- 利用公司的股票進行收購活動;以及
- 為(wei) 現有股東(dong) 提供投資套現的渠道。
公開上市有其優(you) 點,但也意味公司及其?shy;事有更多對股東(dong) 的義(yi) 務,並需要符合業(ye) 績報告標準:
- 對公眾(zhong) 股東(dong) 負責度更高
- 需要保持股息和利潤的增長勢頭
- 更容易遭到敵視收購
- 需要了解並嚴(yan) 格遵守監管機構的管理條規。
- 提升業(ye) 績報告標準而造成成本升高
- 在上市後對公司控製力有所下降
- 媒體(ti) 的關(guan) 注造成隱私的損失
作為(wei) 私人公司的主要股東(dong) ,依公司的計劃和目標衡量上市的利弊是及其重要的。和律師、獨立會(hui) 計師和其他專(zhuan) 業(ye) 顧問討論,能讓您有更好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