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IPO
企業重組上市IPO

2017年將成借殼上市大年

2017年將成借殼上市大年


伴隨著國企改革頂層設計製度的完善,從(cong) 中央企業(ye) 到地方國企,國有企業(ye) 資產(chan) 整合和清退力度都在不斷地加強。在A股市場上,近期多家國企殼資源開始公開征集受讓方。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2017年將成為(wei) 國企殼資源資本運作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一年。


國企賣殼高潮來臨(lin)

公開資料顯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家國企公開賣殼,多家上市公司實際控製人變更。有機構指出,注冊(ce) 製的推遲以及戰略新興(xing) 板的刪除,使得一批急需上市卻又不能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ye) 隻能通過殼資源來實現曲線上市。可以預見的是,2017年將會(hui) 是一個(ge) 借殼上市的大年。


2017年以來,國企標的停牌數量驟然增加,至少發生8例國企殼資源轉讓案例,計劃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出讓控製權。其中,由上海浦東(dong) 國資委控製的上工申貝擬以公開征集受讓方的形式,協議轉讓10.94%股份;*ST獅頭控股股東(dong) 計劃轉讓股權,將水泥資產(chan) 置換出上市公司,並承接受讓方的優(you) 質資產(chan) ;錢江摩托控股股東(dong) 采用公開征集方式協議轉讓所持13500萬(wan) 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29.77%);東(dong) 方鉭業(ye) 控股股東(dong) 中色東(dong) 方則將其持有的東(dong) 方鉭業(ye) 現總股本的28%的股份轉讓給大連隆泰創投。此外,還有河池化工、中國嘉陵等上市公司也在公開征集受讓方。


國企賣殼的舉(ju) 動正在日益受到二級市場的關(guan) 注。恒大地產(chan) 24日發布公告,以3.79元/股從(cong) 浙商集團、杭鋼集團、國大集團收購嘉凱城約9.52億(yi) 股股份,合計金額約36.1億(yi) 元,占總股本52.78%,成為(wei) 嘉凱城的控股股東(dong) 。在此之前的4月11日及4月12日,恒大地產(chan) 耗資2.91億(yi) 元買(mai) 入了廊坊發展總股本的5%,形成舉(ju) 牌,並躋身廊坊發展第二大股東(dong) 。公開資料顯示,廊坊發展目前第一大股東(dong) 為(wei) 廊坊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wei) 13.28%。業(ye) 內(nei) 人士則普遍猜測,恒大地產(chan) 此舉(ju) 意在通過借殼回歸A股。


4月18日,廣東(dong) 省政府官網公布《關(guan) 於(yu) 全省國企出清重組“僵屍企業(ye) ”促進國資結構優(you) 化的指導意見》,部署推動廣東(dong) 全省國有“僵屍企業(ye) ”出清重組的路徑安排,以促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you) 化,加快國有企業(ye) 轉型升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廣東(dong) 、上海、山東(dong) 等多個(ge) 省市製定並出台了國企改革相關(guan) 細化方案及試點計劃,隨著更多省市的國企改革配套細則方案出台,清理、整頓、重組這些國企殼公司或將成為(wei) 國企改革的重點。


中泰證券認為(wei) ,諸多地方國資委在“兩(liang) 會(hui) ”前後均已給出明確資產(chan) 證券化率提升和上市目標,同時由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居多,地方國企也是殼資源密集區。因此,地方國企將是借殼重組邏輯線最清晰的子板塊。從(cong) 近期中央及地方政策走向看,國企改革有望在4月進一步落地。在殼資源+國企改革雙重催化下,地方國企改革殼資源有望成為(wei) 市場進攻之矛。


79家國企停牌籌劃重組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滬深兩(liang) 市共計有308家公司宣布因“重要未公告事項”、“重大資產(chan) 重組”、“重大事項”“籌劃重大資產(chan) 重組”等原因停牌,其中,實際控製人為(wei) 地方國資委的地方國企就有52家之多,停牌的央企則有27家,較2016年年初顯著增加。上述79家停牌的國企中,明確為(wei) 重大資產(chan) 重組或正在籌劃重大資產(chan) 重組的達50家,其中地方國企就達35家之多。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認為(wei) ,國企殼資源上市公司要能被選中,往往具備以下三大特質:第一,市值較小。殼資源市值越小收購成本就越低,更容易被資本看中。按照以往經驗來看,總市值小於(yu) 50億(yi) 元的殼公司往往更受歡迎。第二,運營能力弱。運營能力弱意味著基本麵不佳,此時管理層更傾(qing) 向於(yu) 賣殼獲利;與(yu) 之類似的,淨利增速低的公司願意賣殼,而淨利高的公司則容易被收購。第三,負債(zhai) 率高。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國企賣殼現象與(yu) 資本市場常見的重大資產(chan) 重組的形式有較大的區別。國企賣殼一般是先將控股權出讓給市場,然後再由民營資本等第三方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重組。顯而易見,這樣做會(hui) 讓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預見,2016年或是國企殼資源資本運作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一年。


從(cong) 各地已公布的國資國企改革意見以及細化方案中,多數省市已明確提出國有資產(chan) 證券化率的目標,一些省市甚至公布了詳細的上市名單。根據北京此前公布的國資改革方案顯示,到2020年,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zheng) 達到50%以上。推進具備條件的一級企業(ye) 實現整體(ti) 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wei) 國有企業(ye) 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的主要形式;推動同行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優(you) 質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