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香港創業(ye) 板成立伊始,港交所希望它能成為(wei) 亞(ya) 洲的納斯達克,讓亞(ya) 洲科技網絡巨頭引領香港創業(ye) 板走向繁榮。香港創業(ye) 板在此期間也的確成功孕育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ye) ,無奈隨著市場的發展變化,這些企業(ye) 陸續選擇了離開,轉投主板掛牌。當Tom.com等優(you) 質及市值較大的企業(ye) 陸續離開時,這也就說明香港創業(ye) 板存在著如何保留優(you) 質企業(ye) 的問題,這個(ge) 問題不是體(ti) 製上或者是監管上的問題,而是信心的問題,並且遠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jue) 。
轉板前後企業(ye) 無大變
香港創業(ye) 板企業(ye) 轉板行為(wei) 無疑引發了諸多創業(ye) 板的定位與(yu) 發展問題。特別是近期,Tom集團毅然決(jue) 定轉往香港主板上市。由此引發的不僅(jin) 是香港創業(ye) 板少了一家重量級的上市公司,更少了接近10%的市值。 席執行官王兟所說,Tom是香港創業(ye) 板中的最大受惠者,但為(wei) 了吸引機構投資者和公司的長遠發展,集團還是決(jue) 定轉到主板上市。
目前,其他一些創業(ye) 板上市公司也開始為(wei) 跳往主板磨拳擦掌。鳳凰衛視及中程科技公開表示有意轉板,長江生命科技及香港網也表示已能滿足大部分香港主板企業(ye) 的要求。其實從(cong) 2002年開始,創業(ye) 板轉到主板掛牌的公司就已經陸續湧現,形成一股“轉板潮”。應該說,轉板行為(wei) 是創業(ye) 板市場發展過程中在關(guan) 鍵時期的一個(ge) 重要的表現形式,通過轉板行為(wei) 的分析可透視到目前市場演變的重點及市場中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
把已轉板的10家公司在轉板前一年及轉板後一年的總平均股價(jia) 表現及總平均成交量進行比較後,發現企業(ye) 轉板行為(wei) 前後的變化並無必然的聯係(見表二)。這表明,不論公司在創業(ye) 板或者是主板掛牌,投資者對有良好業(ye) 績並有能力不斷增長的公司都會(hui) 給予同樣的關(guan) 注。
融資能力提高是關(guan) 鍵
雖然創業(ye) 板中某些個(ge) 股有較好的流通性,但整個(ge) 市場卻始終給投資者一個(ge) 流通性比較低的負麵印象,而這種印象是最終導致創業(ye) 板的融資能力不及主板的重要原因。當創業(ye) 板企業(ye) 為(wei) 建立更好的企業(ye) 形象以及能在必要時有較高的融資額度,有實力轉往主板掛牌的企業(ye) 理所當然地會(hui) 選擇轉板。例如在2002年5月31日轉板的新奧燃氣及2003年1月20日轉板的華翔微電,在轉板前曾分別集資3.3億(yi) 及4725萬(wan) 港幣,而轉板後兩(liang) 家企業(ye) 再次進行集資時,其額度則分別增加了40%、69%至4.7億(yi) 及7980萬(wan) 港幣。這顯示在公司本身沒有發生大變化的情況下,轉板後比轉板前的集資額相對較高,同時也說明了轉往主板上市後,企業(ye) 能將投資者的層麵由原來的以創投基金及高風險投資者為(wei) 主,拓寬至更大的層麵,吸引更多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興(xing) 趣。
曆史數據說明轉板能令上市企業(ye) 加強融資能力,但從(cong) 公司股份的流通性及股價(jia) 來看,轉板前後的變化並無必然聯係。以我們(men) 的觀察,導致轉板行為(wei) 及香港創業(ye) 板形象每況愈下的原因主要涉及到上市條件、市場表現、股份流動性低等多方麵問題。總括來說就是成交持續低迷,股價(jia) 不振,市場整體(ti) 集資額持續萎縮。
定位轉變利大於(yu) 弊
綜觀全球股票市場後,我們(men) 發現“企業(ye) 由創業(ye) 板轉到主板掛牌”、“幾家大型企業(ye) 占去創業(ye) 板大部份市值”等現象不單為(wei) 香港創業(ye) 板市場所獨有,在其它的國際市場也不乏同樣的情況。例如,在加拿大的創業(ye) 板交易市場中,市值排前十名的公司曾占去了創業(ye) 板總市值的64%,而從(cong) 2000年到2002年間,該市場也有93家企業(ye) 轉往主板進行掛牌。
從(cong) 客觀的角度來看,香港創業(ye) 板在不斷演變中無形地發揮了附屬市場的角色,即創業(ye) 板企業(ye) 符合主板的上市資格後可轉至主板掛牌,這樣的關(guan) 係與(yu) 美國納斯達克全國市場和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的關(guan) 係如出一轍。
今年9月,港交所上市委員會(hui) 已經開始對簡化創業(ye) 板上市企業(ye) 申請轉往主板上市的程序進行研究,委員會(hui) 中有代表認為(wei) ,應將創業(ye) 板改為(wei) “二板”,以仿效美國納斯達克全國市場跟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間的運作,即如果主板企業(ye) 暫時未能符合某些要求,如最低收市價(jia) 、最低市值等標準,可暫時轉到“二板”市場掛牌,並給予寬限期。若在寬限期內(nei) 再次達到主板的最低標準,便可重返主板掛牌。
雖說香港創業(ye) 板企業(ye) 的轉板行為(wei) 對整個(ge) 創業(ye) 板市場構成了一定的衝(chong) 擊,香港創業(ye) 板當初以獨立運作為(wei) 主的發展目標與(yu) 定位也出現了某種動搖,但市場既然是為(wei) 企業(ye) 和投資者服務的,從(cong) 發展和成長的角度來看,不拘泥於(yu) 最初的設計規範,而與(yu) 時俱進、因時製宜地對市場的定位進行轉變,無疑將利大於(yu) 弊。香港創業(ye) 板市場今天事實上已經無可避免地漸變成了通往主板的“跳板”。
任何一個(ge) 股票市場都是在不斷完善和調整中成熟的,香港創業(ye) 板市場亦然。在未來發展曆程中,香港創業(ye) 板仍是一個(ge) 能夠為(wei) 那些缺乏資金及經驗、但具有高成長性的公司提供融資發展機會(hui) 的優(you) 質市場,而且香港創業(ye) 板的定位將在發展中更加清晰和明確,相信香港主板和創業(ye) 板兩(liang) 大市場將能取長補短,各得其所,並駕齊驅、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