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ei) 地中小企業(ye) 在創業(ye) 板上市是一項工程艱巨、專(zhuan) 業(ye) 領域寬廣、涵蓋內(nei) 容繁雜、技術要求甚高的係統工程,需要各種中介機構提供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因此一筆可觀的費用開支就在所難免。上市公司對此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企業(ye) 的上市籌資與(yu) 其費用成本相比的價(jia) 值分析,以及如何做好準確、詳盡的預算計劃,合理地使用寶貴的資金,對上市的成功與(yu) 否關(guan) 係重大。
首次上市成本的主要類別一般包括:
(一)保薦人顧問費
這是中介費用中較大的一部分。在企業(ye) 決(jue) 定在香港創業(ye) 板上市,選擇保薦人進場工作開始就會(hui) 涉及這筆費用。一般情況下保薦人費用有一些約定的行規,主要根據發行的規模和包裝、推介的難度來確定,約在集資額的1%-10%不等。而名氣較大、經驗較豐(feng) 富的券商收費要稍高一些,但服務質量和效率也相對較高。
(二)傭(yong) 金
傭(yong) 金又叫承銷折扣,它是支付給承銷商的費用,也是IPO的主要費用開支。它一般根據籌資總額的一個(ge) 百分比來計算。一般承銷商收取的承銷傭(yong) 金理論上最高為(wei) 10%。在傭(yong) 金談判時必須注意下列一些問題:
·這次募股規模的大小及股票被認購的前景;
·承銷商是否全額包銷;
·發行過程的複雜程度;
·與(yu) 類似發行案例的傭(yong) 金相比較;
·企業(ye) 上市後是否有進一步融資的機會(hui) 。
如果承銷商通過經紀人直接向客戶推銷,這樣承銷商就可以收取全額傭(yong) 金。在其內(nei) 部分配時,承銷商與(yu) 經紀人分別拿30%和70%。一般說,經紀人更喜歡推銷新股,因為(wei) 這比在一般經紀業(ye) 務中隻能賺取30%-50%的傭(yong) 金要多。但大多數情況下,承銷商會(hui) 組織承銷團,即聯合其他券商共同承銷。如果是聯合承銷的話,主承銷商將拿出70%的傭(yong) 金分配給承銷團其他成員。承銷團其他成員則需拿出60%給各自的經紀人用於(yu) 銷售,自己隻收取剩下10%的傭(yong) 金。
(三)傭(yong) 金外支出
傭(yong) 金外支出是企業(ye) 付給承銷商的另一筆費用,由於(yu) 其不確定性,不能被列人公開發行固定費用的預算中,因此又叫"不可計算支出"。這筆費用主要是付給承銷商在企業(ye) 上市計劃實施中的一些必要實報實銷開支,如郵資、電話費或傳(chuan) 真費等。
企業(ye) 支付的雜項支出還包括承銷商為(wei) 發行所作的促銷及形象宣傳(chuan) 費用,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廣告。它常常刊登在一些財經報刊中,或者當地報紙的財經版,宣告該企業(ye) 股票正式發售,並簡要列明所有有關(guan) 發行事項。
最後有一點要提醒,一旦企業(ye) 向承銷商遞發了上市意向書(shu) ,並且支付了首期傭(yong) 金外雜文,即使後來企業(ye) 因故放棄了上市計劃,這筆錢也不會(hui) 退還給企業(ye) 。有些承銷商在幫助企業(ye) 上市過程中,會(hui) 把業(ye) 務轉讓給另一家券商。
(四)法律費用
法律費用是承銷費用之外企業(ye) 的叉一大支出。如果首次公開發行的額度是800萬(wan) 美元,那麽(me) 法律費用在17.5-30萬(wan) 美元之間。法律文件主要包括公司簡曆,介紹公司是否握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權,是否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有分支機構,是否有專(zhuan) 利或專(zhuan) 營權,公司結構如何重組,所有權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很多公司想節省一些法律費用,但很少能如願。有時,企業(ye) 還得為(wei) 承銷商負擔全部或部分法律費用。如果企業(ye) 一直有固定的律師,那麽(me) 很多材料己經事先完成,則上市時的開銷也會(hui) 少一點。
(五)會(hui) 計師費
跟法律費用不一樣,會(hui) 計費差別並不懸殊。會(hui) 計費用主要包括建立一個(ge) 符合上市公司規定的會(hui) 計製度和審計所需費用。由於(yu) 審計報告的好壞對企業(ye) 能否順利發行上市至關(guan) 重要,這筆費用也占了不小的比重。目前香港創業(ye) 板上市的多數業(ye) 務中,幾家香港較著名的會(hui) 計師事務所(俗稱 "六大")所占的份額比較大,而這些事務所的收費也相對較高,一個(ge) 項目的收費大多不少於(yu) l00萬(wan) 港幣。而且會(hui) 計師費用是按項目進度分段收取,即使最後上市不成功,所到階段的費用仍然要支付。
(六)財務顧問費用
投資銀行及財務顧問應該是自始至終致力於(yu) IPO飽過程。他們(men) 是IPO二專(zhuan) 家,他們(men) 知道問題所在,當然其費用也是少不了的,而且通常他們(men) 會(hui) 要求一定量的股份或者股票選擇權。他們(men) 在這方麵的參與(yu) 及收費情況也要在注冊(ce) 報告中說明。
(七)市場推廣支出。
(八)潛在費用和後續開支。
在企業(ye) 爭(zheng) 取公募發行的過程中,常常會(hui) 有一些額外開支,如顧問、律師、會(hui) 計師、承銷商的預算外交通費、午餐費、文件修改複印費等等。有時甚至郵資、長途電話、傳(chuan) 真、速遞費等也超過預算。另外,為(wei) 協調分散在各地的律師、會(hui) 計師、承銷商、印刷高等需要召開會(hui) 議的費用開支也不小。企業(ye) 還需考慮到上市後的交易所、證監會(hui) 、保薦人、財務審計、律師等眾(zhong) 多部門的嚴(yan) 格監管,一個(ge) 上市公司每年僅(jin) 支付該筆費用就至少在100萬(wan) 至150萬(wan) 元。對此企業(ye) 應該有充足的考慮。
企業(ye) 之所以產(chan) 生上市的間接成本,主要是基於(yu) 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原因:企業(ye) 上市後,原來的企業(ye) 主可能失去對企業(ye) 的控製權;企業(ye) 履行信息披露義(yi) 務要付出一筆費用。企業(ye) 上市後,原來的企業(ye) 主很可能失去對企業(ye) 的控股權,而這種可能一旦成為(wei) 現實,必然對企業(ye) 經營帶來一定影響。如果公開發行占了51%的股份,原來的企業(ye) 主就失去絕對控股權。即使首次公開發行時還保留51%甚至更多的股份,企業(ye) 大股東(dong) 也會(hui) 因隨後再次發售新股或者出售所持股份而失去絕對控股權。
上市後,企業(ye) 的很多決(jue) 策不像上市前那樣幾個(ge) 人說了算,由於(yu) 設立了董事會(hui) 和監事會(hui) 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管理層的決(jue) 策需要考慮多方麵的問題和履行許多的義(yi) 務。
上市公司還必須定期召開董事會(hui) 和股東(dong) 大會(hui) 。上市公司召開董事會(hui) 的頻率要比私人企業(ye) 高,且程序更為(wei) 規範。信息披露的目的是為(wei) 了讓投資者了解公司,確立對公司的信心。私人企業(ye) 的經營風險由個(ge) 別所有者承擔,但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由社會(hui) 公眾(zhong) 投資者來承擔。而且創業(ye) 板的市場風險比這就是香港創業(ye) 板上市公司需要每季度發布業(ye) 績報告的原因。
企業(ye) 必須把其內(nei) 部關(guan) 聯交易及其他經營上的做法向社會(hui) 公開。管理層必須持續地回顧並披露所有的關(guan) 聯交易。公司必須披露所有高級管理人員、董事以及其他可能知道公司內(nei) 部經營情況的人員名單。對公司管理層人員的變動、盈利的增減,或者出售公司部分資產(chan) 的計劃,以及其他可能引起股價(jia) 波動的因素,公司也必須陳述。
上市後資料披露要求較主板市場更為(wei) 頻密、詳盡和準確,除了執行現有主板市場的規定外,創業(ye) 板公司上市後的額外披露要求包括:季度及半年業(ye) 績報告(不須經過審核)於(yu) 有關(guan) 期間結束後的45天內(nei) 公布,末期經審核的全年業(ye) 績報告須於(yu) 年結後的3個(ge) 月內(nei) 公布,上市後的首兩(liang) 個(ge) 財政年度內(nei) ,每半年要把業(ye) 務目標及其後的發展速度作一比較,該比較報告須於(yu) 中期業(ye) 績報告及年刊中刊出。公司的分配方案隻須股東(dong) 大會(hui) 通過,沒有其他條件限製。
信息披露的義(yi) 務對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會(hui) 有影響。比如,公司可能有一項對公司總體(ti) 有利的長期計劃,但該計劃可能近期的經營有負麵影響,披露信息很可能使股價(jia) 產(chan) 生不利的波動。另外,上市公司還有一個(ge) 不便之處就是他們(men) 的很多決(jue) 策必須提交股東(dong) 大會(hui) 審議通過。這其中需要遵循很多複雜的程序,而且對通知召開股東(dong) 大會(hui) 和股東(dong) 大會(hui) 實際召開時間還有一定的時間限製,甚至對委托書(shu) 的細節也有許多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