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
香港交易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港交所首次公開募股(IPO)集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4450億(yi) 港元,連續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
2009年港交所的新股集資額為(wei) 2480億(yi) 港元,全球第一。此前港交所新股集資額的最高紀錄是2006年創下的3339億(yi) 港元。
港交所的數據顯示,2010年港交所上市後的集資額也達到創紀錄的4051億(yi) 港元,上市後集資額加上新股集資額共計8501億(yi) 港元,同樣創下港交所的曆史新高。
2010年港交所的單一最大上市集資額為(wei) 美國友邦保險創下的1591億(yi) 港元。友邦保險同時也是香港證券市場有史以來集資額度最大的IPOIPO,超過中國工商銀行20026年10月H股部分創下的集資額紀錄1249.5億(yi) 港元。
除新股集資額、上市後集資額、股份集資總額以及單一上市集資額創下港交所的曆史新高外,2010年內(nei) 地企業(ye) 集資額、股份成交總數以及交易宗數等其他多項數據也都創下曆史記錄。
其中,2010年內(nei) 地企業(ye) 集資額共計4660億(yi) 港元,打破2006年創下的3849億(yi) 港元;股份成交總數近35萬(wan) 億(yi) 股,遠超2008年最高的27萬(wan) 億(yi) 股。此外交易宗數也達到創紀錄的1.94億(yi) 宗。
數據顯示,除友邦保險外,2010年港交所前十大IPO還包括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H股上市集資935.2億(yi) 港元、俄羅斯鋁業(ye) 集資173.9億(yi) 港元、中國熔盛重工140億(yi) 港元以及新疆金風科技集資81.7億(yi) 港元等。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港交所擁有1244家主板上市公司和169家創業(ye) 板上市公司。其中,2010年新上市公司包括106家主板公司和7家創業(ye) 板公司。按2010年12月31日收市價(jia) 計算,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wei) 20.94萬(wan) 億(yi) 港元,較2009年底增長17.9%。
就內(nei) 地企業(ye) 而言,截至2010年底累計有592家內(nei) 地企業(ye) 在港交所主板和創業(ye) 板上市,總市值11.94萬(wan) 億(yi) 港元,占港交所總市值58%。2010年,共計有72家內(nei) 地企業(ye) 在港IPO,集資總額達2200億(yi) 港元。
自1993年1月以來,內(nei) 地企業(ye) 在港的股份集資總額累計2.98萬(wan) 億(yi) 港元,占香港股市累計集資總額的57%。
港交所數據還顯示,2010年全年香港股市交易日共計249天,主板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wei) 686億(yi) 港元,同比上漲10.6%。2010年12月31日港交所最後一個(ge) 交易日,恒生指數收於(yu) 23035.45點,較2009年最後一個(ge) 交易日上漲5.32%。
基金業(ye) 3年來規模停滯不前
2010年中國資本市場步入弱冠之年,中國基金業(ye) 也走過了高速發展的12年。但與(yu) 基金年度發行數量連創新高相比,基金業(ye) 發展卻麵臨(lin) 著一個(ge) 尷尬的事實,基金業(ye) 進入了發展瓶頸期。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整個(ge) 基金行業(ye) 的規模由2009年末的2.69萬(wan) 億(yi) 元下降至2010年末的2.52萬(wan) 億(yi) 元,縮水1739億(yi) 元。這與(yu) 2007年高峰時期的3萬(wan) 億(yi) 元規模相比,下降更明顯。
與(yu) 前幾年前十大基金公司所占份額逐步增加不同,2010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所占份額首次出現下降,份額占比從(cong) 2009年末的48.57%降至47.84%。
事實上,新發基金規模趕不上存量基金的大幅縮水是行業(ye) 資產(chan) 縮水的主要原因。2010年新發基金資產(chan) 淨值為(wei) 2421.50億(yi) 元,但存量資金淨值縮水達4121.50億(yi) 元,且整個(ge) 2010年一直處於(yu) 小幅淨流出的狀態。
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現階段存在的信任危機,製度缺陷和渠道瓶頸,成為(wei) 中國基金業(ye) 發展道路上的一係列難題。中國基金業(ye) 年鑒編委會(hui) 執行主任王連洲指出,基金若沒有好的機製就難以創造好的業(ye) 績,沒有好的業(ye) 績就難以有大的發展。
隨著陽光私募、券商資產(chan) 管理的興(xing) 起,理財市場競爭(zheng) 進一步加劇,投資者對公募基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基金業(ye) 如何及時轉型以提升競爭(zheng) 力,成為(wei) 整個(ge) 基金業(ye) 發展的重要課題。
經過12年的發展,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ye) 已經進入了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多元化、差異化、精品化路線成為(wei) 這一階段基金公司發展的方向。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前幾年基金業(ye) 的發展,過於(yu) 追求規模,但是產(chan) 品同質化卻很嚴(yan) 重,未來這一現象必將發生改變。
2010年以來許多基金公司紛紛在產(chan) 品上推陳出新,與(yu) 此同時,基金公司自身也在尋求差異化發展。自主創新是未來基金業(ye) 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產(chan) 品差異化也將成為(wei) 未來基金業(ye) 做大做強的關(guan) 鍵。有人預言2011年中國基金業(ye) 會(hui) 迎來一次“傷(shang) 筋動骨”的改革。
除產(chan) 品創新外,吸引機構客戶對基金公司來說也是一大發展機遇。今後幾年中國的機構客戶會(hui) 超過零售客戶,高端客戶將是基金公司努力爭(zheng) 取的一部分人。特別是社保基金、企業(ye) 年金、專(zhuan) 戶理財和跨境理財得到越來越多公司的重視。
相較於(yu) 競爭(zheng) 激烈的社保基金和企業(ye) 年金,市場潛力巨大的專(zhuan) 戶理財更被市場所重視。在招商基金總經理成保良看來,如何擴大專(zhuan) 戶理財在中國高端資產(chan) 管理市場的規模,提高專(zhuan) 戶理財在投資者理財規劃中所占的比重,是每家基金管理公司立足高端資產(chan) 管理市場所必須解決(jue) 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