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IPO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國企業選擇香港上市的好處

上市對於(yu) 企業(ye) 來說是一件大事。需要與(yu) 企業(ye) 的發展戰略相契和,對企業(ye) 未來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內(nei) 地和香港都是中國企業(ye) 較為(wei) 理想的上市地點,兩(liang) 者相輔相成,各有利弊。對於(yu) 具體(ti) 一家中國企業(ye) 而言,是選擇內(nei) 地還是香港上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讓我們(men) 從(cong) 資本市場環境、首次公開發行(IPO)的過程和效果、上市後的便利等三個(ge) 角度來討論一下中國企業(ye) 選擇香港上市的相對優(you) 勢。

資本市場的總體(ti) 環境

資本市場環境對於(yu) 企業(ye) 的長期發展非常重要。香港資本市場是一個(ge) 比較國際化的地方。如果中國企業(ye) 希望到一個(ge) 比較開放和國際化的平台去發展,則香港資本市場的相對優(you) 勢會(hui) 稍多一些。這與(yu) 企業(ye) 的長期發展策略有關(guan) ,而其業(ye) 務本事是否是本土業(ye) 務還是比較國際化的業(ye) 務沒有必然的聯係。我們(men) 可以看到,同樣是本土品牌乳品行業(ye) ,光明和伊利選擇在A股上市,而蒙牛和澳優(you) 選擇香港上市,它們(men) 都發展得不錯。再以本土連鎖餐飲為(wei) 例,全聚德和湘鄂情選擇在A股上市,而味千和小肥羊選擇在香港上市,規模也都發展的較大。嘉誠亞(ya) 洲(渣打證券前身)2007年3月幫助味千上市時,發行價(jia) 的預測市盈率是56倍,表明國際投資者是非常認同和歡迎中國本土消費類股票的,本土業(ye) 務的公司也可以在香港獲得滿意的估值和不錯的流動性。對於(yu) 那些希望在國際市場發展業(ye) 務或有誌於(yu) 跨境兼並收購的中國企業(ye) ,香港更是一個(ge) 理想的資本運作平台。

近年來,來自中國製造業(ye) 、礦業(ye) 等行業(ye) 的企業(ye) 在國際並購方麵日益活躍,如它們(men) 在香港擁有上市公司,則整個(ge) 過程將會(hui) 獲得相當多便利,包括在支付工具和融資方麵的便利性。

首次公開發行的過程和效果

第一、香港上市的時間可控性很高。這主要受益於(yu) 香港上市有一套明確規範的程序,加之監管機構獨立透明、廉潔高效,專(zhuan) 業(ye) 機構質素高,公司一般在6-12個(ge) 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過程。上市時間可控意味著企業(ye) 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市時機。我們(men) 曾幫一家國內(nei) 著名的零售連鎖企業(ye) 物美股份2003年在香港上市,整個(ge) 上市過程用了7個(ge) 月左右的時間,趕在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ye) 全麵對外資開放之前,為(wei) 公司籌集了一大筆資金,用以發展網絡,以抵抗外資零售業(ye) 的衝(chong) 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物美股份是北京地區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

第二、在估值方麵,香港市場對內(nei) 地金融、新能源、消費品行業(ye) 的接受程度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現很多香港估值高於(yu) 內(nei) 地A股估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銀行、保險、新能源等行業(ye) 板塊。最近有多家先A後H股上市的成功案例(例如:農(nong) 業(ye) 銀行)以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金風科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宣布進行H股增發的現象,更從(cong) 側(ce) 麵說明香港在估值水平總體(ti) 上並不比內(nei) 地股市差。

第三、對於(yu) 一些擁有品牌和國際業(ye) 務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給予公司一個(ge) 借助上市過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宣傳(chuan) 和推廣公司業(ye) 務的機會(hui) 。第四、香港的監管機構、投資者和媒體(ti) 公眾(zhong) 都對上市公司的企業(ye) 管製和內(nei) 部控製有較高的要求,這會(hui) 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從(cong) 而使公司的股東(dong) 和管理層長期獲益。

上市後的各項便利

第一、香港上市後的再融資非常便利,通常是股東(dong) 大會(hui) 授權董事會(hui) ,不需要額外的行政審批。

第二、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資手段極為(wei) 眾(zhong) 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轉債(zhai) 、認股證、高息債(zhai) 、杠杆融資等等。其實在香港資本市場,除個(ge) 別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的規模都超過了首次公開發行的規模,這突顯了再融資的便利,也為(wei) 優(you) 秀企業(ye) 和像渣打銀行這樣融資產(chan) 品全麵的國際性銀行提供了廣闊的業(ye) 務空間。

第三、控股股東(dong) 禁售期僅(jin) 為(wei) 6個(ge) 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

第四、兼並收購的便利。香港上市公司運用股票作為(wei) 並購工具的作法比較普遍,並且是市場化運作,無需行政審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台進行國際並購,其便利性也優(you) 於(yu) 涉及跨境審批的A股公司平台。

第五、香港上市公司得到來自於(yu) 國際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員廣泛和資深的研究覆蓋。通過與(yu) 國際投行和國際投資者的密切交往,可以為(wei) 公司提供更國際化的視野。

所以香港成為(wei) 中國公司上市最多的海外市場,群英薈萃,中國的行業(ye) 龍頭很多是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票在香港的地位舉(ju) 足輕重,以2009年度為(wei) 例,中資企業(ye) 占了香港股票交易總額的72%,市值占了58%,新股集資占了83%。渣打2009年度完成的香港上市案例全部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ye) 。香港股票市場也就此成為(wei) 國際資金投資中國股票的最主要場所。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